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毁合同倒向日本,拒赔中国361亿违约金,这个国家如今怎么样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18:59 2

摘要:中国给马来西亚造铁路,报了最低的报价,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按照最高标准施工。考虑到马来西亚政府的财政压力,中方更是提供了550亿马币(约合890亿人民币)的贷款。

中国给马来西亚造铁路,报了最低的报价,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按照最高标准施工。考虑到马来西亚政府的财政压力,中方更是提供了550亿马币(约合890亿人民币)的贷款。

结果在动工建设一年后,马来西亚却突然叫停该项目。不仅拒绝支付合同中规定的361亿违约金,还要求中国返还之前已支付的定金。其总理更是频繁出访日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今这个铁路项目又发展到了哪一步?

——《壹》——

一场看似完美的握手

2016年3月,吉隆坡,马来西亚政府突然对外宣布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要在东海岸建设一条688公里的铁路,连接吉隆坡到吉兰丹州。

这条铁路将彻底改变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经济失衡的局面。

问题来了,马来西亚自己搞不定,当时的首相纳吉很清楚,这种超大型基建项目,全世界能干的国家屈指可数,德国有技术,但价格高得离谱。

日本有经验,但流程复杂,只有中国,既有技术又有速度,关键是性价比无人能敌。

2016年10月21日,纳吉在财政预算案演讲中正式宣布,东海岸铁路项目造价550亿林吉特,约合128亿美元,没有公开招标,直接交给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这个决定在马来西亚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反对派质疑程序不公,但纳吉政府态度坚决:只有中国能在7年内完成这个项目,2016年11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与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正式签署合同。

合同金额460亿林吉特,中方提供550亿马币贷款,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纳吉当时信心满满。

他在签约仪式上说:"这条铁路将成为东海岸和西海岸经济平等的催化剂。"

项目建成后,原本需要10小时的车程将缩短到4小时,沿线将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中国方面同样重视,2017年8月9日,动土仪式在马来西亚举行。

第一锹土挖下去,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中马合作的典型案例。

没人料到,一年后一切会急转直下。

——《贰》——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大选投票日,这一天,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马哈蒂尔率领希望联盟击败了执政60年的国民阵线,纳吉下台,马哈蒂尔重新掌权。

这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

马哈蒂尔并非第一次当首相,1981年到2003年,他已经执政22年,这次重出江湖,目标很明确:清算前任的"政治遗产",5月11日,马哈蒂尔正式宣誓就职。

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审视所有大型项目,东海岸铁路首当其冲。

2018年7月4日,施工现场,正在作业的中国工人突然收到停工通知,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以"国家利益"为由,要求中国交建立即停工。

工程进度刚刚完成14%,大量设备停在工地上,数千名工人无所适从。

这是中国海外基建史上极其罕见的单方面停工事件,马哈蒂尔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正当:"这个项目太昂贵,马来西亚负担不起。"

他声称,项目建成后不会带来任何回报,只会增加债务负担。

但真实原因远比表面复杂,马哈蒂尔重新执政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如何证明自己比前任更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否定前任的所有决策。

东海岸铁路成了最好的靶子。

项目规模大,影响面广,取消后能立即显示新政府的"魄力",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哈蒂尔的"向东学习"理念,他心中的"东"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和韩国。

在他看来,马来西亚应该学习日韩模式,而不是依赖中国。

2018年8月,马哈蒂尔访问中国,离京前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正式宣布:"暂时取消东海岸铁路计划。"一句话,让700亿项目瞬间变成废纸。

——《叁》——

求助日本的尴尬碰壁

马哈蒂尔取消中国项目后,立即启动B计划:寻找日本替代,2018年下半年,马哈蒂尔频繁访问日本,日本也很配合,提供了2000亿日元的债券支持,帮助马来西亚刺激经济。

马哈蒂尔的算盘很精明,日本在东南亚铁路建设有丰富经验。

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最初就是日本在竞标,如果日本接手东海岸铁路,既能解决技术问题,又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2018年底,马哈蒂尔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能否帮助马来西亚完成东铁项目?

