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友谊关口岸冷链货车川流不息,中国东盟凭祥红木国际商城内跨境纠纷高效化解,跨境产业园区法律服务工作站持续运转……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凭祥市紧扣“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创新打造全周期涉外法治服务体系,为边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友谊关口岸冷链货车川流不息,中国东盟凭祥红木国际商城内跨境纠纷高效化解,跨境产业园区法律服务工作站持续运转……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凭祥市紧扣“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创新打造全周期涉外法治服务体系,为边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协同聚力
构建法治服务新生态
凭祥市坚持法治赋能,在凭祥产业园创新探索“产业+法治”融合模式。凭祥产业园法治园区作为全区首个公检法司及涉企部门法治资源下沉的“法治试验田”,以全链条保障机制脱颖而出。
园区内,“法治进园区服务零距离”等标语与多个法律服务站室构成独特“法治风景线”。这里设有综治中心、法律服务工作站、园区巡回法庭、警务室、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企业服务中心等阵地,并打造了公共法律服务、招商协议审核、企业法务咨询、多元争议化解等十大惠企利民平台。
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答疑解惑。
凭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蒋巧云介绍,市委政法委整合最优政法资源,选派骨干驻点办公,提升园区法治化水平。如今,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矛盾;巡回法庭高效裁决定分止争;检察室主动送服务定制“法治锦囊”;警务室强化治安与预警;法律工作站提供全方位服务;法学会专家“坐诊”解难题。数据显示,法治园区已化解矛盾纠纷47起,成功率100%,办理业务101件次,提出风险防范和法律建议45条。
多元解纷
筑牢边境平安防线
凭祥浦寨作为中越边境最大边贸区之一,越南客商云集。客商黎友明(化名)曾因租金纠纷与房东僵持。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越南籍和中国籍双语调解员介入,仅用3天促成和解。这一高效模式是凭祥涉外法治服务的生动实践。
凭祥市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纠纷调解。
凭祥市政法单位立足边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风险预警和矛盾化解机制,设立全国首个边境线上的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中越法律服务(浦寨)工作站等,走出特色新路径。
扎根边境31年的全国模范调解员、浦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梅初,带领商会会员及越南特邀调解员等,成功化解大量涉外纠纷。“解铃还须系铃人,身边人更能调解身边事。”周梅初深有感触。其调委会现有11名调解员,含3名越南籍特邀调解员,“他们精通越南语且身份亲近,有时比我说话更管用。”调委会坚持“以外调外”“以商调商”,邀请越南客商和律师参与,累计化解跨国婚姻、跨境贸易等纠纷200余件,成功率100%,有效维护口岸稳定。
凭祥市还推动“2中心2基地7大工作站”涉外法治阵地提档升级。“设在越南口岸的新清法律服务工作站与浦寨站形成联动,为跨境纠纷双向选择调解场地和团队提供支撑。”凭祥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莹兰表示。凭祥率先构建的全国首个“中国境内+越南境外”跨国联合调解模式,已成为边境涉外矛盾多元化解的示范样板。
精准普法
擦亮营商环境底色
在凭祥市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电商直播基地,一场聚焦“跨境电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的讲座吸引了80余位企业代表。凭祥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围绕跨境贸易合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RCEP关税规则等热点,通过案例解析和答疑,送上精准“法律诊断”。
凭祥市政法单位立足边贸特点,创新构建“订单式服务+跨境联动+民俗普法”三位一体法治宣传体系。针对企业需求,推出“涉外法律服务团”等专项服务;面向跨境群体,建立中越联合普法机制;结合民族特色,将法律融入民俗活动。
为破解涉外诉讼程序繁琐难题,凭祥市人民法院发布中英越文版《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指南(试行)》,帮助当事人快速掌握诉讼要求。凭祥市法院副院长吴桂陵表示,这有助于及时维护合法权益。
友谊关口岸,中越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借力“广西三月三”和越南庙会等节点,年均开展活动26场次,惠及边民3万人次。在“中越同携手·法治筑和谐”等法治文艺演出中,法律知识融入歌舞互动,让边民在欢笑声中增强法治意识。
“过去调解靠人情,现在大家更信法律。”浦寨社区越南客商的感慨印证了成效。数据显示,近五年凭祥无重大投资因法治问题撤资;2023年新增产业注册资金达前三年总和,跨境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营商环境是发展“土壤”和竞争软实力。随着涉外法治纵深推进和边境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座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活、因贸易而兴的边城,正焕发更蓬勃的经济活力。
来源:广西普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