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白金卡从尊享服务的凭证变成骚扰的工具,那航空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就已经挡不住实质上的「航司为维护高卡客户满意度,常牺牲员工尊严」的遮羞布了。
川航白金卡会员大闹机舱,要求报摆餐的新闻,后续来了。原来是为了追求空姐,强迫空姐当自己的女朋友……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乘客素质事件,而是航空服务业「特权异化」的后果。
当白金卡从尊享服务的凭证变成骚扰的工具,那航空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就已经挡不住实质上的「航司为维护高卡客户满意度,常牺牲员工尊严」的遮羞布了。
情况是这样的,这个网名叫宋白金的人,强行闯入后舱厨房的热心帮忙,被乘务长以食品安全为由拒绝后,当场上演受害者反转剧。
她是人能摆,我就不是人了?
看上去是热心帮忙,其实是索要联系方式的骚扰前奏。当目的落空,他立刻切换投诉恐吓模式,掏出手机拍摄、命令乘务长亲自摆餐、刁难空姐中断工作去发水。
现在很多网友扒出来,这其实是宋白金的常规操作。
以各种理由找空姐加微信,如果拒绝就会恶意投诉,添加联系方式之后持续发送骚扰信息、电话轰炸,甚至约饭。
他的骚扰行为直接导致了一位空乘不堪其扰,离职。
盯上了刚转正的空姐A,单方面宣称和空姐A谈恋爱,如果对方不回消息,就开始轰炸,诬陷A辱骂自己,甚至用投诉乘务组作为威胁。
之后更是在朋友圈和乘务群体散布谣言,说谁欺负A自己就要发飙,导致A的职场环境变得特别的差。最后的结果就是,空姐A只有提交离职报告,明确原因是“天天接收其投诉,只能离职”,此时她刚转正不足1个月。
这人之前还有很多神奇操作,比如因为婴儿哭闹就追骂带娃老人到洗手间,再比如在朋友圈炫耀暑运飞三天投诉仨人,再再比如公开宣称「男空乘太多影响看空姐」,等等。
为什么有了个白金卡就这么豪横呢?
因为航空公司对白金卡投诉的无原则优先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空乘人员为保工作评分被迫妥协,导致骚扰者发现这套路很好用,就开始变本加厉。网友整理宋白金的恶意投诉证据发给川航,侧面印证了公司内部申诉渠道的失效。当制度要求顾客永远正确,实则就是默许了流氓永远有理。
这不光是川航特有的问题。
白金卡的本意是奖励高频旅客,但部分航司将会籍与“无条件满足”绑定,就开始让高端服务变成了特权服务。这些人误以为6万公里飞行里程换来的不是优待,而是一种豁免权,于是才出现了把机舱视为“猎艳巡航”的猎场。
这事儿其实很荒谬。
航空公司一直强调安全零容忍,却放任乘客干扰乘务员履职,大闹机舱事件里面,后舱厨房涉及食品安全和应急通道,非工作人员进入可能引发交叉污染或延误应急响应,结果却没有什么处理。
川航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布对宋白金会员资格的处理结果,网传其仍持有白金卡……
咱们都是消费者,一般出现消费者和服务提供方的纠纷,我们都是天然偏向于消费者一侧的。
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一个是有骚扰在里面,一个是这涉及到航空安全。
起手国际民航组织都有规定,宋白金的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干扰机组属非法行为”,但国内一直缺乏针对性立法。所以我觉得反职场骚扰应该也覆盖航空业,并且把恶意投诉等纳入“危害航空秩序”的范畴。
投诉本身没问题,但滥用投诉,其实伤害的是普通消费者的正常投诉渠道。
航司在这事儿上有责任的:
第一,应该废除投诉霸权,建立投诉分级审核机制,对投诉要增设复核流程,不应该是乘客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要做员工保护升级,比如设立匿名举报通道,对遭骚扰的职员工提供保护和补偿。
第三,要有黑名单共享联盟,各个航司之间应该建立共享数据库,不是说就不让宋白金这类人飞了,而是要有个预警机制了;而对于事情闹大了的情况,涉及了涉嫌扰乱公共秩序、精神侵害,应该一司拉黑,全网禁飞。
空乘现在在慢慢去光环化,这些年空乘的工资其实也没有明显的增长,空姐离职率是非常高的,那这时候就应该让服务回归常态,不要搞什么「跪式服务」,而是要追求专业化职业化服务。
各位大佬觉得呢?
来源:曹小灵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