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骄阳似火的夏日,在河南开封的一家银行里,气氛却格外沉重。一位父亲在银行柜台前已经久久站立,他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薄薄的存折,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希望。
2025年8月,骄阳似火的夏日,在河南开封的一家银行里,气氛却格外沉重。一位父亲在银行柜台前已经久久站立,他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薄薄的存折,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希望。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焦虑,反复地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余额只剩300元。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三地向银行工作人员确认,声音都有些颤抖。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他的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他怀着一丝侥幸,拨通了银行客服电话,试图找出这其中是否存在什么误会。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上。那笔本用来交儿子高中学费的3万多元,已经被他16岁的儿子,在不知不觉中用来打赏主播花光了。
“我一块砖五毛钱,他一次打赏就是我十天工钱。” 父亲说出这句话时,脸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得仿佛失去了灵魂。他的声音虽然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整个人却像是被掏空了一般,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辛苦工作的场景:在酷热的工地上,他弯着腰,一块一块地搬着沉重的砖块,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狭窄的小巷里,他骑着三轮车,一趟一趟地送着货物,风里来雨里去。
为了多挣一点钱,他不舍得休息,不舍得吃一顿好饭,每一分钱都省着花。三年的时间,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一点点地攒下了这笔钱,原以为可以为儿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可如今,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这位父亲的儿子小明(化名),是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网络世界充满了向往。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会给家庭带来如此沉重的打击。从去年底开始,每晚十点之后,当父母都已经进入梦乡,小明便偷偷地拿起父亲的手机,熟练地打开视频平台,进入那些热闹非凡的直播间。
屏幕上,女主播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用甜美的声音和迷人的笑容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小明很快就被这些主播们所吸引,他沉浸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仿佛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为了得到主播们的关注,他开始不断地向她们打赏。一开始,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打赏100元,看到主播在屏幕上念出自己的名字,向自己致谢时,他的心中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让他越来越上瘾,他开始加大打赏的金额,300元、5000元……他的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那些钱不是自己辛苦挣来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连着几天,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不停地点击着打赏按钮,直到把父亲辛苦攒下的3万多元全部花光。
后来,当民警询问小明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低着头,声音很小地说:“主播会念我的名字,会笑着看我,会叫我宝宝。打赏之后,我心情很好,觉得自己有存在感。” 听到孩子的这番话,父亲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缺乏关注和认可,才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安慰;但他更恨自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没有好好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三年搬砖,他三天花光。” 父亲无奈又悲愤地说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他的心。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在当今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直播行业如日中天,打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赏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和适度的基础上的。一些主播为了追求高额的打赏,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诱导观众,尤其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他们利用青少年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给予他们一些虚假的关怀和赞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打赏的陷阱。而这些青少年,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很容易就会被主播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来源: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