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车主没素质”“理想车主乱停车”“理想车主逆行造堵”……8月初,一场针对理想车主的无差别攻讦在网络上爆发,海量“理想车主不规范行为”视频持续多日在各大平台密集传播。最终,这场对理想车主的恶意抹黑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之中,有理想车主反映,在被贴上“素质低下”标
□ 眭实
“理想车主没素质”“理想车主乱停车”“理想车主逆行造堵”……8月初,一场针对理想车主的无差别攻讦在网络上爆发,海量“理想车主不规范行为”视频持续多日在各大平台密集传播。最终,这场对理想车主的恶意抹黑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之中,有理想车主反映,在被贴上“素质低下”标签后,频繁收到骚扰信息、车辆被泼不明液体。
而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在某个隐秘的角落,有人对这样的攻讦明码标价、推波助澜。“拍摄理想汽车不规范行为视频8元一条”“刷恶意评论 1.5 元一条,带图 2元”……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汤靖曝光了一张名为“黑理想兼职群”的聊天截图,揭露此次事件的本质——竞争对手在有组织地进行恶意抹黑。理想汽车CEO李想回应称,已知晓背后操控的品牌及专业“水军”机构,并表示“每一次被抹黑背后都有不同的品牌在操控”。目前,理想汽车法务部门已完成证据固定,准备采取下一步行动。
毫无疑问,这场针对特定品牌用户群体的有组织抹黑,突破了商业竞争的底线,也撕开了车市繁荣背后的乱象。理想品牌及其车主遭到的恶意抹黑、网暴,在国内车市并非首次,也大概率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十多年前的宝马,到七八年前的凯迪拉克,再到最近几年的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都曾被恶意抹黑,品牌、车型、车主被贴上负面标签。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让这种恶意抹黑的“功效”无限放大。于是,车企不得不“砸钱自卫”:长城悬赏千万打击网络“水军”,鸿蒙智行将操纵“水军”的MCN机构送进监狱,比亚迪起诉自媒体博主索赔500万元……在当下,法务部已成为国内车企最不可或缺的部门之一,讽刺而荒诞。
事实上,当互相攻讦、造谣抹黑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启,便很少有品牌能够置身事外。一些品牌可能既是被恶意抹黑的受害方,又是实施恶意抹黑行为的加害方。而在汽车行业的恶性竞争中,唯一“单纯”的受害者,只有车主。一方面,车主的名誉、财产可能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车主的真实声音也将被淹没在车企之间的攻讦战中。
今年6月,中汽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后,工信部跟进力挺,明确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然而这更多是针对“价格战”和“虚假宣传”进行遏制,而对于恶意抹黑行为依然缺乏强制约束力。因此,相关部门亟需出台更具法律效力的举措,将恶性竞争中的这条抹黑产业链彻底斩断。
当下,全球汽车产业仍处于深度变革之中,而中国车企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已初步完成换道超车。国内车市固然竞争惨烈,但在全球市场却出现了更多机会。因此,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与其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不如更加充分地参与全球竞争,用产品与技术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陈春晓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来源:消费质量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