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领导,中国最大规模“长新冠”调查结果出炉!

B站影视 2024-11-29 23:28 2

摘要:长新冠(Long COVID)定义为初次感染后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持续或新出现的症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解释。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症状广泛,包括疲劳、脑雾、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悸、胃肠不适、嗅觉或味觉丧失、慢性咳嗽、胸痛、脱发等,并且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

高福院士领导,中国最大规模“长新冠”调查结果出炉!这些人群更易得长新冠!

生命科学前沿 2024年11月29日 00:05

晨雾 / 转帖

长新冠(Long COVID)定义为初次感染后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持续或新出现的症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解释。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症状广泛,包括疲劳、脑雾、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悸、胃肠不适、嗅觉或味觉丧失、慢性咳嗽、胸痛、脱发等,并且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导致认知和情绪障碍。

根据不同的研究,长新冠的患病率差异较大,范围在10%到60%之间,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中国,长新冠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住院患者、早期SARS-CoV-2变异株或特定症状的调查。由于中国实施了长期的清零措施,重症和死亡病例显著减少,且中国居民的免疫背景相对统一。然而,随着清零策略的调整,普通人群中的长新冠特征仍不明确。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在线发表高福院士《长新冠事实与发现:一项针对74075名中国受访者的大规模在线调查》(Long COVID facts and findings: a large-scale online survey in 74,075 Chinese participants)一文。

通过在PubMed数据库检索“long COVID”和“中国”关键词,研究者发现,2023年1月1日之后,共有235篇相关文献被收录,其中83篇为综述或系统综述。剩余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探讨了长新冠的发病机制、异常分子标记或遗传因素;另一类则关注长新冠症状与基线特征之间的关系,尽管大多数研究的样本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香港,无法全面代表全国情况。

此外,很多研究重点关注住院患者(包括中重症病例),而大多数在过去一年感染的人并未住院。因此,关于中国广大居民长新冠的流行病学数据仍然缺乏,需要进一步调查以明确长新冠的基线特征、免疫背景及再感染的影响。

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高福院士团队采用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在线调查,旨在分析中国居民长新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包括回顾性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基线特征、疫苗接种、病原感染与长新冠症状之间的关系。

此次研究涵盖了74,075名参与者,最终收回有效问卷68,200份。研究结果表明,最常见的长新冠症状包括疲劳(30.53%)、记忆力下降(27.93%)、运动能力下降(18.29%)和脑雾(16.87%)。在仅感染一次的患者中,这些症状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疲劳为24.85%,记忆力下降为18.11%,运动能力下降为12.52%。

此外,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长新冠症状,且症状呈现年龄差异,老年人群体中,睡眠障碍和肌肉/关节疼痛更为常见。

研究还发现,中国北方地区的长新冠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温度梯度有关。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基础疾病、饮酒、吸烟以及急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再次感染与较轻的症状相关,但其导致的长新冠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高。接种疫苗,尤其是多轮增强疫苗接种,能够显著降低30%~70%的长期症状。

此外,患者还自报告了更多细菌、流感和支原体感染病例,8%~10%的患者还出现了其他慢性疾病。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在线调查,提供了对中国居民长新冠情况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0%~30%的患者报告出现长新冠症状(包括反复感染者)。基于此,识别长新冠的危险因素并监测高风险人群对于公共卫生工作至关重要。这项研究为全球长新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该研究由高福院士主持,得到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持。

参考资料:Long COVID facts and findings: a large-scale online survey in 74,075 Chinese participantsQin, Shijie et al.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Volume 52, 101218

来源:晨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