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殷商时期“刻辞以记事”的阅读雏形,到北宋时期“相国寺书市”的盛况,河南的阅读基因始终与文明脉络同频。站在“十四五”收官与《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落地三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片承载五千年文明基因的中原大地,正徐徐铺展开一幅全民阅读崭新画卷。
从殷商时期“刻辞以记事”的阅读雏形,到北宋时期“相国寺书市”的盛况,河南的阅读基因始终与文明脉络同频。站在“十四五”收官与《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落地三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片承载五千年文明基因的中原大地,正徐徐铺展开一幅全民阅读崭新画卷。
清晨的郑州地铁1号线,上班族通过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聆听《一句顶一万句》的有声书;洛阳隋唐城遗址旁,孩子们身着汉服在新华书店沉浸式演绎《洛神赋》;焦作温县田间,村民借助“有声阅读”电子图书馆学习农技知识……书香,不再囿于书房,而已融入日常,成为中原儿女可感可知的幸福。
即将启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正是对这份日常书香的生动回应。这场盛会不仅集中展现河南全民阅读的丰硕成果,更将在数字与书香的碰撞中催生新活力,为书香河南建设提质加速,为文化强省战略注入持久动能。
阅读生态蝶变,读书从“雅事”变成“家常事”
每年4月的中原书香节,就像一场盛大的文化庙会,将阅读变成全城狂欢。2024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全省2600多场活动如繁花绽放,吸引80万群众在书页间邂逅惊喜。
这背后,正是河南对全民阅读氛围的持续培育。近年来,河南把全民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书香河南建设,基本形成了“党政推动、部门联动、城乡互动、全民行动”的全民阅读新格局。
以“阅读品牌引领工程”为纽带,河南一个个特色阅读活动,带着烟火气与地域味,织成了一张张文化网络,让阅读从“雅事”变为街坊邻里的“家常事”,为文化强省建设培育深厚土壤。
郑州“绿城读书节”连续举办二十二载,“书香绿城”从口号变为社区里的日常风景;鹤壁“鹤之声”用十年光阴,将诵读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600余期公益活动吸引近40万人次参与,文化基因在代际传承的阅读场景中得以延续;南阳“菊乡书声”让10万群众成为读书主角,读友们沐浴着朝阳,共聚湍河岸边,齐声朗诵《次北固山下》,书香文化正如河水般滋养着更多的人。
“阅读分众服务工程”的实施,则让书香触达更广泛人群:省总工会连续5年开展“悦读新思想”经典诵读,传播量超2100万次;省残联扶持4个省辖市级、44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漯河、安阳等地的“书香助残”志愿服务,为视障读者打开“有声世界”;省妇联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读红色经典,让“书香飘万家”;省教育厅开展“典籍里的中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年均参赛人数均超过200万;河南省新华书店联合国家老年大学发起“银龄悦读”活动,让银发族尽享文化盛宴。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阅读活动,正在重塑河南人的生活方式:郑州金水区360度全景花园书店里,年轻人边喝咖啡边讨论《人类简史》;焦作温县赵堡镇泗水潭村,一年一届的槐花节诗歌朗诵会如期举行;洛阳小学校园智能书柜前,下课铃一响学生便排起长队……阅读,俨然成为河南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阅读空间织密,“15分钟阅读圈”惠及大众
在这书香浓郁的文化生态中,遍布城乡的阅读空间,是最生动的点缀。河南通过实施“阅读阵地提升工程”,构建“15分钟阅读圈”。覆盖全省的1200余座特色书房、4.6万个基层服务点,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的缩影,彰显文化强省建设的民生温度。
乡村书屋藏着成长密码。商丘夏邑县“下乡串门书刊社”的耕读园里,北漂返乡青年李红春捧着《诗书里的成长》,与孩子们在暖阳下轻声朗读;信阳罗山县莽张镇的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暑期乐园,村干部和志愿者既辅导作业,又讲解防溺水知识、教手工制作。一位家长感慨说:“现在孩子天天盼着去书屋,我们在外打工也能放心了”。
城市书房饱含地域文化。洛阳“河洛书苑”藏于市井巷陌,南阳“诸葛书屋”浸润三国智慧,安阳“甲骨文书屋”承载文字之根……一座座特色书房成为城市最温润的文化地标,让文化传承有了具象的载体。
南阳诸葛书屋7月红色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临摹革命画作、剪刻红星符号,听老党员讲峥嵘岁月,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悄然传承。安阳市文峰区西钟楼甲骨文书屋里,植物扎染、古法造纸、雕版印刷等非遗体验定期开展。安阳市北门西小学生孟浩森感叹道:“在这里不仅能看书,还能亲手做非遗,太有趣了”。
如今,河南这些特色阅读空间,已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在文化认同构建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名来自山东的书店爱好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其在洛阳探访三家“河洛书苑”的故事,临走前去的一家,距离洛阳火车站500多米,文章中写道:“这是三家店里面积最小的,书籍种类却是一样不少”“这样的阅读空间挺好,只是让我差点忘了时间”。
周口沽读书廊带着“作家的厨房、读者的食堂”理念亮相第33届全国书博会,展台前的签名书、文创散发着周口风味与中原韵味,被读者打趣“卖书像星级酒店摆地摊,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
被誉为河南文化空间新地标的理在·阅空间,吸引30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王维”“李白”“许慎”隔空对话,在540度沉浸式剧目《家在黄河边》中穿越时空。带队老师冯家欣感慨:“用这样诗意的方式结束‘老家河南’之旅,让孩子们明白,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从来都是一体的。”
