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象。 金风渐拂林枝舞,赤日犹悬岭上彰。 稻谷摇波翻细浪,石榴咧嘴绽红妆。 田畴处处呈佳色,野径时时送妙香。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秋韵初临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象。 金风渐拂林枝舞,赤日犹悬岭上彰。 稻谷摇波翻细浪,石榴咧嘴绽红妆。 田畴处处呈佳色,野径时时送妙香。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秋天来了别来无恙”传达出对秋天的期待与久别重逢之感,“立秋之日火热景象”描绘出立秋时虽已入秋但依旧热烈的氛围。颔联“金风渐拂”“赤日犹悬”,一“渐”一“犹”体现了季节过渡的特点,金风开始吹拂,而夏日的骄阳仍高悬。颈联选取稻谷和石榴两种典型的秋季作物,“摇波”“咧嘴”赋予它们生动的姿态,展现出丰收的喜悦。尾联“处处”“时时”强调了秋天美好景色和香气的无处不在,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七律·秋野新姿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象。 陌上黄花添雅趣,溪边绿柳映波光。 蝉声渐远情难了,雁影初临意未央。 且赏秋光寻韵致,莫教岁月负韶光。
赏析:此诗开篇紧扣主题,描绘立秋时的独特情境。颔联描绘了陌上黄花和溪边绿柳的画面,色彩鲜明,为秋野增添了雅致和灵动。“添雅趣”“映波光”用词精妙,使景色富有层次感。颈联中“蝉声渐远”象征着夏日的离去,“雁影初临”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情难了”“意未央”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期待。尾联是诗人的感悟,提醒人们珍惜这美好的秋光,不要虚度时光。
七律·秋夕闲吟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象。 夕照霞披千嶂秀,暮云霭绕万村祥。 荷残尚有香盈水,菊嫩初含蕊吐芳。 坐对秋宵思旧梦,凭栏把酒韵悠长。
赏析:首联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展现立秋时的热烈氛围。颔联描绘了夕阳映照下千嶂秀丽、暮云缭绕万村吉祥的壮丽景象,“霞披”“霭绕”用词生动,画面感十足。颈联写荷残但仍有香气盈水,菊嫩初含蕊吐芳,体现了秋天虽有凋零但也有新生的特点,富有哲理。尾联中诗人在秋夜凭栏把酒,回忆旧梦,思绪悠长,将情感与秋景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七律·秋林漫步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漫步秋林寻逸趣,闲观翠叶染秋霜。 枫枝欲展丹霞色,柏干犹凝碧玉光。 鸟唱林间添雅韵,风吟树杪送清凉。
赏析:开篇点明主题,接着颔联写诗人漫步秋林,寻找逸趣,“寻逸趣”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享受。“闲观翠叶染秋霜”描绘出树叶开始染上秋霜的景象,暗示季节的变化。颈联中“枫枝欲展丹霞色”形象地描绘了枫叶即将变红的状态,“柏干犹凝碧玉光”则突出了柏树的翠绿,与枫叶形成鲜明对比。尾联通过鸟唱和风吟,增添了秋林的雅韵和清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七律·秋湖揽胜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秋湖潋滟映晴空,岸柳婆娑舞晓风。 鹭影翩跹波上戏,菱歌婉转水中融。 渔舟唱晚归村落,雁阵排空向远穹。 此际湖光真入画,凭谁妙笔绘情浓。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描绘立秋时秋湖的热烈氛围。颔联描绘了秋湖的美景,“潋滟映晴空”写出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晴空的景象,“岸柳婆娑舞晓风”赋予柳树灵动的姿态。颈联中“鹭影翩跹”“菱歌婉转”,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展现了秋湖的生机与活力。尾联中“渔舟唱晚”“雁阵排空”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阔的画面,诗人感叹如此美景,不知谁能用妙笔将这份深情绘出,表达了对秋湖景色的赞美和陶醉。
