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阿拉斯加“普特会”之后,特朗普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倾向“尽快止战”,不久却连发帖子痛批俄罗斯是侵略者。随即,《华尔街日报》披露:美方已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增程攻击弹药”(ERAM)导弹,交易额8.5亿美元,预计六周内开始交付,且主要由欧洲国家出资。
在阿拉斯加“普特会”之后,特朗普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倾向“尽快止战”,不久却连发帖子痛批俄罗斯是侵略者。随即,《华尔街日报》披露:美方已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增程攻击弹药”(ERAM)导弹,交易额8.5亿美元,预计六周内开始交付,且主要由欧洲国家出资。
ERAM属于低成本空射巡航导弹,射程约240-450公里,定位为“防区外”打击武器,既可攻陆,也可打海上目标,模块化设计便于任务适配。
它的最大意义有二:
第一,成本可控、数量大,能显著提升乌军“批量化、可持续”的远程打击能力;第二,射程直逼500公里临界点。
结合北约ISR体系,俄军后方机场、弹药库、兵站、桥梁与海上节点有可能面临更高频、更分布式的打击压力。
可以说,这次军售是对俄乌前线以外目标的系统性施压,从而提升俄罗斯“以打促谈”策略的门槛。
但根据现有消息,ERAM并不是想打哪里就打哪里。长期以来,美国对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武器都设有“规则护栏”,例如对ATACMS的使用范围、弹型与目标类型进行限制,并在政治窗口期松紧有度。
普京过去就把美国向乌提供ATACMS称作“又一个错误”,但也强调难以“根本性改变前线”,不过会加深美方“卷入”程度,这类表态折射克里姆林宫的一贯叙事逻辑:将风险升级的责任对外转移,同时维持“战争节奏可控”的形象,以稳住国内外预期。
截至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次的订单由欧洲买单。这说明,欧洲不愿意让“以领土换停火”的叙事成为新常态,为此他们很痛快的为乌克兰支付了真金白银,把“拒绝既成事实”写进战场;其二,欧洲希望把任何潜在谈判从“速成交易”拉回“原则与机制”,通过持续供给远程能力,提升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那么,普京会如何回应呢?
笔者以为,普京的回应必然不会是单一动作,大概率是通过“军事-话语-外交”多线并进、分层加码的形式,来把压力转换为谈判筹码。
来源:元气葡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