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饿4顿,其效果堪比药物作用?

B站影视 2024-11-30 09:07 3

摘要:医生叮嘱他控制饮食、按时吃药,可他还是忍不住每天喝点粥,吃点馒头,“总不能一辈子跟嘴过不去吧?”张大爷自言自语地说,心里盘算着,难道这病要伴随自己到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大爷从医院回来的那天,手里攥着一张检查报告,眉头紧锁。他今年65岁,开了一辈子餐馆,最近却被查出糖尿病。

医生叮嘱他控制饮食、按时吃药,可他还是忍不住每天喝点粥,吃点馒头,“总不能一辈子跟嘴过不去吧?”张大爷自言自语地说,心里盘算着,难道这病要伴随自己到老?

正当他闷闷不乐时,邻居李阿姨来串门,说起一个新鲜事:“你知道吗?北京协和医院最近发现一个特别的方法,说是糖尿病患者每周饿几顿饭,效果竟然跟吃药差不多!听说还有人试了,血糖真的降了下来。”

张大爷一愣,心里半信半疑:“饿几顿饭?这事靠谱吗?别饿坏了身体!”

其实,李阿姨提到的这项研究最近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每周间歇性地减少进食,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的研究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依据。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

很多患者一听到“饿”字就紧张,觉得饿肚子对身体不好。但实际上,间歇性禁食是一种特别的饮食干预方式,能让胰岛细胞休息,减少长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

这项研究的灵感,来自于一种被称为“间歇性断食”的饮食方式。在国外,很多人通过这种方法减肥、改善代谢健康,而在中医理论中,适当节制饮食也被认为有助于“清理脾胃,养护正气”。

协和的研究团队综合了现代医学和传统智慧,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方案:每周选择两天,减少一至两顿正餐的摄入,或者大幅减少主食的比例,且不超过24小时的空腹时间。

张大爷听完这些,心里有些好奇,但又有点担忧。他去请教了自己的主治医生刘主任。刘主任告诉他:“张大爷,您别害怕,这种方法不是让您硬饿着,而是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比如说,您可以在周三、周六的晚饭少吃点,吃点蔬菜、喝点汤,主食就别碰了。这样既不会让您营养跟不上,又能让身体有时间代谢掉多余的血糖。”

张大爷听着点了点头,但心里还是有疑惑:“那这和吃药相比,真的有用吗?”

刘主任解释道:“药物当然重要,但如果只靠药物、不改变饮食习惯,效果是有限的。通过间歇性减少进食,您的胰岛素敏感性会提高。换句话说,您的身体会重新学会‘识别’胰岛素,血糖自然就更容易控制了。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对您的心血管健康也有好处。”

张大爷不禁想到自己过去的饮食习惯,每顿饭都离不开馒头和米饭,晚上还喜欢喝点甜粥或吃点点心。刘主任的话让他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其实是在慢慢拖累他的身体。

几周后,张大爷试着按照医生建议调整饮食。他选择每周两天的晚餐只吃青菜和豆腐,主食完全戒掉,午餐也尽量减少米饭的量。刚开始他还有些不适应,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精神竟然比以前好了,饭后血糖也平稳了不少。这让张大爷喜出望外,逢人便说:“真别说,这方法还真灵!”

其实,像张大爷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并不少见。据统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但很多人对饮食调控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协和医院的研究不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让人们看到了科学饮食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倾向的人群以及孕妇,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张大爷后来又回医院复查,血糖从空腹9.5降到了7.8,医生连连夸他执行力强。他笑着说:“原来饿肚子也能治病,我现在连晚上的甜粥都戒了!”

刘主任摇摇头:“张大爷,不是让您一直饿,而是要学会节制和控制。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放任它发展。只要科学管理,它完全可以被控制住。”

从张大爷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饮食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往往比单纯依赖药物更有意义。这不仅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启示,也是对每一个人的提醒:健康其实藏在我们每天的选择里,管住嘴,迈开腿,才是长久之计。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健康之光兰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