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 德技双馨 | 产房里的终身守望——记“云曙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桂香教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8:20 1

摘要:岁月染白了双鬓,却从未褪去他们白衣的圣洁。他们以生命的名义守护生命的起点,用专业与温情编织妇幼健康的坚实防线。从产房的第一声啼哭到儿童成长的每一步,从疑难重症的攻坚到生殖希望的播种,他们以匠心诠释医者誓言,以担当书写大爱无疆。如今,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医者仁心,

中国医师节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致敬中国医生

岁月染白了双鬓,却从未褪去他们白衣的圣洁。他们以生命的名义守护生命的起点,用专业与温情编织妇幼健康的坚实防线。从产房的第一声啼哭到儿童成长的每一步,从疑难重症的攻坚到生殖希望的播种,他们以匠心诠释医者誓言,以担当书写大爱无疆。如今,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医者仁心,那些沉淀在时光中的精湛医术,依然如草原上的马兰花,年年绽放,岁岁留香。

当2025年医师节的暖风轻抚内蒙古草原,让我们怀着最深的敬意,为这些将一生奉献给妇幼健康事业的医者点亮一盏温暖的灯。他们用“德馨于行”的仁爱温暖了无数个北疆的寒冬,以“技精于勤”的执着守护着每一个新生命的绽放。让我们通过这些珍贵的图像与文字,重温他们用毕生心血书写的妇幼健康篇章,感受那份永不下线的医者情怀。

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最先照在那件熟悉的白大褂上。41年,近15000个日夜,王桂香教授的脚步从未离开过这片守护生命的战场。2025年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恰似为她量身定制的注脚——这位“云曙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对医德的执着践行,什么是对医术的极致追求。

生命的守望者

1986年的一个雪夜,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桂香在值班室接到急诊电话。一位胎盘早剥的产妇正在大出血,她顶着暴风雪赶到医院,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从医生涯第一例危重抢救。那天起,她就明白:妇产科医生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下班”二字。

41年来,这样的紧急呼叫数不胜数。作为自治区产科领先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团队创造了年分娩量过万却将剖宫产率始终控制在35%的奇迹。那些悬挂在办公室的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子痫前期的产妇、胎盘植入的孕妇、产后大出血的患者……每一次,她都像守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在病床前直到曙光初现。

创新的开拓者

2009年,当王桂香提出要在自治区建立首个产前诊断中心时,质疑声不绝于耳。“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人才缺”,这些困难没有动摇她的决心。她带着团队南下取经,北上求学,用三年时间硬是把一个空白领域做到了自治区领先水平。

在推广分娩镇痛技术时,她亲自示范,用数据说话。如今医院65%的分娩镇痛率、90%的母乳喂养率,都是她“技精于勤”的最好证明。那些曾经持观望态度的基层医院,现在都把她主编的《产科服务规范》当作实操指南。

薪火的传递者

退休后的王桂香依然保持着每周两到三次的专家门诊。诊室里,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年轻医生讲解:“看,这个胎心监护的曲线告诉我们……”作为硕士生导师,她独创的“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已经为自治区输送了20多名产科骨干。

产科的年轻医生们都说,跟随王老师查房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她善于从寻常病例中发掘深层次的医学思考,那些写满笔记的发黄笔记本上,记录着数千例疑难病例的诊疗经验,如今已成为科室代代相传的珍贵财富。

永恒的医者

2022年获得“云曙碧终身成就奖”时,王桂香正在产房协助一例高危分娩。领奖台上,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坚守在产科一线的同仁。”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依然保持着清晨到岗的习惯。当被问及为何不退居二线,她微笑着指向墙上林巧稚的画像:“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我不过是沿着前辈的路,继续往前走罢了。”

在2025年医师节来临之际,回望这位医者41年的足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专家精湛的医术,更是一颗永远滚烫的仁心。“德馨于行”是她深夜守护的身影,“技精于勤”是她案头泛黄的笔记。这,正是一位真正大医的最好诠释。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