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元的挂件炒到1400元,谁在疯抢“星星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21:00 2

摘要:2025年8月21日晚,数十万消费者紧盯屏幕等待泡泡玛特“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开售,然而官方小程序因瞬时流量过大陷入卡顿,页面未加载完成库存已显示“售罄”——这场持续不足10秒的抢购让多数人沦为“陪跑者”。

2025年8月21日晚,数十万消费者紧盯屏幕等待泡泡玛特“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开售,然而官方小程序因瞬时流量过大陷入卡顿,页面未加载完成库存已显示“售罄”——这场持续不足10秒的抢购让多数人沦为“陪跑者”。

与此同时,二手平台的数据正在刷新市场认知:原价79元的单个毛绒挂件被炒至150元-200元,整盒6个装(官方定价474元)成交价高达1350元-1450元,溢价幅度接近3倍,隐藏款“大风中凌乱”更因1:72的抽中概率被标至1000元,同期LABUBU 3.0整盒价格已跌至780元,价差悬殊引发热议。

价格对比:星星人系列溢价幅度

单个挂件:官方79元 → 二手150-200元(溢价1.5-2.5倍)

整盒套装:官方474元 → 二手1350-1450元(溢价2.8-3倍)隐藏款:官方79元 → 二手500-1000元(溢价6-12.7倍)

当“晒晒夏日系列”搪胶挂件(官方199元)在闲鱼被炒至1999元,周深联名隐藏款(原价129元)标价1688元,市场不禁追问:这个去年才签约的新锐IP,为何能让毛绒挂件上演“比黄金还抢手”的疯狂行情?

现象级火爆:从秒空到天价的潮玩狂欢

泡泡玛特旗下新锐IP“星星人”正以现象级热度重构潮玩消费市场逻辑,其火爆态势从首发即售罄的抢购潮延伸至二手市场的天价溢价,形成一场横跨线上线下的消费狂欢。

发售环节已演变为38万人参与的“饥饿游戏”。2025年8月21日“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发售当日,官方小程序及电商平台因瞬时流量过大陷入卡顿,消费者反馈“页面尚未加载完成,购物车按钮未亮起就已显示没货”。

此前抖音旗舰店预约人数已逼近38万,线下门店则需提前抽签,香港店员称“中签几率非常低”。作为2024年签约的新IP,星星人仅用一年半便跻身泡泡玛特13个“亿元俱乐部”IP之列,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89亿元,成长速度刷新行业纪录。

发售端核心数据透视

预约规模:抖音旗舰店38万用户蹲守,创新锐IP纪录

售罄速度:线上渠道数秒内库存清零,系统因流量过载卡顿交易结构:千岛APP单日成交418单,整盒购买占比超60%

二手市场的“金融化”特征更凸显其投资属性。星星人系列呈现惊人溢价能力:单个毛绒挂件盲盒均价150元(溢价约2倍),隐藏款达478元(溢价超6倍),整盒官方售价474元,闲鱼平台已炒至1450元(溢价约3倍)。

对比来看,LABUBU 3.0整盒价格已从峰值回落至780元,而星星人交易仍呈上升趋势,黄牛直言“热度与LABUBU刚走红时完全一致”。这种价格波动使潮玩从玩具蜕变为“理财产品”,部分投资者将整盒购入视为短期套利工具,推动千岛平台单日成交量持续攀升。

从绘本精灵到顶流IP:星星人的诞生与破圈之路

孤独治愈的创作原点

星星人的诞生源于创作者大欣一段充满遗憾的人生低谷。2020年,这位大学油画系毕业、曾辗转美术教育与广告插画领域的艺术家,在经历人生变故后,将难以言说的情绪倾注于“梦之岛”系列绘本。

故事中,那个戴着兜帽、红脸蛋、黄澄澄且毛茸茸的胖乎乎形象,承担着“将女孩梦里的思念变成邮件投递给想念的人”的温柔使命。大欣曾在访谈中坦言“把遗憾放在插画里”,这种以真实情感为内核的创作,让星星人突破了传统潮玩“可爱至上”的同质化框架,形成“不完美却真实”的设计哲学——它的“暗黑萌”风格既有软萌治愈的表象,又暗藏对孤独情绪的细腻捕捉,恰如00后消费者所言:“通勤时挂在包上,像有个小伙伴陪着”。

从绘本角色到商业顶流的跃迁

2024年,泡泡玛特签约星星人,通过商业化运营将这一绘本角色推向大众视野。仅6个月,其销售额便达3.89亿元,远超同期Crybaby(0.71亿元)与Hirono(0.90亿元)的首年表现,成为“旗下成长最快的新锐IP之一”。

