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书记”蹭出的是民心暖心,模仿“蹭饭”可别蹭歪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9:19 2

摘要:最近,河南鹿邑县驻村书记董桂林凭着“蹭饭”火了。既没有华丽布景,也没有精美台词,仅凭着那份不加修饰的真实劲儿,打动了不少人,粉丝噌噌涨,成了网友口中的“蹭饭书记”。

农报时评

最近,河南鹿邑县驻村书记董桂林凭着“蹭饭”火了。既没有华丽布景,也没有精美台词,仅凭着那份不加修饰的真实劲儿,打动了不少人,粉丝噌噌涨,成了网友口中的“蹭饭书记”。

可热度一上来,跟风的就来了。

有的是“硬蹭”,大热天的非要村民生火炒菜,一桌子菜摆得比年节还丰盛,明明过了饭点还硬要人家重开炉灶。这哪是蹭饭?分明就是给老乡添乱。

有的是“装蹭”,主播背着手站在村民家院子里,摄影师跟拍,助理跟随,镜头一对就开始“表演”:“老乡,家里做啥好吃的?我来蹭口饭。”那架势,不像蹭饭,倒像领导下乡视察,实在是让老百姓看了膈应。

还有更离谱的,简直是“乱蹭”,一些主播甚至发起“挑战0元在农村蹭饭”的活动,剧本写得那个叫“跌宕起伏”:先被老乡拒绝,再演一出“反转”。这哪是体验民情?分明是把村民的淳朴当道具,把老乡的善良当流量密码,看着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最让人揪心的是,有些驻村书记、村干部也跟着凑起了热闹。他们忘了,农村不是“取景地”,村民更不是配合演出的“群众演员”。

这波“蹭饭模仿秀”,多少有点变了味。这样的模仿,结果是:镜头前热热闹闹,镜头后老乡偷偷摇头。不仅打扰了村民生活,更会把基层干部最该有的责任和担当,给“蹭”没了!

同样是“蹭饭”,为啥董桂林收获满屏点赞?说到底,就一个字:真!

他蹭饭,专挑村里的孤寡老人,陪唠嗑、问声暖。镜头里没有摆拍,只有他扒拉面条的自然和老人的真情实感。这种不掺假的温情,老百姓看了心窝都暖了。大家点赞的,不是“蹭饭”本身,而是干部能心甘情愿放下身份的“架子”,带着真诚与尊重走进群众家,成为坐在炕头、唠着家常的“自家人”。

乡村振兴不是“网红秀”,基层治理也不是“流量场”。

基层工作的根,从来不在镜头里,而在走村入户、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行动中,在村民心里!

董书记的“蹭饭”,本质是“蹭”来了和群众交心的机会。

模仿“蹭饭”可别蹭歪了!真正该“蹭”的,是和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机会,是听他们掏心窝子说难处的耐心;该追的不是点赞数,而是老乡们实实在在的笑脸。

我们要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比如,修好路、引来水、找到能赚钱的产业,把低保、医保这些好政策,掰开揉碎讲清楚,让该享的实惠一分不少落进村民兜里。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拍一百个“爆款视频”都管用。毕竟,老乡们记在心里的,从来不是你蹭过谁家的饭,而是你为他们办了多少事。要是把“蹭饭”当博取关注的手段,把村民的生活当流量素材,最后只会凉了老百姓的心,把正道走歪了!

作者:李丹迪

主播:李芸聪

拍摄&剪辑:胡琪

监制:骆玉兰 王岩 编辑:刘漪婕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