摘要:实验中,韩国釜山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随机招募了55名超重参与者(男性和女性各一半),每天随餐服用3颗泡菜胶囊,相当于每日摄入60克泡菜,持续12周。
同样是亚洲体质,为什么韩国遍地好身材的帅哥美女,而我国却荣登“第一胖子国”宝座?
日前,一项发表在《功能性食品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作为韩国人“主食”的泡菜,多吃能增加肠道有益菌,帮助抗击肥胖。
更让吃瓜网友们捧腹的是,新闻报道称,作为泡菜主要原料的大白菜,竟在本地被炒到79元一颗,逼的韩国宣布紧急从中国进口16吨大白菜。
小小泡菜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那些受不了腌制味道、又在减脂期的胖友们还有哪些平替?
01 狂吃泡菜,变瘦指日可待?
实验中,韩国釜山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随机招募了55名超重参与者(男性和女性各一半),每天随餐服用3颗泡菜胶囊,相当于每日摄入60克泡菜,持续12周。
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体脂下降2.6%,而对照组体脂平均增加约4.7%,意味泡菜的确有一定的“抗肥胖”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泡菜对体重管理的益处和相关科研并不新奇。此前,另一项历时13年、覆盖更大规模人群的调查分析称:吃泡菜可减少12%肥胖率,使体重指数(BMI)平均降低15%,而中年男性的反馈更加明显。
02 直击靶点,“瘦身菌”迅速出圈
泡菜虽好,可经腌制后辛辣的口感和刺鼻的味道,还是让不少人“眉头紧皱、难以下咽”。
进一步深入研究后,科研人员发现:泡菜“抗肥胖”主要靠一种菌起了关键作用。具体来说,泡菜组受试者肠道内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数量明显增加。
2019年,比利时科学家给超重/肥胖志愿者补充该有益菌,12周后体重、腰围、甘油三酯等均显著下降,再次证实其对代谢的正向促进作用,也因此收获了“瘦身菌”“代谢菌”等称号。
沿着这一思路,香港生科企TS联合诺奖科学家以AKK为靶点,复配能修复肠道损伤同时还可作为AKK食物的丁酸,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口服成果“肠 倍 轻”,将自然发酵的偶然性,落地成精准调控的科学必然。
据京东商智数据,“肠 倍 轻”受邀入驻该平台后,不到半年便风靡江浙沪等一二线城市,获得十余万白领中产胖友追捧,评论区和社交平台上,好评和称赞不绝于耳。
“将前沿科技与消费者核心需求精准挂钩,‘肠 倍 轻’的走热与出圈可以说是必然”,行业专家如是分析。
03 肠道健康,从生活细节做起
话说回来,除了将泡菜当饭吃,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韩国烹饪几乎没有爆炒,而且少油、少盐、少糖。据《肠道健康意识白皮书》揭露:我国成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正在丧失,较20年前下降37%,这正是高油高盐饮食的后果。
此外,随着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泡菜的传统认知——“美味、经济、便捷”正逐渐被“可致癌、盐分高、不卫生”所取代。从营养摄入角度,泡菜也确实无法与新鲜蔬菜相提并论,长期过量摄入可能还会引发多种健康风险。
另据研究称,近年来韩国居民还将“地中海饮食”等列入健康生活方式清单,比如每日补充一定比例的乳酸菌、发酵食品,既容易消化吸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囤脂负担。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56464624004031?via=ihub
DOI: 10.1016/j.foodres.2022.111533
Wooje Lee, Min-Sung Kwon, Ye-Rang Yun, et al., Effects of kimchi consumption on body fat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overweight participan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center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来源:心血管内科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