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蓝海起风!恒瑞、复星接连BD,默沙东、GSK重金押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09:38 4

摘要:8月13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海思科登记了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扩展Ⅲ期临床,以评价HSK31858片在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NCFBE)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据悉,该药是国内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DPP-1抑制剂。

文 余远泽 医药经济报

慢性肺病治疗领域正逐渐成为头部药企的必争之地,市场热度激增。

8月13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海思科登记了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扩展Ⅲ期临床,以评价HSK31858片在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NCFBE)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据悉,该药是国内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DPP-1抑制剂。

而就在前一天,Insmed宣布其DPP-1抑制剂Brensocatib(商品名:Brinsupri)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NCFBE,成为该疾病领域首款靶向治疗药物。

截图来源:Insmed官网

近年来,全球慢性肺病患者群体持续扩大,用药需求激增刺激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国内头部企业,以及默沙东、葛兰素史克(GSK)等MNC巨头加码布局这一细分领域。这一日渐泛红的赛道因为新机制小分子与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逐渐裂变为巨头竞逐的蓝海。

DPP-1破局慢性肺病

国内外竞争态势显现

慢性肺部疾病常见支气管扩张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针对于支气管扩张这一适应症,DPP-1抑制剂近年来进入大众视野。

本次获得FDA批准上市的Brensocatib由Insmed公司开发,是一种口服、选择性、竞争性和可逆性的二肽基肽酶1 (DPP1) 抑制剂,通过抑制DPP-1阻止嗜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活化,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CRSsNP) 和其他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疾病。

早在Brensocatib成功获批前,DPP-1靶点就已成为研发新热点。2016年10月,阿斯利康与Insmed达成协议,获得Brensocatib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今年2月,FDA正式受理Brensocatib用于治疗NCFBE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该上市申请基于Insmed的ASPEN 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今年6月,BI也官宣自主研发的可逆性、高效和高选择性DPP-1抑制剂BI -1291583研发已进入Ⅲ期临床。此前,BI -1291583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I期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前研究发现,BI-1291583 会优先分布到骨髓(最多可达到血浆分布的100 倍),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皮肤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

目前,国内多家药企围绕DPP-1靶点的战役已然打响,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海思科等企业正加速推进研发进程。

海思科自主研发的口服、强效和高选择性DPP-1抑制剂HSK31858已进入III期临床,进度领先。已完成的HSK31858治疗NCFBE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HSK31858治疗12周可以显著延长NCFBE患者首次肺部加重所需的时间,同时降低肺部加重的频率。

2023年11月,海思科以13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4.62亿美元总额将HSK3185大中华区(包括港澳台)以外的权益有偿许可给意大利制药集团Chiesi。

复星医药针对DPP-1抑制剂的布局同样全面。公开资料介绍,XH-S004为复星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今年4月首次公示针对NCFBE的II期临床试验,今年5月首次公示针对COPD的Ib期临床试验。8月11日,复星医药宣布,其将向Expedition授予DPP-1抑制剂XH-S004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范围及领域(即人类、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总交易金额超过6.45亿美元。

恒瑞医药子公司瑞石生物的RSS-0343针对哮喘以及NCFBE适应症的研究已进入Ⅱ期临床。RSS-0343在2023年4月宣布获批临床后,已于今年1月22日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行业分析指出,Brensocatib的获批,实现了该靶点从理论到临床的跨越,预计将形成MNC与本土Biotech共同研发的格局。如今,DPP-1靶点已成为呼吸疾病治疗的新焦点,未来还将拓展新适应症。

下一风口已现

据药渡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约为946亿美元,中国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1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9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中国市场方面,2018年中国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市场规模为967亿元,并以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的1090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0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

随着DPP-1抑制剂价值显现,行业目光聚焦慢性肺部疾病领域。今年以来,接连不断的交易也为这一近千亿元蓝海市场增添不少热度。

7月28日,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PDE3/4抑制剂创新药HRS-9821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有偿许可给GSK。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获得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20亿美元。

HRS-9821是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COPD,作为辅助维持治疗,无需考虑既往治疗方案。该药物已在早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强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并为开发便捷的干粉吸入器(DPI)制剂提供了机会。

GSK在慢性肺部疾病领域的市场野心有目共睹。今年5月,GSK开发的IL-5单抗美泊利单抗新适应症刚获FDA批准,成为全球第二款COPD生物制剂,也是近一年内第三个获批的COPD新疗法。GSK此次重金押注恒瑞医药的HRS-9821,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赛道的巨大商业价值。

呼吸道治疗领域逐渐成为MNC的必争之地。就在上述交易公布前半个月,默沙东官宣和专注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Verona Pharma达成最终收购协议,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Verona公司,目标直指后者拥有的PDE3/4抑制剂恩斯芬群(Ensifentrine),以增强其心肺管线和产品组合。此前,恩司芬群已于2024年6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COPD的维持治疗,成为20多年来首个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慢阻肺吸入性产品。

有行业观点认为,COPD作为慢性肺部疾病的重要板块,因环境、职业性暴露等风险因素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庞大的患者群体推动用药市场规模扩大。加之当前我国呼吸系统用药以进口产品为主,本土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总体而言,慢性肺部疾病市场将呈现“外资主导、国产崛起、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编辑:范晓艳、李咏诗

版式编辑:于成林

审校:马飞、张松

来源:医药经济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