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就历史问题阐明中方立场,当众严厉批评了日本国内一些势力美化侵略、否认侵略、歪曲历史、为战犯翻案等错误行径,并警告日本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就历史问题阐明中方立场,当众严厉批评了日本国内一些势力美化侵略、否认侵略、歪曲历史、为战犯翻案等错误行径,并警告日本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看到日本政要在8月15日这个节点的“拜鬼”等挑战周边国家民众历史情绪的行为,再看王毅外长对日本的批评,相信不少人都会疑惑,这都80年了,日本政客执着于参拜靖国神社,到底是历史认知的偏差,还是另有盘算?
8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电台播放了天皇裕仁的所谓《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当时中国大地上,无数人为此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等来了正义降临的一天。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里,从太平洋战场到欧洲战场,无数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都凝结在这一天的历史坐标里。
但这些年观察下来,日本一些势力对这个日子的态度总让人心里发堵。就像今年,日本首相石破茂让代理人往靖国神社送祭祀费,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大臣高市早苗跟着一百多人去“拜鬼”。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这些人手上沾着数千万亚洲人的鲜血,特别是在中国造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日本政客们穿着正装鞠躬的样子,在周边受害国民众眼里,这和给刽子手鞠躬、感恩没什么两样。
靖国神社
翻开历史档案我们能会发现,这种敏感背后是血海深仇。1937年冬天的南京,六周时间里,30多万平民和战俘被日军屠杀。位于东北哈尔滨平的731部队,把中国人、朝鲜人、俄国人当作所谓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实验,甚至连婴儿都没能幸免。这些不是遥远的故事,是写离我们仅有数十年的事实,甚至不少亲身经历者,还有存世的。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日本一些势力还在拼命洗白这些历史。日本教科书里把“侵略”改成“进入”,日本右翼分子公开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甚至有人主张“日本是为了解放亚洲而战”。这就好比小偷偷了东西,不仅不还,还说自己是在做好事,天下哪有这样的歪理邪说?
其实《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早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日本是战败国,日本对其他国家犯下了难以原谅的罪行,他们应该反思罪行、承认错误、并忏悔改正。但至今日本却始终不愿忏悔,更别说改正了。
中日关系
再往深了看,日本政客的这些操作,背后也藏有复杂的政治算计。比如日本国内右翼团体实力深厚,常年给日本政府施压,甚至日本政府内不少人都属于右翼范畴。日本政客一些人为了选票,明知参拜靖国神社会刺激邻国,还是去做,把历史问题当成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还有些人是打心底里不认同战后国际秩序,总想着恢复所谓“大日本帝国”的荣光,参拜就是在向这种危险思想致敬。
这时候王毅外长站出来表态,意义就很不一般了。我们不是在说气话,而是在守住历史的底线。想想看,如果连侵略历史都能被美化,那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他们的公道往哪放?这个世界还会有正义吗?如果《波茨坦公告》这些文件成了废纸,那二战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将土崩瓦解。所以中方的强硬立场,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维护整个世界秩序的稳定运转,以及国际正义的伸张。
石破茂
这些年中日关系起起落落,其实关键就卡在历史问题上。政治上,因为日本总在历史认知上“打擦边球”,两国高层很难建立真正的互信。经济上,虽然贸易额年年增长,但只要历史问题一冒头,民间情绪就会受影响,企业合作也会跟着犯嘀咕。文化交流更不用说,年轻人本来想通过动漫、音乐增进了解,结果一碰到历史争议,就容易吵起来。
说到底,解决问题的钥匙还在日本手里。正视历史不丢人,德国战后勃兰特总理在华沙下跪,反而赢得了世界尊重。日本如果能真正承认侵略罪行,把战犯从靖国神社请出去,好好教育下一代真正认识历史,周边邻国都会表示欢迎,也会接纳日本。但现在这样一边想和中国做生意,一边又在历史问题上挑衅,世上没有这样的便宜可占,也没有这么好的事。
80年前的胜利告诉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王毅外长今天说的话,更像是给日本提了个醒:历史的账一笔都不会少,想蒙混过关,根本行不通。
来源:千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