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江苏一农村大叔自己在家发明了一款新型壅土机,这款神器不仅能抵几十个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其工作质量完全不输人工,那么这款神器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它又能帮助农民们解决什么难题呢?
2015年,江苏一农村大叔自己在家发明了一款新型壅土机,这款神器不仅能抵几十个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其工作质量完全不输人工,那么这款神器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它又能帮助农民们解决什么难题呢?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勤劳而富有智慧的农民朋友,尤其是在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农民朋友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地克服了各种难关。
易卫明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和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萌发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发明一款农业机械,这款机械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极大地解放农民劳动力。
有了这个想法后,易师傅就开始长期思索这个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款农田壅土机,该机器一经研制成功,就得到了农民们的认可,并被大量投入使用,而谈起这种机械的作用,还要从江苏的一种蔬菜说起。
在江苏有一种独特的蔬菜,这种蔬菜从外形看和芹菜没什么区别,但在色泽上却是通体雪白,口感也比芹菜更加清脆,这种蔬菜便是白芹。
白芹的种植和韭黄差不多,通过对长出的芹菜进行壅土,使得芹菜的根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芹菜就会长得通体雪白,但白芹的种植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对芹菜进行壅土。
首先将两块木板立在芹菜两边,然后再将泥土堆砌成两道厚厚的土墙,农民们拿着铁锹一铲子一铲子地用泥土进行堆砌,然后用脚对泥土进行踩平压实,最后再将木板从中间抽出。
如此循环往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非常费腰,往往忙碌一个小时,农民们就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而壅土的进度也仅仅只有5米。
按照这样的进度,几十亩的白芹地,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干不完,等到真正干完了,估计黄花菜都凉了,那么能否发明出一款极大提高壅土效率的机器呢?
易师傅便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发明了这款白芹壅土机,白芹壅土机以拖拉机作为动力,拖拉机后方有两个滚筒,通过滚筒中的双螺旋叶片进行取土,泥土随着滚筒进入壅土机构的模具中,最终被压实成两条土墙,从而实现一次作业,便能完成对白芹的两行壅土,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易师傅对自己的发明信心满满,并直言一台机器能抵得过二十个人工,但机器的实际性能如何,也只有试了才知道。
于是,易师傅开着自己的机器来到了吕大叔的农田里,决定小试牛刀一下,不过吕大叔却不怎么相信这个机器,万一机器研制不成功,糟蹋了自己的庄稼,那岂不是惨了。
易师傅看吕大叔为难,于是向吕大叔保证如果实验失败了,那么毁掉的庄稼包赔。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吕大叔也就同意了易师傅的请求,于是实验正式开始了,司机在易师傅的指挥下开始启动,可还没走一步结果就被易师傅叫停了。
原来,壅土机在之前的使用中,湿润的泥土干在了模具中,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
在对模具中的泥土进行一番清理后,机器再次启动了,本以为这次机器可以正常运行了,可刚走两步意外又发生了,这次是被吕大叔叫停了。
只见机器经过的白芹地,泥土并没有直立成两道土墙,而是与芹菜结结实实地粘在了一起,看到好好的芹菜都被糟蹋了,吕大叔也是非常生气,要求易师傅立即将机器开出来。
在吕大叔看来,机器终究是比不上人工,而这次的实验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虽然测试失败了,吕大叔却并没有让易师傅赔偿。
尽管周围的许多人不看好机器,易师傅却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研制出一台壅土机。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易师傅每天都待在农田里,寻找机器改进的方案,然而长期的思索却始终没有进展。
直到有一天,一位农机局的专家来到了当地,前来考察白芹的种植情况,于是易师傅便向专家请教了这个问题。
经过专家的一番了解后,大加赞赏了易师傅的发明,同时针对易师傅的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后,易师傅连夜开始了对壅土机的改进工作,经过几天几夜的忙碌,机器终于被改进好了。
改进后的壅土机将双螺旋叶片的半径进行了加大,从而增加了滚筒的进土量,其次是加宽模具底部的宽度,从而增加壅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壅起来的土更加的厚重和稳定,那么这次的改进效果又会如何呢?
易师傅迫不及待地开着壅土机来到了农田里开始了测试,为了防止出现上次的情况,易师傅决定先在自己的地里进行测试,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再到吕大叔的农田进行测试。
由于天气原因,这天泥土里的含水量非常高,随行的人都很担心是否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易师傅却对此信心十足。
测试很快开始了,只见机器缓缓启动,然后开始向前行驶,被白芹壅土机经过的地方,两道整整齐齐的土墙赫然出现在眼前,仿佛水泥砌出来的一般,芹菜则被泥墙夹在了中间,就连一旁的专家也赞叹不已,直言无论是泥墙的强度还是整齐度,与中国传统几百年的壅土技术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向众人展示壅土的强度,易师傅还当即站在了壅土之上,经过来回的行走,壅起来的土丝毫没有坍塌的迹象,这足以证明机器的工作质量是没问题的。
不过,要证明机器具有实用价值,还需要测试一下机器与人工相比其效率究竟如何?于是易师傅再次联系了吕大叔,决定来一场机器与人工大比拼。
比赛当天,吕大叔找来了9名帮手,人工队共10名成员,打算为难一下易师傅,而易师傅的机器队只有两人,在人数上显然不占任何优势,但易师傅对此却表现得镇定自若,他相信自己的机器一定能够完胜人工队。
双方规定每队一亩半地,谁先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壅土工作,就算谁胜利,人机大战一触即发。
比赛一开始,机器队就一马当先,远远地把人工队甩在了后面,不到一会的功夫,机器队就完成了两垄作业,而人工队则还在后面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赶上机器队,这场比赛似乎已经毫无悬念了。
然而,就在这时机器突然停了下来,众人望去还以为机器出故障了,了解了情况后这才得知,原来由于司机求胜心切,机器的行驶速度过快,导致后面的壅土扭扭曲曲,甚至还出现了坍塌的迹象,易师傅急忙前去补救,匆忙之中甚至摔了一跤。
人工队一看这情形,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一鼓作气奋起直追,手上的动作也比之前快了许多。
随着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附近的农民也被吸引了过来,前来观看这场热闹的比赛,然而没过多久人工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个个开始吐槽腰酸背疼天气冷,由于刚才用力过猛,以至于后面有点后继乏力。
在看到机器队已经完成了几垄的作业,人工队顿时就有点泄气了,这场比赛最终结果是机器队取到了胜利。
经过这场比赛,机器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作业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来白芹壅土机被广泛应用到了白芹的种植过程中,并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那么,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来源:裘克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