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说得非常对,这是一个深刻且重要的观点。很多人可能觉得“玩”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去学习、去上兴趣班。但实际上,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成长、塑造自我的核心方式。
您说得非常对,这是一个深刻且重要的观点。很多人可能觉得“玩”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去学习、去上兴趣班。但实际上,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成长、塑造自我的核心方式。
剥夺孩子的“玩”,就像剥夺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和水分,短期内可能看不出问题,但长远来看,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大问题”。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为什么“玩”如此重要:
一、玩是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孩子不是通过书本和说教来学习世界的,而是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
认知发展: 在玩积木时,孩子学习了空间、平衡、几何和物理原理;在玩过家家时,他们理解了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和因果关系;在玩沙玩水时,他们感知了物质的状态和变化。这种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乐趣的,因此记忆深刻,远比被动灌输要有效。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摇篮: 一根木棍可以是宝剑,可以是魔杖,也可以是钓鱼竿。一个纸箱可以是城堡,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宇宙飞船。这种“假装游戏”是想象力起飞的引擎,是未来所有创新能力的基石。没有自由玩耍的孩子,思维容易变得僵化和刻板。解决问题的能力: 玩耍中总会遇到“问题”:积木搭太高倒了怎么办?怎么才能在“抓人”游戏中不被抓到?如何和小伙伴合作搭一个更大的沙堡?孩子在一次次尝试、失败、调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析问题、寻找对策、解决困难。二、玩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玩对于孩子的情绪调节和心理韧性至关重要。
情绪的“安全阀”: 孩子有各种情绪——快乐、愤怒、恐惧、焦虑,但他们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玩耍,尤其是角色扮演,是他们处理和释放这些情绪的出口。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医生,来克服对打针的恐惧;可以“扮演”强者,来宣泄被欺负的委屈。
建立自信与掌控感: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是自己世界的主宰。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每一次成功的搭建、每一次在游戏中获胜,都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觉自己“我能行”。
缓解压力: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也面临着学业、社交等各方面的压力。自由、无目的的玩耍是让他们从压力中抽离、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一个不会玩、没时间玩的孩子,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玩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场”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主要是在玩耍中习得的。
学习规则与协商: 任何有同伴的游戏都有规则,无论是明文规定还是默认的。孩子必须学会遵守规则、轮流等待、公平竞争。当出现分歧时(比如“谁当警察,谁当小偷”),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协商、妥协、说服对方,这是最宝贵的沟通和谈判训练。
发展同理心与合作精神: 在合作游戏中,孩子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同伴的想法和感受,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同理心,让他们从“自我中心”走向“理解他人”。
处理冲突: 玩耍中难免会发生争吵和冲突。这是孩子学习如何管理愤怒、用语言而非暴力解决问题、修复关系的绝佳机会。被过度保护、从不经历冲突的孩子,长大后反而可能成为“社交巨婴”。
如果孩子没得玩,会出哪些“大问题”?
当一个孩子的玩耍时间被学习班、电子屏幕或父母的过度安排所侵占时,上述所有发展的机会都会被剥夺,从而可能导致:
“空心病”与学习内驱力丧失: 孩子感觉生活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对世界失去好奇心,对学习失去内在动力。他们可能成绩很好,但内心空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而活。
社交能力薄弱,情商低下: 不懂得如何与人合作、协商、解决冲突,容易在集体生活中感到孤立和挫败,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问题频发: 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问题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上升,与缺乏自由玩耍、压力过大有密切关系。他们没有健康的渠道来释放压力和处理情绪。
创造力和想象力枯竭: 思维变得单一、被动,习惯于接受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这可能是最致命的短板。
身体素质下降: 户外跑跳等身体性游戏的减少,直接导致孩子体能下降、肥胖、视力受损等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
保证“无所事事”的时间: 不要把孩子的时间表排得太满。每天留出一段“放空”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哪怕只是发呆、看云,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玩”。
提供“非结构化”的玩具: 积木、沙子、水、泥巴、纸箱、画笔等,比那些功能单一、声光电的益智玩具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把户外还给孩子: 鼓励孩子去户外奔跑、爬树、探索自然。大自然是最高级的游乐场,能提供无穷无尽的玩耍素材。
学会“放手”,当个“懒”家长: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玩耍。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解决矛盾、自己面对小小的“危险”。你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导演和裁判。
重新定义“学习”: 认识到玩耍本身就是最高效的学习。当孩子在专注地玩时,请不要轻易打断他,说“别玩了,快来学习”。
总而言之,玩不是学习的对立面,而是学习本身。保护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拥有幸福未来的权利。 您的提醒,对当今焦虑的家长和教育环境来说,是一剂非常必要的清醒剂。
来源:育儿新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