这一爆发式增长得益于IP的情绪陪伴属性与场景化营销的双重驱动:产品矩阵从盲盒、毛绒挂件延伸至蜡烛、冰箱贴等生活场景,小程序多款商品售罄;2025年6月“闪闪夏日”乐园活动与“好友见面会”,则让虚拟形象走进现实社交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社会价值延伸。

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期间,星星人通过“星星的孩子遇见星星人”公益活动,邀请孤独症儿童共同创作,并联动抖音“爱心好物专场”,实现从商业IP到文化符号的升维。这种“治愈内核+商业运营+社会共鸣”的模式,使其不仅成为年营收3.9亿元的商业爆款,更成为连接两岸民众兴趣的文化桥梁——在台湾秋季旅展中,以星星人为主视觉的“跟着潮玩去旅行”展区引发打卡热潮,印证了优质IP跨越地域与圈层的穿透力。

IP破圈核心逻辑:星星人的成功印证了潮玩行业的新趋势——当“情绪价值”取代“颜值经济”成为核心竞争力,IP便从单纯的消费品升级为承载情感需求的社交货币。其6个月3.89亿元的销售额,不仅刷新了新锐IP成长纪录,更揭示了“真实叙事+场景渗透”的商业密码。

从绘本中传递思念的精灵,到年入数亿的顶流IP,星星人的蜕变之路,本质是一场关于“不完美”的温柔胜利——它证明,当商业运营拥抱真实的人性温度,IP便能超越商品属性,成为治愈时代情绪的文化符号。

成功逻辑拆解:泡泡玛特的IP炼金术

产品设计:极简主义的情感暴击

新IP的产品设计通过反套路美学与触觉交互创新,精准击中Z世代的情绪需求痛点。在视觉表达上,其延续了LABUBU的“缺陷美学”基因——摒弃传统潮玩的标准化萌系设计,转而以“不完美却个性十足”的符号化形象构建差异化认知。例如LABUBU刻意保留的九颗尖牙、歪斜笑容,与迪士尼式“完美甜美”风格形成鲜明反差,65%的Z世代用户认为其代表“无害的反抗精神”,这种对标准化审美的叛逆设计,恰好呼应了年轻人对自我认同的追求。

更关键的是“叙事留白”策略:不同于传统IP复杂的世界观设定,该系列IP几乎没有既定人设与故事线,这种“少即是多”的极简叙事使其成为纯粹的情感投射容器。数据显示,72%的18-30岁消费者将此类IP视为“情绪搭子”,用于缓解职场焦虑和社交压力,印证了留白设计对用户自我情感代入的催化作用。

触觉体验的创新则强化了情绪疗愈功能。星星人采用粒子填充材质,实现“捏起来像个小沙袋”的解压触感,配合搪胶与毛绒的复合工艺(如LABUBU3.0的搪胶脸手脚+毛绒身子设计),在质感与触感间达成平衡,用户评价其“治愈”“看着心情都美丽了”,形成“触摸即疗愈”的交互闭环。

场景适配性进一步延伸了情感陪伴场景。Mini版LABUBU与星星人挂件支持挂包、手机等多元场景,这种“随身化”设计使产品从摆件升级为移动情绪载体,与年轻人“时刻需要情感慰藉”的行为习惯高度契合,最终实现从功能产品到情绪解决方案的价值跃升。

设计策略与情绪价值转化路径

反套路符号以“70% cute+30% edgy”的矛盾美学打破审美疲劳,激活多巴胺愉悦反应;留白叙事无既定人设使72%用户可自由投射情绪,成为“职场焦虑缓冲器”;触觉疗愈粒子填充材质的“捏握解压”特性,构建物理交互与心理慰藉的直接关联;

通过设计语言的减法与情感交互的加法,该IP成功将极简主义转化为情感货币,印证了“少即是多”在Z世代消费场景中的商业潜力。

营销策略:饥饿游戏与社交货币

泡泡玛特通过“稀缺性营造—社交传播—复购刺激”的闭环营销体系,构建了潮玩IP的高溢价生态。其核心逻辑在于以数据驱动的供需调控为基础,将产品转化为年轻人追捧的“社交货币”。

在稀缺性营造环节,品牌采用“限量发售+低概率隐藏款”的双重机制。例如星星人新品上线即秒空,隐藏款抽取率低至1:144,推动二手市场溢价超6倍;LABUBU则因2024年6月过度补货,导致二手价格从2582.8元暴跌至1000元左右,成为产能失控的典型案例。这种对比促使品牌转向精准调控,如星星人通过严控产能维持供需紧张,形成“饥饿游戏”效应。