从乡村书屋的朗朗书声到城市书房的文化盛宴,城乡联动的阅读网络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为文化强省建设筑牢“全民参与”的社会基础,让文化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大众。
精品力作筑基,创新表达激活历史文脉
这幅河南全民阅读崭新画卷的底色,正是出版豫军深耕文化沃土浇灌出的精品之花。河南着力实施“阅读内容提质工程”,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出版基金,鼓励支持精品创作,激活历史文脉,让中原文化的当代表达更具穿透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供核心支撑。
跻身“国家队”的图书,出彩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其引发的教育深思——
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诗书里的成长》,让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泌阳县高邑中心学校语文教师王庆法读出教育的真谛。“毛泽东并非天生伟人,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带着艰辛与坚韧,诗书始终是他人生的灯塔。”王庆法将书中感悟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伟人成长轨迹中汲取力量,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代代相传。
经典创新之作既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也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河南兴文化工程最新成果之一的《简读中原》,是濮阳初中生周欣达打开家乡文化密码的钥匙。“这本书像一座知识宝库,需要一点点去‘啃’,但每读懂一处,就多一分对家乡的惊叹。”他在读后感中写道:“作为河南人,我们更要了解自己的家乡,让被尘封的文化重见天日,使河南之美被中国和世界看到。”
郑州市商都路办事处东安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曾专门与《简读中原》《典籍中的河南》主创围坐畅谈,探讨如何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新方法。
豫版“中国好书”紧扣时代脉搏,更为青年成长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
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的《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登陆央视《读书》栏目,以中国创造故事点燃奋斗激情。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从书中故事到现实实践,读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命题。这类现实题材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为青年成长提供了精神指引。
“中华文脉”丛书跨越身份与学识界限,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精神共鸣——
常年在工地上打拼的濮阳县文留镇村民刘诗利,在新华书店送来的图书中与传统文化相遇。他的书柜里,“中华文脉”丛书占去半壁江山。白居易的诗、王维的画,以“专业话题、大众表达”的新方式重新走进“工地大叔”的生活。
更令人期待的是,《诗经》资源库、《玄奘全集》数据库等数字出版项目渐次成型,让文化瑰宝挣脱时空束缚,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寻常百姓家。
阅读体验多元,创意赋能焕发青春活力
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河南人的阅读早已跳出“案头翻书”的传统模样:戴着AR眼镜“召唤神龙”、手持卡牌“占山采矿”,角色扮演“复活”名画,情景剧演“活”红旗渠精神,指尖阅读尽享“一屏万卷”……河南着力推进“数字阅读建设”“阅读文旅融合”两大工程,让阅读突破纸墨边界,在科技与创意的碰撞中点燃新火花,为文化强省注入青春动能。
指尖书香,随处可享。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这个拥有23万多册电子书、19万条视频资源的平台,像个永不打烊的文化超市,让1067万用户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焦作温县的“有声阅读”电子图书馆、许昌图书馆的通借通还系统,用技术打破城乡阅读壁垒,让“文化惠民”从口号变为可感的幸福。
创意赋能,精彩无限。“少年读中国”活动以“一期特别节目+一份荐读书单+一场征文大赛+一系列延展活动”的创新组合,为青少年打造“立体阅读课”,引导青少年在“溯源书籍、走进书籍、对话书籍、阅读书籍”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度感知中华文明。前三期全网浏览量超23亿,即将上线的第四期,将带领青少年走进洛阳隋唐城、福州古厝、超级港口、国家公园四大场景,实地感悟文化传承保护、大国基建与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
共青团河南省委以“‘书香青春’河南省青少年新时代悦读活动”为载体,创新打造“阅读+寻访”“阅读+阵地”“阅读+网络”等多元化读书模式,推出78条“青春寻访”路线,让青少年在书香浸润中书写青春担当。
AR立体书《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成了大型桌游,孩子们在“占山采矿”中记住山海神兽;“宋风雅韵”剧本研学“复活”《清明上河图》,孩子们化身“脚夫”“商贩”体验“宋朝的一天”;“十五岁与五十年·一场重现红色岁月的时空对话”中,情景剧走进校园,红旗渠精神传承有了更鲜活的模样。
科技赋能与文旅融合的双重发力,使得阅读从“静态吸收”变为“动态参与”,成为书香河南建设的创新引擎,让中原大地古老的阅读基因,洋溢着昂扬的青春气质。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郑州盛大启幕。当数字智慧与书香雅韵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河南阅读的新图景,更是一个文化强省的成长轨迹。河南正以阅读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层动能,让五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生不息的活力。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魏文杰
编辑 张磊
校对 吕淑丽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