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值秧苗移栽的忙碌时节。5月13日,记者走进资阳市安岳县长河源镇黑塘村,只见插秧工人们在平整好的田块里一字排开,动作娴熟地栽插秧苗,节奏整齐划一。不一会儿,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就亭亭玉立在水田中,一块块农田相继披上了绿装。
眼下正值秧苗移栽的忙碌时节。5月13日,记者走进资阳市安岳县长河源镇黑塘村,只见插秧工人们在平整好的田块里一字排开,动作娴熟地栽插秧苗,节奏整齐划一。不一会儿,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就亭亭玉立在水田中,一块块农田相继披上了绿装。
近年来,黑塘村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无力耕作,造成土地闲置。2022年,该村种植大户李祖志通过整合资源,将村里闲置的土地一一盘活,重新规划开垦,让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才有了如今这片繁忙的稻田。
“今年,我计划种植130亩水稻。今天开始插秧,请了20多个工人。按照进度,估计10天左右能栽完。”此时才上午九点左右,太阳已经很晒人了,李祖志正忙着把秧苗搬运到车上。今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各个稻田运送秧苗.
“扯秧苗的工人是60元一天,栽秧的工人是120元一天,中午再包一顿午饭。”李祖志介绍,因为田块较小且分散,因此都是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人工插秧虽然成本比机械插秧和直播要高,但人工插秧的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不费秧苗且能够自由控制株距均匀度,移栽后返青比较快,成活率高,更容易抗倒伏。因此,当地大部分农民还保持着人工插秧的传统栽植模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年来,为全力保障全镇粮食生产平稳、有序、高效、健康发展,长河源镇加强粮食安全、粮食补贴惠农政策等宣传,扎实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发展粮食生产,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粮食生产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记者:袁芳 潘政吉
来源:安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