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清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差异在哪?如何正确使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09:17 2

摘要:嘧菌酯:杀菌谱最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纲多数病原菌有效,是活性与成本平衡的 “全能型” 选手,性价比突出。醚菌酯:杀菌谱较嘧菌酯窄,但对白粉病特效,针对性更强。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强,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突出,且传导性好,能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

三者均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源自蘑菇提取物,但在杀菌谱、活性及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正确区分才能避免误用。

三者因分子结构中基团不同,性能各有偏向:

嘧菌酯:杀菌谱最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纲多数病原菌有效,是活性与成本平衡的 “全能型” 选手,性价比突出。醚菌酯:杀菌谱较嘧菌酯窄,但对白粉病特效,针对性更强。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强,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突出,且传导性好,能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抗逆性,兼具潜在治疗活性。

防治范围:黄瓜、草莓、小麦白粉病;苹果白粉病、斑点落叶病;梨树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等,尤其对白粉病效果显著。使用示例(草莓白粉病)
发病前或初期,用 50% 水分散粒剂 3000-5000 倍液(有效浓度 100-166.7mg/kg)喷雾,间隔 7-14 天,安全间隔期 5 天,每季最多 3 次;或用 30% 可湿性粉剂 30-40g(有效成分 9-12g),间隔 7-14 天,每季最多 4 次。防治范围: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白菜、西瓜、芒果炭疽病;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玉米大斑病等,还可用于植物健康调理。使用示例(白菜炭疽病)
发病前或初期,每亩用 25% 乳油 30-50mL(有效成分 7.5-12.5g),对水喷雾,间隔 7-10 天,安全间隔期 14 天,每季最多 3 次。

抗性风险高:三者同属高等抗性风险杀菌剂,且存在交互抗性(使用一种后,另外两种也可能失效),长期连续使用会导致防效下降。用药限制:每个作物生长季,三者合计使用次数不超过 3-4 次,需与三唑类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抗性过快产生。

掌握三者的特性与用法,结合抗性管理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杀菌效果,保障作物健康。

来源:华生农资技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