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蚊虫活跃季,名为基孔肯雅热的蚊媒传染病正引起江苏公共卫生系统高度警觉。
蚊虫活跃季,名为基孔肯雅热的蚊媒传染病正引起江苏公共卫生系统高度警觉。
最新发布的防控指南将江苏列为Ⅱ类防控地区,意味着存在一定聚集性疫情风险。这类地区媒介伊蚊活跃期长或曾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江苏人口密集、气候适宜蚊媒繁殖,防控挑战不小。
“目前该病无特效药,也缺乏广泛可用疫苗。”疾控专家强调,阻断传播的核心是预防蚊子叮咬。
一、全省紧急行动
面对威胁,江苏多地开展防控演练。仪征、宝应、宿豫等地通过桌面推演或实战模拟,检验了从病例发现报告、流调处置、医疗救治到风险排查的全链条应急能力,重点聚焦输入性病例场景。
二、 省级全面部署
近期,全省蚊媒传染病防控会议在苏州召开,对基孔肯雅热防控做出部署。会议强调:
1.增强防控责任感;
2.落实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运动;
3.加强媒介伊蚊监测,确保质量并强化预警;
4.加强专业培训;
5.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6.各级疾控需保持高度警惕。
三、科技筑牢防线
科技创新为灭蚊提供新武器:
1.香港研发的“GeoAI蚊患预报系统”结合地理信息与AI,能预测未来三日蚊患趋势。
2.香港引入大型遥控灭蚊机和高效“蚊子陷阱”,提升消杀效率。
3.广州应用“以蚊治蚊”技术,每周释放数百万只携带特殊菌的“绝育雄蚊”,阻断蚊媒繁殖链。
四、个人防护是关键
江苏居民需提高警惕:
1.避免在蚊虫密集的树荫、草丛(尤其清晨黄昏)逗留。
2.及时清除家中及周边积水容器,杜绝孳生地。
3.若出现急性发热、皮疹、关节痛,特别是有流行区旅居史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医务人员需熟练掌握诊疗方案。
蚊媒监测数据定期公布,一旦诱蚊器指数超标,强化控蚊立即启动。
从传统消杀到生物防控,从人工监测到AI预警,人蚊之战技术不断升级。医护人员演练、社区工作者排查、科研人员攻关——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防线。提高意识,科学防护,共御风险!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