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款“比基尼”摒弃了传统安睡裤的厚重感,减少了40%的接触面积,采用了三角剪裁和低腰设计,打出了“穿低腰裤,无惧漏边”的宣传语。
前段时间,ABC新推出了一款“比基尼”安睡裤,让不少女性消费者不淡定了。
作为女性生理期的保护用品,安睡裤应该是全方位包裹、主打一个“安全感”。
但这款“比基尼”摒弃了传统安睡裤的厚重感,减少了40%的接触面积,采用了三角剪裁和低腰设计,打出了“穿低腰裤,无惧漏边”的宣传语。
整体的包装也在强化宣传经期也要“性感”“展现女性曲线”等等。
商家如此“贴心”,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反而招来一阵嘲讽:就算是生理期,我也要忍着不适,展现性感身材?
商家明显忽视了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利用“伪创新”为自己的产品镶金边,隐隐约约中,还不忘制造“女性焦虑”,招黑也是必然的。
ABC的翻车还不止于此,就在半年前,因为有消费者质疑卫生巾产品“尺寸缩水”,而放出“爱买不买的”豪言,招致不满。
最后,创始人不得不出面公开道歉,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在其他行业都在疯狂内卷,努力争夺每一份消费者市场时,卫生巾行业因为脑回路清奇的产品设计、堪忧的质量问题,屡屡被曝光、并上榜315栏目。
而在这一系列行业丑闻中,国内的企业几乎无一幸免。
4亿消费者刚需产品质量的整体“塌方”,表面上看来,是整个行业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监管部门的疏漏,但背后折射出的,是行业经济市场对女性健康的忽视。
01卫生巾行业的“丑闻”,最早能追溯到10年前。
2014年,有新闻报道称,送检的10款卫生巾中,均检测出了“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其中,包括大众熟知的安尔乐、高洁丝、护舒宝、苏菲、娇爽、ABC等品牌。
到了2024年,成了卫生巾行业全体塌房的一年。
除了荧光剂问题外,甲醛、微生物菌群超标、发现虫卵,甚至是针头的新闻,也都不算稀奇。
因此,才有网友隔空喊话雷军,要不要考虑制造卫生巾?
曾有网友反映,一使用卫生巾,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疹,因此怀疑是产品质量问题。
当有媒体借此向不同品牌商,提出质疑时,未得到任何一家的明确答复。个别商家很官方地回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不影响使用。”
按理说,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不会差到哪去。
但在这个行业里,所谓“国标”,是根据企业标准来制定的。
也就是说,生产企业既是制定了游戏规则的权利一方,又在以选手的身份参加比赛。
质量过检时,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管,最后的结果,必然会以企业利益为导向。
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符合“国标”的产品,质量问题如此堪忧。
比如,根据国家标准,卫生巾的长度误差在±4%。
但经过大量网友和测评博主的实际测量,所谓“误差”,没有一例“上浮”,全部为“下浮”。
按照一位女生一辈子大概使用1.2万片卫生巾来算,这能节省不少成本。
这不得不让消费者怀疑,这根本就是商家打着符合行业标准的擦边球,实打实的欺骗消费者。
而作为接触身体的最隐私部位、最易引发细菌感染的贴身用品,国标卫生巾的pH酸碱度标准,也是匪夷所思的。
婴幼儿用品的ph值在4.0-7.5之间,而卫生巾的pH酸碱度范围竟然宽泛到4.0-9.0。
与C类服装的标准是一致的,也就是窗帘、外衣、墙布等不宜直接接触皮肤的品类。
同样,婴幼儿行业产品的甲醛含量尚低于20mg/kg,卫生巾的甲醛含量标准超出对方3倍之多。
这么看来,不论是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湿疹之类的皮肤问题,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面对普遍“恶劣”的市场环境,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应对。
有人选择了远古版的自制棉布卫生巾,还有人会选择标准更高一些的医护级卫生巾。
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根据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示:
对于网购平台上火爆的“医用卫生巾”,行业内并没有这种说法,平台上售卖的,多数是注册名称为“医用护理垫”。
行业内的高标准卫生巾注册名为:“医护级卫生巾”,产品上均有“医护级”认证标志。
医护级产品的生产标准在细菌及重金属指标上,以及对原材料要求,还有无菌生产环境的要求更高一些。
消费者们在购买时,要注意分辨。
02虽然卫生巾行业,整体质量“低迷”,但让人不解的是,产品价格却一直在逆势“上涨”。
根据研究所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的卫生巾均价,已经从2020年的32元增长到2024年的39元;
而另一家平台2024年的数据显示,产品均价已经在三年内增长了8元以上。
而且,耐人寻味的是,商家涨价的“底气”,多数并非来自技术上的创新,或者产品功能上的改革,而是全靠“噱头”。
最常见的,就是掺杂了各种添加物,附带“特殊功效”的,比如茶树油、益生菌、茶多酚等等;还有,打造更高级、精致的原材料的,比如海岛棉、进口棉等等。
功效能否改善用户使用效果,其实不得而知,但产品价格借此“升级”,却是实打实的。
如果说,这些表面功夫,还在消费者理解和接纳的范围内,那商家为产品申请了“丢弃时更体面”的专利外观设计,这波“神操作”,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敢情商家还会为丢弃的“废弃品”,挖空心思地做足了“面子工程”。
而商家的各种“小心思”,到底有没有用呢?
