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与南京大屠杀——血与泪的历史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08:15 2

摘要: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坂,矗立着一座特殊的神社——靖国神社。1869年明治政府为纪念内战牺牲军人而建,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名"靖国神社",名字取自中国古籍《左传》"靖国以安百姓",寓意镇守国家安宁。

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坂,矗立着一座特殊的神社——靖国神社。1869年明治政府为纪念内战牺牲军人而建,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名"靖国神社",名字取自中国古籍《左传》"靖国以安百姓",寓意镇守国家安宁。

这里供奉着246万日本战争亡灵,其中包括14名甲级战犯。1978年,神社秘密将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战犯移入供奉。当日本政要参拜时,那扇分隔人神两界的"鸟居"大门,对亚洲各国而言,成了反复撕裂历史伤口的利刃。

两千多公里外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立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靖国神社隔海相望。纪念馆内有一面特殊的墙:当一位大屠杀幸存者离世,墙上的一盏灯就会熄灭。这两处场所,承载着东亚近代史上最沉重的记忆。

1937年12月6日

《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百人斩竞赛"报道:日军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从无锡开始杀人比赛,约定谁先杀满100人获胜,奖品为一瓶葡萄酒。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他们的"战果"。

1937年12月10日

两人在南京紫金山下合影炫耀:野田毅105人,向井敏明106人。因分不清谁先达百人,他们将目标提高至150人。向井敏明对记者说:"不知不觉中,我和野田都超过了100人,好高兴啊!"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城破,日军开始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日本天皇给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发贺电:"战绩卓著,史无前例。"

"上周发生的事我一辈子没碰到过,做梦都想不到日军如此野蛮。整个星期都在杀人强奸,大概历史上这是非常少见的。他们不仅抓到战俘就杀,许多普通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也都不会放过,就像在野外猎杀兔子一样。"
——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 1937年12月17日家书

1937年12月16日,24岁的刘永兴在安全区被捕。日军将他与5000多人驱赶到中山码头集体屠杀。枪声响起时,刘永兴跳入江中装死,在冰冷江水中漂浮数小时后侥幸逃生。

常志强目睹父母和三个弟弟(4岁、6岁、8岁)被日军刺刀杀害。他和大两岁的姐姐被摔晕在地才幸免于难。醒来后,他爬到母亲身边,拼命捂住母亲的伤口哭喊:"妈妈我给你捂着,捂着就好了..."

德国商人拉贝建立的国际安全区收容25万难民。12月15日,日军公然闯入安全区,绑走1300名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集体枪杀。拉贝在日记中记录:"汽车每开100-200米就会碰到一个遗体堆。"

1938年1月,15岁照相馆学徒罗瑾冲洗日军胶卷时,发现大量暴行照片。他冒险加印30张照片,挑选最触目惊心的16张制成相册。他在封面画了两颗滴血的心脏和一把写着"耻"字的利刃。

在日伪统治下,私藏这些照片会招来杀身之祸。罗瑾将相册藏在床底,后又转移到厕所墙洞。1941年,相册被同学吴璇发现后转移保存。吴璇用报纸层层包裹,随身携带整整6年,直到1946年东京审判时献出,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核心证据。

马吉的37分钟动态影像

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用16mm摄像机冒死记录屠杀实况。这是唯一存世的南京大屠杀动态影像,总时长37分05秒。1938年1月29日,安全区总干事乔治·费奇将胶片缝在大衣内衬带到上海,制成四份拷贝送往欧美。

其中一段拍摄于1937年12月16日:日军闯入安全区搜寻青壮年男子,一旦被带离安全区即遭杀害。这些影像在东京审判时当庭播放,震惊世界。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建立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保护25万难民。他每天记录日军暴行:

• "12月14日:日本人每10-20人组成小分队洗劫商店"
• "12月17日:日军强奸案例已超过1000起"
• "12月22日:安全区内的池塘漂满尸体"

日记尘封59年后于1996年公开,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2020年新冠疫情中,中国向拉贝孙子托马斯·拉贝所在医院提供医疗援助,完成历史回响。

1946年5月3日,28名甲级战犯站上被告席,包括南京大屠杀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法庭设立专门单元调查南京暴行:

1946年7月

金陵医院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作证:医院180张床位爆满,伤者包括颈骨断裂的妇女、胸口中刀的老人、被轮奸致病的女性,以及不足10岁的儿童。

1946年8月

马吉牧师当庭播放屠杀影像,全场震惊。幸存者尚德义、伍常德、陈富宝出庭作证。伍常德展示头上刀疤,陈富宝讲述全家灭门惨案。

1948年11月12日,法庭判决:
• 7名甲级战犯绞刑(含松井石根)
• 16人无期徒刑
• 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讽刺的是,1978年靖国神社秘密将这14名甲级战犯移入供奉

1946年8月,南京大屠杀直接责任人谷寿夫(日军第6师团长)被引渡至中国。他曾公开宣称:"解除军纪三天",导致南京成为人间地狱。

在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谷寿夫狡辩:"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奉天皇命令作战。至于部下屠杀平民,绝对没有的事!"当"京字第一号证据"相册呈上法庭时,他哑口无言。

"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被押往雨花台刑场。南京万人空巷,沿途民众高呼血债血偿!同年12月,'百人斩'战犯野田毅、向井敏明同样在雨花台伏法。"
——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记录

1973年:日本作家林牧出版《南京大屠杀之幻》,首次系统否认屠杀
1984年:右翼学者田中正明推出《虚构的南京虐杀》,声称大屠杀是虚构
1994年: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宣称:"日本是为解放殖民地而战"
• 2003年:"百人斩"战犯家属起诉《每日新闻》,称报道是"虚构故事"

原日军士兵东史郎1987年公布战时日记:"日军用邮袋装中国人浇汽油焚烧"。遭右翼围攻14年,最终败诉但坚持作证:"我忏悔罪行,只为历史不被篡改。"

历史教授家永三郎因教科书被要求删除"侵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内容,1965年起三诉日本政府。1997年最高法院部分胜诉,成为日本教科书诉讼里程碑。

《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1971年发表《中国之旅》,刊载大量受害者证言。他因此被右翼称为"卖国贼",但坚持:"记者的责任是记录真相,无论多痛苦。"

2019年,一张照片刷屏网络:1937年南京废墟中赤脚逃难的小女孩,与2019年南京街头穿羽绒服的女孩隔空相望。配文刺痛人心:

"那一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生拥有锦绣年华"

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警示世人: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坚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但血色证据永存:罗瑾相册封面的"耻"字利刃、马吉胶片中晃动的画面、拉贝日记泛黄的纸页,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历史需要真相,和平需要守护。

来源:山人阿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