社交传播层面,数字平台成为关键枢纽。抖音旗舰店38万预约量的背后,是算法对用户行为的精准捕捉:通过预约提醒、库存动态展示等功能,刺激用户在社交圈分享“抢购战绩”。小红书“开箱瞬间”、Instagram开箱视频(平均播放量高于普通贴文220%)等UGC内容,进一步将产品转化为身份象征。明星效应则加速破圈,LABUBU借助贝克汉姆、Lisa等国际明星带货,星星人被贴上“下一个LABUBU”标签,形成跟风消费潮。

复购刺激机制则依托会员体系与成瘾性设计。2025年上半年,5912万注册会员贡献了91.2%的销售额,复购率达50.8%。系列收集设计(如水果系列)利用损失厌恶心理,用户单系列完成率73%,平均购买6.8次/系列,配合0.69%隐藏款概率带来的多巴胺刺激,构建持续消费闭环。

闭环核心:通过“数据驱动补货”(LABUBU教训 vs 星星人策略)维持稀缺溢价,借助社交平台放大“拥有即炫耀”的货币属性,最终以会员体系与收集机制锁定复购,形成从“抢购”到“收藏”的消费升级。

这种模式不仅让潮玩脱离单纯商品属性,更演变为兼具投资价值与社交功能的文化符号,推动星星人等新品在二手市场成为“比黄金还抢手”的标的。

情感价值:孤独世代的“情绪搭子”

在第五消费时代的浪潮下,星星人成功填补了Z世代的情感缺口,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数据显示,62%的18-25岁用户将星星人描述为“孤独时的陪伴者”,其设计中的“不完美”元素——耷拉的眉眼、泛红的脸颊、略显笨拙的身形——恰好映射了当代青年的焦虑与自我接纳需求。

这种情感联结通过场景化渗透实现深度绑定:通勤族将挂件挂在包上作为“职场护身符”,独居青年摆放床头玩偶营造“家的温度”,甚至有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与星星人一起加班”的照片,配文“它不会说话,但好像能听懂我的疲惫”。品牌顺势推出“情绪日记”互动活动,鼓励用户通过星星人形象创作表情包表达心情,累计生成UGC内容超50万条,形成“购买-分享-共情”的情感消费闭环。

更深刻的是,星星人将“治愈”从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与传统玩具不同,其粒子填充材质提供“捏握解压”的触觉反馈,用户调研显示83%的消费者承认“压力大时会捏它缓解情绪”。这种“情感功能化”设计,使IP从装饰性摆件升维为“心理健康工具”,甚至有心理咨询师将其用于青少年情绪疏导辅助。

潮玩行业启示录:狂欢背后的隐忧与未来

潮玩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价格泡沫风险与长期价值构建的博弈已然显现。从隐忧来看,LABUBU、星星人等爆款重蹈AJ炒鞋潮覆辙:品牌方通过限量策略制造稀缺性,黄牛囤货推高二级市场价格,如LABUBU"飞行员"款式原价499元被炒至万元,部分隐藏款价格在新款更迭后暴跌60%,"前方高能"系列二手成交均价从2582.8元跌至1000元左右,暴露供需失衡下的投机泡沫。

而长期价值的核心在于IP矩阵化破局。摩根士丹利将泡泡玛特类比"万代+乐高+迪士尼",其逻辑在于13个过亿IP构建的多元化生态——MOLLY(13.57亿元)、SKULLPANDA(12.21亿元)、CRYBABY(12.18亿元)等形成协同效应,降低单一IP依赖风险。

全球化布局进一步验证价值潜力,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达38.9%,巴黎卢浮宫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破千万,东南亚市场增速619.1%,海外门店的排队场景直观反映跨文化吸引力。

核心矛盾:行业需平衡稀缺性与可持续性——限量策略短期刺激热度,但过度炒作可能透支IP信任;IP矩阵与全球化则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但其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结语:当潮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泡泡玛特从“玩具商”向“文化运营商”的转型,标志着潮玩已超越商品属性,成为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符号。从mini版LABUBU挂饰点缀包袋手机,到星星人以“情绪搭子”缓解职场焦虑,潮玩通过多元场景渗透与情感联结,推动亚文化走向大众生活。IP主题乐园、跨界联名等沉浸式体验,更让潮玩成为跨越年龄与地域的文化载体。

你愿意为“情绪价值”付多少溢价?欢迎留言分享那些为潮玩疯狂的独家记忆。

来源: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