据业内的医护人员称,只要卫生巾质量合格,能将经血牢牢锁住、触感柔软,又可以保持干爽,2小时左右更换一次,就能大概率避免身体不适和感染风险。
其他“锦上添花”的功效是否真的有用,并没有科学定论。
商家宁愿卷噱头,也不愿意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实在是让消费者们寒心,但也不能断定,这个行业内全部都是“一味逐利”的黑心商家。
卫生巾行业本身,就是“高毛利低净利”。
虽然,多数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商超里随处可见的品牌卫生巾。
但据广东卫生用品商会的调查统计,品牌卫生巾在整体市场的占比,也不过40%。
真正占据着市场大头的,是散装卫生巾,还有为大牌代工不合格筛选下来的残次品。
品牌卫生巾的毛利率约在70%以上,但剔除掉了高额的广告营销费用以及各种经销商、零售商的分成后,净利润率最终会下滑到10%左右。
也就是说,品牌卫生巾看上去很“暴利”,但经过层层“扒皮”后,利润空间也很有限。
品牌商家,如果想要争夺大头市场,除了一味狂卷、压缩产品质量,求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外,再无他法。
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放弃,转而集体争夺“小头且高端”的市场。
毕竟对于卫生巾来说,产品功能本来就单一,这么多年以来,行业内在产品技术上都未有太大升级、同质化严重。
对于高端市场来说,研究和升级核心技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倒不如利用噱头打造“差异化”,实现起来更有效、快捷。
况且,当下颜值经济和情绪价值经济盛行,每一个站在风口上的行业都飞起来了,卫生巾商家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这波流量。
介于行业特点,企业着实有着自己的“无奈”应对措施。
但也有同为快消行业的网友,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利润率低,是整个快消品行业的通病,但这不能成为压缩产品质量的理由。”
03如果没有2020年那条“散装卫生巾”上热搜,“月经贫困”这个词,可能永远不会进入大众视线。
市面上的品牌卫生巾零售价约1元/片,而散装卫生巾只需要1-2毛。
曾有网友好心提醒购买散装卫生巾的用户,不要贪便宜,但一句“我有难处”道尽了心酸。
原本以为是“个人不努力”造成的贫困,但没想到,全中国竟然有60%的女性,因为价格的原因,对事关身体健康的安全用品,只能选择草草应对。
这部分女性基本位于乡镇,她们可能是流水线上的女工也可能是留守老家的少女。
在我们还在抱怨品牌卫生巾又贵质量又差的时候,可能从未想过,曾有一名女孩,就因为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死亡。
品牌商家们集体对这60%低端市场的放弃,说到底,还是市场经济对女性健康的漠视。
而卫生巾行业经济市场的问题,与社会一贯的传统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性教育难以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生理期自然也是无法放到台面上去谈的话题。
不少女孩,甚至会把月经当作一件很“羞耻”的事,“卫生巾”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也注定不会被公开讨论。
在行业商家集体塌房之前,大多数女性很少会像谈论一件衣服或零食那样,堂而皇之地评论它,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商家钻空子的空间。
如今,庆幸的是,女性意识觉醒。
作为能顶半边天的消费者,她们不再避讳公开表达对产品的质疑和不满,这本就是消费者无可厚非的权利。
这块巨大的刚需用品市场蛋糕,也不应该让给只想逐利,而从未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产品的商人。
来源:毒舌科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