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场景并不罕见。在不少人的认知中,HPV就是“性病”,只有“乱搞”才会得。可现实远比想象复杂。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毒,种类上百种,有些确实通过性接触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性行为就完全绝缘。
67岁的老胡最近有些坐立不安。
他是那种典型的老实人,退休十年,生活规律,没抽烟没喝酒,最重要的是,单身几十年,连性生活都没有。
可就是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最近在体检时被查出了HPV感染,医生告诉他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筛查宫颈癌相关病毒类型。
老胡当场就急红了眼:“我连女人手都没拉过,怎么可能得这个病?”
这个场景并不罕见。在不少人的认知中,HPV就是“性病”,只有“乱搞”才会得。可现实远比想象复杂。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毒,种类上百种,有些确实通过性接触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性行为就完全绝缘。
HPV不是“风花雪月”专属的病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类对皮肤和黏膜有亲和力的病毒,它的某些型别会导致皮肤疣、尖锐湿疣,甚至引发癌变。最被大众熟知的,是它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但口腔、喉咙、肛门、阴茎、直肠等部位,都有可能因感染高危型HPV而发生癌变。
问题在于,HPV不仅仅通过性行为传播。皮肤接触、共用剃须刀或毛巾、甚至是公共浴池、共用马桶座圈——这些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尤其是在免疫力下降的老年人群中,病毒更容易“钻空子”。
年龄不是免疫盾牌,反而是HPV的温床
老年人感染HPV并不少见,甚至在有些研究中发现,60岁后的HPV感染率再次上升。这和年轻人高频性生活无关,更多是因为抵抗力下降、皮肤屏障功能减弱、老年期的慢性炎症等因素叠加。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年轻时没事,老了就更不会得”。但问题正好相反。HPV的潜伏期可以很长,有些感染在体内沉睡十几年,等到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开始活动。也就是说,老胡可能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感染,只不过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男性不是“旁观者”,也是高危群体
很多男性对HPV的警惕性为零,觉得宫颈癌是女性的事,HPV跟自己无关。可事实是,HPV同样会引发男性生殖器癌变、肛门癌,甚至口咽癌。尤其是口咽癌,它的发病率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上升,而罪魁祸首之一就是高危型HPV。
男性很少主动筛查HPV,很多时候都是在伴侣查出问题后,才“被动曝光”。这也让病毒在男性中更容易成为隐形传播者。
“我从不乱来”不是护身符,HPV也挑人下手
有些人会说,“我洁身自好,怎么会得?”——这句话听起来合理,但在病毒面前并不成立。HPV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否忠诚就选择不感染。它更在意的是:这个宿主是不是免疫力低、皮肤是否有破损、有没有共用物品的习惯。
公共游泳池、理发店用的毛巾、甚至是理疗馆的床单,如果没有彻底消毒,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更别说一些老年人喜欢去的足疗店、按摩馆,有些不合规的场所,消毒流程不到位,交叉感染风险更高。
症状不明显,不等于病毒不在
HPV感染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这也是它可怕的地方。有些人多年感染都没有不适,等到发现时,已经是癌前病变了。
即使出现症状,也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问题。口腔粘膜的小白斑、喉咙反复发炎、皮肤上的小疣、肛门附近的瘙痒和小肉芽……这些可能就是感染高危型HPV后的表现。但很多人不当回事,顶多抹点药、喝点水,就这么熬过去了。
白斑、疣体、皮肤增生这些小细节,一旦出现,不必惊慌,但必须重视。
检查和疫苗,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HPV疫苗,有2价、4价和9价之分。很多人以为只能在26岁前打,错过就没机会了。只要没有感染对应型别的HPV,任何年龄都可以接种HPV疫苗。接种后仍然可以起到部分保护作用。
一些研究甚至指出,50岁以上女性接种HPV疫苗后,抗体水平依然显著提升。虽然效果不如年轻时打得那样理想,但远比什么都不做强得多。男性虽然目前国内没有普遍推广接种方案,但一些自费渠道已经可以接种。
至于检查,男女都可以进行HPV检测,只不过女性普遍配合宫颈涂片筛查,而男性则极少意识到自己也需要这一步。
不止是身体,心理冲击同样严重
像老胡这样,突然得知自己感染HPV,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担忧健康,而是羞耻和愤怒:怕家人误会,怕邻居议论,怕自己“清白一生”被怀疑。
这种情绪本身就值得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的配合度,甚至可能导致患者隐瞒病情,不愿意就医,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科普的缺失和公众认知的误区,才是让HPV变得更可怕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可以注意的,不是“远离人群”,而是理性防护
感染HPV不代表就一定会癌变,大多数感染在1-2年内会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但如果本身体质差、长期慢性病缠身、营养不足、抽烟或过度饮酒,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日常生活中,注意剃须刀、毛巾、内裤这些贴身物品的专属使用;公共场所洗浴、按摩、足疗时,尽量选择正规场所;有皮肤破损时,不要泡温泉或公共泳池;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不拖延、不讳疾忌医。
不需要戒断社交,也无需活得像是“防病毒机器”一样,只要知道HPV是怎么回事,就能更理性地保护自己。
身体偶有风浪,别让无知放大恐慌
老胡后来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认是低危型HPV,没有癌变。他松了口气,但那种“被冤枉”的情绪还在。医生花了好久给他解释,才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病毒都带着“道德评判”的标签。
HPV是个常见病毒,就像流感一样,人人可能中招。区别在于,对待它的态度——是讳疾忌医、羞于启齿,还是科学理性、主动筛查?
这个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不可能得”的傲慢和误解。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红,刘洁,丁惠.我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疫苗接种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08):1102-1106.
[2]刘畅,张静,李娜,等.男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癌症风险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06):420-425.
[3]张婧,陈立夫,王雅楠,等.老年人HPV感染特点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0):1501-1507.
来源:健康科普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