七律·秋山远眺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秋山极目意飞扬,翠嶂层叠映旭光。 涧水潺潺流古韵,岩花灼灼绽新芳。 松涛阵阵传天籁,云霭悠悠绕画梁。 沉醉秋山情不尽,心随雁影共翱翔。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表达诗人在立秋时眺望秋山的愉悦心情。颔联描绘了秋山的壮丽景色,“翠嶂层叠映旭光”展现出山峰的雄伟和阳光的照耀,“涧水潺潺流古韵”则为秋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悠远。颈联中“松涛阵阵”“云霭悠悠”,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秋山的自然之美,“传天籁”“绕画梁”用词精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中诗人沉醉于秋山的美景,心情随着雁影一同翱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七律·秋夜感怀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秋夜清寒月似霜,轩窗寂寞梦犹长。 蛩声断续添愁绪,桂影扶疏映画堂。 往事如烟思旧友,流年似水叹沧桑。 凭栏独倚情难寄,对酒当歌意未央。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描绘立秋秋夜的清冷氛围。颔联中“秋夜清寒月似霜”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轩窗寂寞梦犹长”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梦境的期待。颈联中“蛩声断续”增添了愁绪,“桂影扶疏”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份雅致。“添愁绪”“映画堂”将情感与景色相融合。尾联中诗人回忆往事,感叹流年沧桑,凭栏独倚,借酒消愁,却难以寄托情感,“情难寄”“意未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七律·秋园即景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秋园胜景韵悠长,菊蕊初开映画墙。 月季残枝留旧影,芙蓉新朵绽新妆。 蜂飞蝶舞添佳趣,鸟语蝉鸣韵乐章。 漫步园中情自醉,不知归路恋秋光。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强调秋园景色的韵味。颔联描绘了菊蕊初开和月季残枝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秋天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映画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颈联中“蜂飞蝶舞”“鸟语蝉鸣”展现了秋园的生机与活力,“添佳趣”“韵乐章”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中诗人漫步园中,沉醉于秋光,甚至忘记了归路,表达了对秋园景色的喜爱和留恋。
七律·秋郊行吟
秋天来了别来无恙,立秋之日火热景像。 秋郊漫步意徜徉,绿野平畴映夕阳。 牧笛悠扬传远韵,炊烟袅袅绕村庄。 高粱举穗呈丹赤,大豆摇铃送馥香。 喜看秋郊丰稔象,诗心醉处韵流芳。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表达诗人在立秋时漫步秋郊的惬意心情。颔联描绘了秋郊的宁静画面,“绿野平畴映夕阳”展现出田野的广阔和夕阳的余晖,“牧笛悠扬传远韵”增添了一份田园的诗意。颈联中“高粱举穗”“大豆摇铃”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呈丹赤”“送馥香”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展现了秋天的魅力。尾联中诗人看到秋郊的丰收景象,诗心陶醉,韵流芳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丰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序言
立秋书
立秋这日,阳光仍是烫的。蝉声攀在槐树枝头,将夏末的余威织成一张密网,罩住整座城池。人们嘴上说着“秋来了”,袖口却还沾着西瓜的红渍——节气与体感之间,总隔着三伏天赊给大地的火债。
街角卖凉粉的老汉照例摆出青瓷碗,却把薄荷糖浆多浇了半勺。这微妙的慷慨里藏着时令的契约:再熬七日,他的摊位上便会多出一锅桂花酒酿,让甜味从沁凉转向温糯。而此刻,梧桐叶边缘已泛起黄边,像被岁月悄悄燎过的信纸,只待一场夜雨来钤印。
最懂节气的永远是土地。稻田开始低垂头颅练习鞠躬,茄子紫得发沉,连晚风也学会在黄昏时偷走井台边的汗珠。城市里的空调外机仍轰鸣着,但窗台上那盆茉莉突然谢了——它比天气预报更早知晓,所谓“秋老虎”,不过是夏天转身时扬起的衣摆。
