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猫叔儿,用最硬的逻辑,带你看透历史真相【上方点击关注】
大家好,我是猫叔儿,用最硬的逻辑,带你看透历史真相【上方点击关注】
清晨,紫禁城的琉璃瓦刚镀上一层金边,乾清宫西边军机处值房,早已人影晃动。
几个穿着孔雀补子、仙鹤补子的大员,顶着花翎,却齐刷刷跪在冰冷的地砖上,对着皇帝,低声奏报,大气不敢出。
这一刻,封建皇帝的权力登峰造极!
为什么史学家都说,清朝设了军机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拜现代影视剧所赐,无论什么王朝,刻板印象中都是皇帝说了算。
但汉朝时期,丞相才是“政府CEO”!
汉代的未央宫,朝会上。
皇帝虽然坐在上位,但他更像是个列席嘉宾!真正主持会议、定调子的是丞相!
大殿里,公卿贵族、军方大佬、各部长官、还有从民间选出来代表民意的“议郎”、“博士”们,四方围坐,中间是记录员。
国家大事,比如打不打仗、收多少税、立谁当太子,都得这么“集议”讨论。
当然,吵翻了天是常事!
皇帝想发个诏书,丞相觉得不行,大笔一挥:“封驳”!
丞相有封驳权,直接给你退回去!
皇帝更像是个国家象征和最终裁决者,具体行政?那是丞相领着百官班子干的活儿。
皇帝想独断专行?门儿都没有!
汉家制度的核心,就是“皇帝加政府(相权)”的双轨制,互相制衡!
等到了唐朝,程序更加复杂,皇帝的诏书不盖齐“三个公章”,就算假文件!
唐朝时期,老李家觉得一个丞相权力太大,搞了个“群相制”。
简单说,就是把丞相的权力拆成三份,交给三个“省”,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是皇帝的“笔杆子”,负责琢磨政策、起草圣旨。
长官叫中书令,是宰相。
门下省是皇帝的“监察机构”,专门挑刺审核!
圣旨写得不好?政策有问题?
门下省长官侍中带着一群言官,就能给你驳回去!他也是宰相。
尚书省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负责具体执行。
下面管着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令,后来多是左右仆射也是宰相。
所以,一份圣旨想生效,必须走流程:中书省起草,然后交门下省审核盖章 ,最后尚书省执行盖章。
少一个章?无效!
这就等于皇帝想办事,得先过两个“关卡”的审查!
唐朝的“政事堂会议”,所有宰相定期开会,轮着当主席,讨论国家大事。
皇帝的指示拿到会上,大家讨论、投票表决!
通不过?对不起,皇帝您那想法,咱不能执行!
皇帝要是敢绕过政事堂直接下旨?那叫“中旨”,不合规矩,大家有权不认!
汉唐的气象,就在于皇帝知道:治理天下,得靠制度,靠班子,靠大家商量着来!
内阁,制衡的余晖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是个狠人,最恨宰相分权。
于是,他大手一挥:废除丞相!老子自己干!
结果没过几代,皇帝就扛不住了,天下事太多太杂,皇帝也不是超人!
于是,内阁应运而生!
内阁大学士,开始就是个秘书班子,帮皇帝看票拟,写写处理意见。
皇帝用红笔批个“同意”或“知道了”,这叫批红。
虽然,看着权力不大?但架不住皇帝懒啊!
特别是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内阁大学士,尤其是首辅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所以,明朝内阁虽然没“名分”,但继承了汉唐的封驳权!
六科给事中这些小官,品级不高,权力极大!
他们管着“科抄”,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后的旨意,得经过他们审核盖章才能下发。
他们要觉得不妥,照样能给你封还驳正! 皇帝和内阁也不能为所欲为。
到了明末,东林党、阉党各种“党派”冒头,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吵什么?国家大政方针!
甚至有人开始琢磨:皇帝权力是不是该再限制限制?
隐隐约约,“君主立宪”的小火苗都快冒出来了!
这说明制度在演进,皇权有被进一步约束的可能!
然后,清朝来了,特别是雍正皇帝登基之后!
雍正,以勤政、刻薄、猜忌闻名。
他一看明朝这套:内阁有实权、言官爱哔哔、党派爱吵架……
烦!太烦了!这效率太低!朕要的是如臂使指!要的是令行禁止!要的是没人能掣肘!
于是,雍正七年,趁西北打仗的机会,他搞了个“战时临时机构”军机处!
初衷可能是好的:提高效率,保密军情。
选几个心腹大臣,不用经过内阁那套繁琐程序,直接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商量事儿、发廷寄,快!
但这一搞,就彻底收不住了!
雍正、乾隆父子俩发现:这玩意儿太好用了!简直就是“皇权作弊器”!
第一,军机处彻底废除了“相权”名分与实权!
军机大臣没品级!没编制! 完全看皇帝心情任命。
他们不是宰相,没有法定决策权。
他们的活儿就一个:跪听圣训,笔录旨意,跑腿传达!
宰相?不存在的!政府首脑?皇帝自己兼了!
第二,彻底绕过以往的法定程序。
什么内阁票拟?什么六科封驳?什么百官集议?统统靠边站!
军机处办事,皇帝口述,军机大臣笔录,形成“廷寄”或“明发”谕旨,直接发到地方督抚或相关部门执行。
速度快得飞起,也彻底摆脱了所有制度性的监督和制约!
皇权直达基层,中间没有任何“减速带”和“过滤网”。
第三,臣子彻底奴才化。
这是最关键、也最屈辱的一点,跪奏!
汉唐宰相坐着议政,明朝内阁大学士站着回话,到了军机大臣这儿?
对不起,您得跪着!跪着听,跪着记,跪着回话!
这一跪,跪掉的不仅是膝盖,更是士大夫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他们从“帝王师友”彻底沦为了皇帝的私人秘书、高级奴才!
皇帝说啥就是啥,没有讨论,没有异议,只有“嗻!”。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画面:军机大臣们跪在冰冷的地上,屏息凝神,唯恐漏掉皇帝的一个字。
这一幕,就是两千年皇权与相权博弈的终点,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的标志!
军机处像一道铁闸,落下之后就再未真正开启。
它高效吗?短期看,皇帝意志直达,确实高效。
但是,它抽干了帝国政治的活力和纠错能力。
当所有决定都系于一人之身,当所有官员都变成唯命是从的“跪族”,这个帝国离僵化、离腐朽、离被时代抛弃,还远吗?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来源:叫我猫叔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