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季节变化,免疫力下滑:秋冬气温忽冷忽热,呼吸道黏膜易受损,暑假作息不规律也会降低抵抗力
开学季防传染病全攻略
为什么开学季是传染病高发期?
人多且空间密闭:教室、宿舍、食堂空气流通差,病毒细菌传播快
季节变化,免疫力下滑:秋冬气温忽冷忽热,呼吸道黏膜易受损,暑假作息不规律也会降低抵抗力
多种病交替流行:呼吸道、肠道、虫媒病等在开学季可能同时活跃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全解
流感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气溶胶、接触被污染物品
症状特征:突然高热(39℃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咳嗽、乏力,部分儿童伴呕吐、腹泻
防控建议: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20 分钟;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减少与发热咳嗽者近距离接触
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一次,推荐9–11月完成
6月龄及以上人群均建议接种,儿童、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尤需关注
6月龄–8岁首次接种者需打两针(间隔4周),后续每年一针即可
接种能有效降低感染、重症、住院及死亡风险
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 & 轮状病毒)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呕吐物、粪便或被污染物品
症状特征:呕吐、腹泻、恶心,有时伴发热;儿童多以呕吐为主,轮状病毒可导致严重脱水
防控建议
饭前便后、接触呕吐物或换尿布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
呕吐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彻底处理
出现脱水征兆(尿少、眼窝凹陷、嗜睡)应立即就医
学校发现病例应隔离并做好全面消毒
水痘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空气、直接接触皮疹液
症状特征:发热、瘙痒性皮疹,疱疹分批出现,结痂后传染性消失
防控建议
患者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
公共接触面定期消毒
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HPV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主要经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皮肤黏膜接触。
症状特征:多数无症状,高危型 HPV 可致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等;低危型可致生殖器疣。
防控建议
HPV疫苗早接种、广覆盖是国际共识——男女都要接种,9–18岁是最佳接种年龄
接种可预防大多数高危型病毒感染,即使已有性行为或年龄较大,仍有防护意义
保持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减少高风险行为
腮腺炎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症状特征:耳下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咀嚼疼痛
防控建议
患者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约 5 天)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 MMR 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百日咳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咳嗽飞沫传播
症状特征:持续阵发性剧烈咳嗽,末尾伴吸气鸡鸣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防控建议
出现长时间咳嗽应及时就医并隔离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有效防护
登革热 & 基孔肯雅热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蚊子(伊蚊)叮咬传播
症状特征:发热、皮疹、肌肉及关节疼痛(基孔肯雅热关节痛尤为明显)
防控建议
清理积水、翻盆倒罐
户外穿长衣裤、使用驱蚊剂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手足口病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粪—口、飞沫、密切接触
症状特征: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和臀部皮。
防控建议
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出现高热、抽搐等重症信号应立即就医
家长和孩子的“六步防护”
勤洗手、勤通风,减少病毒存活
咳嗽、打喷嚏掩口鼻,一次性纸巾或肘部遮挡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
疫苗接种不能少,流感、水痘、MMR、百白破、HPV等都重要
健康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防蚊措施常态化,阻断登革热等虫媒病传播
来源:老道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