忽然想起幼时祖母在立秋夜晾晒的陈皮。橙皮在月光下蜷缩成金箔,她说这是“敛夏”。如今才懂,原来节气从不 abrupt,万物都在用自己方式,把火热景像酿成温柔的伏笔。
立秋,相遇美好
时光匆匆,季节流转,转眼,时节从柳烟含黛的春天,到苍翠欲滴的盛夏,仿佛一转身的瞬息,就到了落叶泛黄的清秋。
八月,夏尽,秋天便牵着立秋的衣襟,在夏末暑气未尽的热烈里,缓缓而来。
立秋,伴着清风消暑“晚凉庭院静,新月傍檐明。”的清凉雅致,款款而来。
立秋,也在第“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清冷里,让秋天的风雨多了几分愁思,感受着“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的寒凉。
立秋,在秋意初起的山水间,一卷清风,一帘冷雨,一眼斑斓里,拥抱着春日种下的秋实之约。
立秋,暑气半消,万物知秋,缱绻的诗意在文人墨客的文字间徜徉,或愁思百转,或欣喜雀跃。立秋,写一笔江南梧桐叶落,时光匆匆,始感夏热,转已秋凉;落一笔北方秋窗风雨,不觉间少了炽热,多了凉薄,淡了葱茏,浓了秋意。
秋,在千山落日,一叶惊秋中醒来;时节执手浅秋,掩起羁旅情愁,于点点清凉处,轻轻点燃了秋天的斑斓绚丽。
于是,执一只瘦笔,蘸雨涂色,落笔半夏,多少光阴已成旧时光;落墨一行新词,把时光的箴言藏进一枚落叶里,去感知秋之欢喜和落寞。
立秋,秋风渐起,秋意渐浓。都说秋天最适合思念,我却觉得秋天更让人感受到人间值得。
立秋,清秋风雨让人在清冷中觉悟,漫山红叶的壮美让人心胸变得宽广,在果实累累的沉甸处感受生命的厚重。
立秋,秋风乍起,秋雨渐寒,南飞的大雁越飞越远,山坡的野菊正盛;秋天的调色盘已经调好,一个色彩斑斓的金秋正在季节的风景上一点点润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遇见秋天,不止有清愁思念,更多的是欢喜和美好。
立秋后的秋天,应该是一首诗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秋”的成语。
一朵朵怒放的菊花
是散文那优美的开头
一簇簇清香的桂花
是散文那娟秀的字迹
一片片飘落的黄叶
是散文那言语间透出的寂寞
秋
是一篇唯美的散文
秋天,别来无恙
秋天时节是有一点点浪漫的。天,阳光,空气,街道,人群,情感,披着透明的质感,看着远远延伸的林荫道。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秋天,别来无恙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世上,有一种白昼叫日渐缩短;有一种天气叫乍寒还暖;有一种花香叫“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有一种心扉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一种季节“又见雁南飞”,冗夏的繁盛须臾过后,秋,别来无恙。
我所感知的秋,经年有所不同:一片落叶,一阵雁南——今年,我与秋的第一面,却是一股不留余地的寒风,不彻骨,然则还是凛冽的将我一个激灵,生生的秋意直逼向脑海——你还是来了啊,秋。
有时候我会在想:秋,你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我猜你和春一样,是个极其短暂的,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误会成“夏天归迟了”亦或是“冬日来早了”罢。但我却知道,你就是秋,不论何如,你就是那个我所深知的秋。
在盛夏烦躁的蝉鸣过后,秋,你为它祭奠,祭奠这场盛大生命终得在怒放后拉下了帷幕。所以,我想...秋,你大抵也是个有情的罢。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衰败的花儿;凋零的枯叶;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大雁,它们争着在我的窗边哭诉。
我闭眼摇头:秋,你原是个如此狠心冷血的季节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这时却借着《己亥杂诗》向我慢慢陈情。我不听,毕竟也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啊。可有人不喜秋偏还就又有人是如此盼望着秋——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又深深打动着我,让我又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番秋了。
落红化土,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护花;今年的离去,是为了明年更好的重聚。离开,是为了重聚——不论秋冬,总是为了新的春夏。
像绚丽的秋天过去,
到处要蒙上冷漠的白雪。
我珍爱果实,
但也不畏惧这空旷的拒绝。
只要心灵饮着热血,
未来就没有凋残的季节!
