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平台“玉渊谭天”连续刊发深度调查报道,聚焦英伟达向中国出口的H20算力芯片潜藏的安全风险,此事迅速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报道指出,H20芯片被怀疑内置硬件与软件双重后门,可能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或CUDA生态系统更新,实现远程追踪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平台“玉渊谭天”连续刊发深度调查报道,聚焦英伟达向中国出口的H20算力芯片潜藏的安全风险,此事迅速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报道指出,H20芯片被怀疑内置硬件与软件双重后门,可能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或CUDA生态系统更新,实现远程追踪、定位及关闭功能。
针对这一指控,英伟达公司多次发表声明,坚称“网络安全对公司至关重要,H20芯片不存在后门机制,也不允许任何人远程访问或控制芯片”。然而,英伟达未能提供确凿证据以平息外界疑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介入调查,并要求英伟达限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此次事件的背景是国家网信办基于《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H20芯片潜在的安全漏洞与后门风险进行审查。据技术分析,H20芯片可能通过硬件后门和软件后门两种方式被植入恶意功能。硬件后门涉及在电源管理模块设置远程关闭电路,或通过修改固件引导程序实现条件性功能禁用;软件后门则可能利用CUDA生态系统,在驱动程序更新中嵌入隐蔽指令,以窃取用户数据或监控系统运行。
专家指出,若H20芯片的后门属实,将在关键时刻成为巨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关键基础设施遭受远程操控,引发瘫痪或数据泄露。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凤华强调,芯片作为计算系统的核心,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
英伟达在回应中提及历史上的“Clipper芯片”事件,重申其芯片设计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且未预留任何远程访问或控制功能。H20芯片采用多层加密架构和硬件级隔离机制,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英伟达表示愿意配合中国监管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验证其声明的真实性。
然而,外界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玉渊谭天指出,H20芯片的核心模块高度封装且闭源,增加了第三方安全检测的难度。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员刘欣然表示,短期内难以通过常规手段验证芯片是否含有后门。
此次事件还暴露出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安全策略。据调查,美国曾系统性考虑在芯片中植入后门,并以放宽出口管制为交换条件。若企业配合安装后门,可被排除在出口管制之外,包括放宽对“中国低风险客户”的出口许可。美国众议员比尔·福斯特牵头提出的法案,要求商务部强制受管制芯片加入后门功能,实现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
玉渊谭天进一步指出,H20作为专供中国市场的芯片,性能被大幅削减。相较于标准版H100,H20的整体算力仅为其约20%,GPU核心数量减少41%,性能降低28%,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需求。H20的能效比也不尽如人意,不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
在安全与性能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加速推进芯片国产化替代。华为昇腾910B芯片凭借256TOPS的算力、300W的功耗和全链路加密技术,成为有力竞争者。同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对采购国产芯片的企业实施30%的退税补贴,央企如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已制定国产化替换时间表。市场反馈显示,杭州政务云已全面替换H20芯片,商汤科技使用昇腾集群的训练效率超过H20达15%。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