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伯喝酒后突发剧烈胸痛,紧急送医时呼吸心跳骤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0:23 2

摘要:八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周先生在饮酒后突然感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正当家人慌忙将他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周先生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张冰清

一杯小酌,一阵胸痛,7分钟的意识消失——57岁的周先生(化名)从未想到,这个原本平静的夜晚,会成为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生死关头。

八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周先生在饮酒后突然感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正当家人慌忙将他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周先生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

就在这危急关头,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多学科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接下来的14天里,他们用精准的判断、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将周先生从死亡边缘拉回。

生死抢关:30分钟心肺复苏的坚持

"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当周先生家属驾车疾驰驶入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时,周先生已无心跳,面色青紫。医护人员在持续胸外按压的同时,迅速将其送入抢救室。随后,急诊医学科戴均儒医师团队立即对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等高质量心肺复苏(CPR)措施,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接力正争分夺秒地展开。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心肺复苏已经持续了30多分钟,患者的自主循环仍未恢复,这在医学上通常意味着极差的预后。但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所有人都在拼尽全力。终于,心脏再次跳动起来,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ST段抬高,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此时,他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血压低至50/40mmHg,仅靠自身泵血难以维持生命,随时可能再次停跳。团队果断决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生命支持——体外膜肺氧合(ECMO)。

力挽狂澜:25分钟装上“人工心脏”

时间就是生命,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剑带领团队迅速响应,仅用25分钟就为周先生建立了VA-ECMO支持,相当于在体外安装一颗"人工心脏”。它就像一颗体外“人工心脏”,把血液引到体外进行氧合,再泵回身体,让心脏有机会休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就在大家松口气时,新问题又出现——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中等量心包积液形成,像一件紧身衣勒住了他的心脏,严重压迫心脏的收缩功能,如不及时处理,前面的努力将功亏一篑。心内科主任医师赖东武当机立断实施了床旁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抽出110ml暗红色不凝血后,周先生的血压终于稳定下来。

直击病因:堵在心脏的“真凶”

当生命体征稍显平稳后,尽快恢复心肌血流的灌注成为当务之急。

在ECMO强有力的支持下,周先生被安全转运至心脏导管室。心内科邱福宇、赖东武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为他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令在场的专家倒吸一口凉气:患者的冠脉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左前降支开口至近段90%狭窄伴血栓形成——这正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罪魁祸首"!

医生们毫不迟疑,对这条“堵塞主路”进行了扩张,并放入了药物支架,就像在狭窄处撑起一座“桥”,让血液重新畅通无阻地流向心脏。

精细守护:14天从鬼门关到康复出院

术后,周先生被送入重症医学科继续观察和治疗。接下来的护理工作非常精细——医生不仅要让他的“人工心脏”和自己原本的心脏配合默契,还要时刻防范血栓和出血的风险,密切监测并控制感染,同时合理调节心脏的负荷。

在团队的悉心守护下,周先生的各项指标一天比一天好转,心脏功能也在逐步恢复。手术后的第6天,他顺利撤下“人工心脏”支持,第11天拔掉呼吸管,重新自由呼吸。仅仅14天前,他还处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濒死状态,而如今已经完全康复,平安出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