秋风摇荡繁星,
哦,那是永恒在天空书写;
是的,一瞥就足够了,
我已该深深把你感谢。
秋天
秋,虽然你是盛夏的坟墓者,你的背后又是一片寒风刺骨的世界,虽然在你身上仿佛是看不见任何的希望,但,但你却不是失望。你的迷茫,你的哀伤,你孤独的忍受,你沉默的离开...你从未想过要报复我们,报复我们的,是冬。于是人们将这一切的骂名全都归诸于你,你却只默默奉养新菊,所有的目光你全都置之不理。
如果你是这样的话,那我大罢是不能做到了。
秋,你原是个既能容忍的了寂寞,又能冷眼的了旁观,多愁善感的主呢。
我最喜欢秋的,应该还算是它的那种意境罢。一种说不上来的...向着阳光的“堕落”,凄哀且潇洒,寂寥却又不显悲苍,到了最后,留下的虽只是“枯藤老树”,但随之陈设好的却是另一片美的华丽的“银装素裹”。
你就是个,这样子的季节啊。
你的美,你的丑,你的世态万千;你的枫红,你的归雁,你的惹人憔悴;你的孤苦,你的寂寥,你的凝眸新愁;你的浴火,你的期盼,你孤注一掷的涅磐重生——你是秋,无可替代的秋;你是秋,乍寒还暖的秋;你是秋;你不只是秋,你还是我们四万万人内心同样的归根。
像绚丽的秋天过去,
到处要蒙上冷漠的白雪。
我珍爱果实,
但也不畏惧这空旷的拒绝。
只要心灵饮着热血,
未来就没有凋残的季节!
秋风摇荡繁星,
哦,那是永恒在天空书写;
是的,一瞥就足够了
我已该深深把你感谢。
秋天
一夜入秋,一夜老去
两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为了夏天即将结束而忐忑不安,我将这种不安视为所有美感的附属品,那样的不安,带着某种神秘感,就像某种味道强烈而特别的佐料。
一旦有任何雷雨征兆,更是格外令我担心,因为自八月中旬开始,即使是小雷雨都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它可能持续几天不停,即使雨后天气放晴,但夏天也早已随之消失了。
同样,当生命之夏流逝之时,人们也抗拒着衰竭与死亡,抗拒着自宇宙间逼近的生命冷流,抗拒着生命冷流入侵自己的血液之中。于是,带着全新的挚诚,人们沉醉于生活中的小玩笑及各种声响,沉醉于生命表象中的种种美好,沉醉于颤抖着的缤纷色彩,沉醉于匆匆飞过的云影;人们从充满恐惧的微笑中抓住逝水年华,从注视自己的死亡中获取畏惧与慰藉,同时战战兢兢地学会了面对死亡的艺术。
我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年轻时的想法、兴趣及情感,似乎遥不可及。如同夏日的稍纵即逝,这些过渡时期的小玩笑,令人感动,令人惊惧,令人发笑,令人颤抖。
秋天的音乐
秋天还是不同凡响
月光穿过淡淡的云层,洒在这个孤岛上,我静静的躺在某块发黑的礁石上,枕着涛声,不时激起的浪花在我脚边停留、离去,如那曾经的你。
而月娘就在额头,当我这样抬头仰望的时候,思念的月华随涛声时远时近。是否你也一样,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在这个中秋的夜晚,以怎样的姿势仰望,以怎样的心情想我?
城里的月光,我一个人品味,孤独的天际,我一个人闪亮,那些陌生的身影,都是一样的祝福,秋天快乐啊。
一个人沿着海边的石桥,一个人踩着你最喜欢的细软沙滩,一个人听着你最沉迷的夜晚涛声,一个人坐在我们曾一起停留的石头。有海风,有礁石的舞台,有朦胧的灯光,有人来人往,却在没有我们的故事上演。
在海豚出没的港湾,我曾伸出我的臂弯,要给你坚强的依靠,不管有多少眼泪的融化,都要为你坚强的保护。现实没有如果,伤害不能回头,而月光依旧美丽,如去年我们不曾相见一样。
一个人坐在海水中的礁石,看着天上,看着海上,看着岸上,看着那些没有你的地方,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忘了你,直到海水把我困在海的中央,直到海水淹没我的脚踝。这里,我是我自己的国王,这里,我是阿也的阿也。
真的要走了,可是为什么,还那么的不舍,为什么还不时的回头去看那些走过的路,和凤凰花下的脸庞呢。
走过冬天,走过春天,走过夏天,这个秋天,我们偶尔走过,残缺的四季,因为遗憾,所以泪流满面。对着大海,对着月亮,告诉谁,秋天,别来无恙。
我记得你去年秋天的模样,
灰色的贝雷帽,平静的心。
晚霞的火焰在你的眼里争斗。
树叶纷纷坠落你灵魂的水面。
船只的天空,山岭的阡陌:
你的记忆由光,由烟,由平静的水塘组成!