日本的回答让马哈蒂尔措手不及:不干,日本拒绝的理由很现实:马来西亚已经欠中国361亿违约金,如果日本接手项目,马来西亚能否承担新的支出?万一再次违约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印度和越南的高铁项目已经焦头烂额。

印度的孟买-艾哈迈德巴德高铁拖延多年,成本不断上升,越南的南北高铁更是遥遥无期,日本不愿意再趟这趟浑水。

这时候,中国的账单送到了。

根据合同条款,马来西亚需要支付361亿人民币违约金,这个数字让马哈蒂尔政府彻底傻眼,马来西亚全年财政收入也就2000多亿林吉特,361亿人民币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年收入。

马哈蒂尔选择了最无耻的做法:道德绑架。

他跑到联合国讲台上"哭穷":"中国曾经被西方列强强加不平等条约,应该同情我们的处境。"言下之意,中国现在就像当年的殖民者,在欺负弱小国家。

这种颠倒黑白的表演让国际社会哗然。

明明是马来西亚单方面违约,却要扮演受害者,中国的回应很简单:90天内支付违约金,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这事儿在马来西亚国内也炸了锅。有人支持马哈蒂尔,说他这是为国家省钱;但也有人骂他,觉得这么反复折腾,国家的国际信用都没了,还得罪了中国这么个大伙伴。

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国,2018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撕合同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中马关系可能会凉凉,马来西亚的经济也得跟着遭殃。再加上国内一些企业还想让项目继续,马哈蒂尔政府压力不小。

到最后,马哈蒂尔发现,彻底取消项目可能不是最优解。于是,他们决定回头跟中国谈谈,看能不能找到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肆》——

低头认错的艰难回归

2019年1月,马哈蒂尔派人去中国,开始跟中交建重新谈判。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好几轮,终于在2019年4月12日敲定了新协议,东海岸铁路项目又活过来了。

新协议改了不少东西:

成本砍下来了:总价从655亿林吉特降到440亿林吉特,省了215亿林吉特(约52亿美元)。

线路短了点:从688公里缩到640公里。

施工也优化了:比如有些地方用高架桥和隧道,能省钱还能更快完工。

马哈蒂尔政府挺满意,说这新协议能让项目更可持续,还省了一大笔钱。中交建这边也表态,说新协议能让中马合作更上一层楼。至于361亿违约金,新协议一签,这事儿就算翻篇了,马来西亚不用赔了。

这事儿折腾了一年后,总算有了个结果,咱们看看都影响了啥。

东海岸铁路项目重启后,预计2026年能完工。建成后,马来西亚东海岸到西海岸的交通时间能缩短不少,对经济发展肯定是个大利好。

虽然中间有点不愉快,但中马两国最后还是握手言和了。马哈蒂尔政府处理得还算灵活,没跟中国彻底翻脸,合作关系保住了。

日本在这事儿里打了酱油,没接盘这个项目。不过马哈蒂尔跑去跟日本接触,也让大家看到,马来西亚想在国际上多找几个伙伴,不想只靠中国。

马哈蒂尔政府的操作,有人夸,说他为国家省了钱;也有人吐槽,说他前脚停项目后脚又重启,折腾来折腾去,显得不靠谱。

这事儿从头到尾看下来,马来西亚撕合同、找日本、拒赔361亿违约金,最后还是跟中国谈和了,签了个新协议。说白了,这就是个国家利益博弈的故事。马哈蒂尔政府想省钱、减债,还想在国际上玩点平衡术,结果发现完全甩开中国不现实,最后还是得坐下来谈。

对我这个中国公民来说,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做项目不容易,签了合同还得面对这种变数;另一方面,中交建能跟马来西亚重新谈成,也说明咱们有耐心、有实力,能把事儿摆平。

这也提醒咱们,国与国之间做生意,不光是钱的事儿,还有信任和长远的打算。马来西亚这次虽然省了点钱,但国际信誉多少受了点影响。以后他们再跟谁合作,估计人家得多个心眼儿。

总的来说,这事儿算是个双赢吧。马来西亚少花了钱,项目还能接着干;中国保住了合作关系,项目也没黄。希望以后中马还能多合作,把“一带一路”搞得更顺畅点,也让咱们中国企业在海外站得更稳。

来源:止戈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