你的眼睛深处燃烧着千万霞光。
秋天的枯叶绕着你的灵魂旋转。
秋天
秋天,您好!
时间过得可真快,对于大妈来说,更是如此,在培训班上我跟一自嘲自己老了的80后美女说跑步进入更年期,美女花容失色,说我没那么老没那么老,我嘿嘿一笑说,我有~
培训班是今年的最后一期公务员培训,因为要等在外地挂职的俩小同志,我们从第四期调整到了第九期,原本和国管局这样的实权部门在一起的,调整后就跟相对弱势的民主党派和最高法等在一起了,即便如此,我们作为人民团体,更是弱势中的弱势,以致于讲课老师在浏览名单的时候都把我们忽略不计了。其他单位的同志们觉得培训的地方吃得不好,我们几个觉得比我们单位的好多了,差距很明显。好在我们作为不受关注的非要害弱小部门,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优势,作为一贯自由散漫不爱听领导指示的我来说,还比较享受这种散淡悠然。小半辈子已经飕飕的过去了,还计较啥啊!
培训内容挺有意思,最大的感触是我非常不适合当公务员,真是入错行了!希望将来不要嫁错郎,不然我的人生真是太悲惨撩!拓展训练的时候那个教练每个项目之后都让大家总结,我总是说我们做的非常好,大家真不错,教练却指出了我们的很多问题,还引经据典的讲故事,拿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与定位说事儿,我觉得很洗脑,仿佛在参加传销组织!我真的体会不出来,背摔啊空中抓杆啊,真有那么神奇么?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过拓展解决,那岂不天下太平啦~~
培训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另外一个白羊座的美女,我们俩不同组,但是有缘同室,而且志趣相投,简直就是异口同声!虽然她已经婚了,但是好在我俩是姐妹,不会恨不相逢未嫁时!还有一个收获是学会了唱国际歌,唐朝版的,同组的射手座才女超超让我感到惊艳!另外听说某组有一87年的人大硕士毕业小美女,公考分数超高,真是后生可畏!
培训一结束,就回单位参加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合唱,虽然歌我不太会唱,动作也不太熟练,但到了会场之后由于很多像我一样没有参加排练直接就参加演出的人都冒了出来,座位进行了调整,我成了第一排的最边上一个。于是老王再次实践了那个什么墨菲定律,最后一个挥扇子的动作扇子掉了...还好,当天的新闻联播没有播出,哈哈~~
十一中秋将近,比国庆大阅兵更让人期待的是单位发点啥,令人失望的是,除了月饼啥也没有,而且据说月饼也不怎么好吃,我只好用理想信念继续鞭策自己,在这个长假前唯一的周末来加加班,干点活儿,偷点菜,更更新,聊聊天,打打电话...
林荫道树下的秋天
林荫道树下的秋天:
恍若梦境的黄昏在漂浮,
雨沉睡在街上的水洼里
雨在沉睡,雨在倾听
落叶飘散,飘散,万物
影子嗖嗖作声,在枫树中喃喃低语
树木慢慢漂进黑暗
房舍像船一般沉没 消失
水洼中,神秘的灯盏亮起
黄昏也飘散在地面
它飘进水里,暗淡,淹死
灯盏游走,万物消失
我记得去年秋天的模样
秋天,愿您常驻
随着阵阵蛙鸣安静下来,日子从滴火渐次流秋。告别蜗居空调房单调的视野,解放身心,有一丝的喜悦掠过心头,显露嘴角,一切的一切云淡风轻起来。
究竟为啥对秋情有独钟呢?想想,并不因为什么,只是在燥热的夏里,不习惯空调那冰硬的气流罢了。感觉那种强制的凉爽如断裂冰块般,失却温情,失却温柔的手势。而且蜗居四面围墙、门窗紧闭的冷室久了,很是担心整个人会失聪,失去对自然界的感知,对心灵柔软的感应。所以,厌恶机械的那种凉爽。虽然每个夏天都蜗冷室避暑,可是打心里拒绝,假如可以自由选择的话(不考虑家人周遭的感觉),我宁愿流一身臭汗,与夏天同甘共苦,就算浑身冒着浓烟而寐,我想,也不是不能,真实的生活,缘就一个喜欢而已。 俺很喜欢夏天吗?也许吧,那些流萤岁月如丝如缕结系,每每闪现梦乡,久久不舍醒来。尤其夏日的清晨,惺忪时分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妙。啁啾的歌韵缭绕耳畔,一丝刚清醒的神经再次跌入朦胧间,恍惚是昨夜林间那颗晶莹饱满的露珠,在龙眼树墨绿的叶脉荡秋千。月亮柔柔的光纱轻轻的包裹露珠,然后乘一缕清音,袅袅,随月华升腾,遨游虚渺的太空。空空荡荡,晃晃悠悠,一个硕大的手掌捧住,摇晃,醒醒,日出三竿了!哦!揉揉惺眼,耳畔啁啾声声清晰起来,睁开眼,听见窗台上的花儿舒展心扉,脆脆的声响在心门悄悄划开了一个甜甜香香的印痕。放眼望去,满窗满屋的光亮,舞动着,跟着门前的鸟儿一个调的合唱。
闯闹一天,又是蝴蝶的眼睛又是蜻蜓的翅膀,满身满手满心都是那些会动会飞的小玩意儿,累得眼睛睁不开,倒头靠在外婆的臂弯里,外婆的葵花扇子轻轻摇啊摇,一丝丝的清凉,从她的银鬓里飞出,滋润心扉。眯着眼,外婆摇扇的姿势很美很柔,如挂在墙上的仕女那样,有一个粉色的微笑,朦朦胧胧,在清凉里呼呼入睡。
其实这些想法简单也真实,是一个纯粹道地的农民的本性认识。活了大半辈子,走不出脚下的土壤,无意对无法改变的意识形态来个颠覆,农民的本色,源于农民的境界。
抛开个人臆想,秋天却是真实的经过树木、原野。浓绿热闹的草树就这样安静下来,淡淡浅笑,与拂脸的秋风点头示意,不喧哗,不拥抱。秋虫隐匿,唯一能让人知道就是开口低唱那阙清辞。征雁循着旧脚印滑翔,在高空点缀一抹动感的活生写意。若说浓烈点,唯有黄菊吧,在每个角落,把拳卷的艳衣一遍遍翻晒,积蓄许久的颜色,渲染每个凝望的瞳孔。一样一样的,自然的彩绘以含蓄淡雅的姿色给秋着上一个安静恬淡的符号,让喧嚣在它的安然里慢慢涤荡。三两场潇潇雨后,安静下来的更应该是一颗颗心灵,以较为冲淡的心情了解属于自己的冷然清醒,超逸的豁达,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就这样告别夏天,站在一个安详的旷怀里,对着蓝天白云轻问一声,秋天,别来无恙否?心情儿随着轻盈的剪影轻吟浅唱……
这正是:
七律·立秋骄阳
立秋这日焰光烧,蝉绕槐枝织网牢。 人口言秋瓜渍袖,节期赊火暑侵袍。 凉粉添糖藏契诺,梧桐泛叶待铃标。 炎威未减风犹热,却有新凉暗里飘。
赏析:首联描绘立秋当日阳光炽热,蝉声交织如网的景象,生动展现出夏末的炎热氛围。颔联将人们口说入秋却仍带着西瓜痕迹的状态,与节气和三伏天炎热的关联进行对比,富有生活气息。颈联中凉粉多添糖浆的细节体现了时令的变化,梧桐叶泛黄暗示秋天渐近。尾联点明虽然当下依旧炎热,但新凉已在悄然来临,有对季节更替的微妙感知。
七律·立秋街角
街角青碗摆凉浆,蜜味添糖意韵长。 三伏赊炎犹未退,一秋初至已含藏。 槐边蝉语催时换,巷里风吟送晚凉。 待得桂香添酒酿,小城秋味韵悠扬。
赏析:此诗从街角卖凉粉的场景入手,青瓷碗、薄荷糖浆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颔联说明三伏的炎热还未消散,但立秋的气息已有所隐藏。颈联中槐边蝉声催促着时间变换,巷里微风带来些许凉意。尾联展望未来,期待桂花酒酿带来的秋味,表现出对季节变迁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律·立秋田园
田园稻穗始低头,茄子沉紫映眼眸。 风窃井台珠汗去,蛙鸣池畔暑光休。 蝉声渐远秋声近,绿意将消晚意留。 最是农时知节序,丰收在望韵盈丘。
赏析:首联描绘了田园中稻穗低垂、茄子发紫的丰收景象。颔联“风窃井台珠汗去”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带走暑气的感觉。颈联通过蝉声渐远和绿意将消,体现出季节的转换。尾联点明土地最懂节气,丰收的喜悦已在田野间弥漫。
七律·立秋夜思
立秋夜静月如霜,思绪飘飞忆旧乡。 祖母陈皮藏岁月,儿时故事绕心房。 夏炎渐敛秋声近,节序轮回韵味长。 莫叹时光匆促去,且留诗意伴秋凉。
赏析:首联营造出立秋夜晚宁静清冷的氛围,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颔联回忆祖母晾晒陈皮的往事,体现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颈联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尾联则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时光流逝,希望能在秋凉中留存诗意。
七律·立秋夏末
夏末骄阳势未休,蝉声依旧绕枝头。 巷中凉粉添新味,窗外梧桐染旧愁。 节序潜移人未觉,时光暗换意难留。 但看茉莉悄然谢,便晓秋来已近眸。
赏析:首联描绘夏末炎热依旧、蝉声不断的景象。颔联中巷中凉粉的新味和窗外梧桐的旧愁形成对比,反映出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颈联感叹人们往往察觉不到节气的变化,时光悄然流逝。尾联以茉莉凋谢暗示秋天的临近。
七律·立秋物候
立秋物候韵悠长,稻熟茄沉岁月彰。 槐上蝉音将渐隐,阶前梧叶已初黄。 风凉夜起催秋至,暑热晨消映景祥。 最是自然知节令,轮回有序韵流芳。
赏析:首联点明立秋时节万物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丰收的景象。颔联通过槐上蝉音渐隐和阶前梧叶初黄,具体体现季节的转换。颈联描绘了夜晚风凉、早晨暑消的变化,尾联赞美自然遵循节气规律,轮回有序,充满了美感。
七律·立秋凉意
立秋凉意悄然生,蝉语虽嚣暑势轻。 凉粉添糖含别意,梧桐落叶寄秋情。 田畴稻穗垂金穗,庭院花枝减艳英。 且待秋深霜露降,山河处处韵新成。
赏析:首联指出立秋时凉意已悄然产生,尽管蝉声还很喧闹,但暑气已减轻。颔联中凉粉和梧桐叶的细节都蕴含着秋天的信息。颈联描绘了田园和庭院中农作物成熟、花朵凋零的景象。尾联展望秋天深入时霜露降临,山河将呈现新的韵味。
七律·立秋遐思
立秋遐思意绵绵,节序轮回岁序迁。 蝉唱槐枝留夏影,风摇梧叶入秋笺。 陈皮旧忆藏幽梦,凉粉新添寄素缘。 莫负韶光秋景妙,诗心伴月韵长传。
赏析:首联表达在立秋时思绪绵绵,感慨节气和岁月的变迁。颔联中蝉唱和梧叶的描写体现了夏秋交替的景象。颈联通过陈皮的回忆和凉粉的新添,勾起了对过去和当下的情感。尾联鼓励人们珍惜秋天的美好时光,让诗意长久流传。
七律·立秋寄怀
立秋时节意难休,蝉绕槐阴暑未收。 巷尾凉浆添蜜意,窗前梧叶惹新愁。 田园丰稔知时变,岁月轮回惹念悠。 且把炎凉都看淡,秋光入韵梦长留。
赏析:首联表达立秋时作者思绪难平,暑气仍未消散。颔联描绘巷尾凉粉和窗前梧桐叶,传达出季节变化带来的复杂情感。颈联从田园丰收感知时节变换,引发对岁月轮回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一种豁达的心态,将炎凉看淡,让秋光融入诗韵,长留梦境。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