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月前,这位南桥镇小管村的脱贫户还在为生计发愁——丈夫身体不好,孩子上学开销日增,她仅靠零散农活艰难维持生计。蒋菊芳今年6月参加村里斑兰糕点培训班时,海南就业驿站万宁南桥站工作人员的一场就业政策宣讲,让她鼓起勇气迈出求职第一步。在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前往
就业“红娘”帮2万多名群众端牢“饭碗”(主题)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8月12日,万宁兴隆真心隆咖啡馆里,33岁的蒋菊芳利落地擦拭着吧台,阳光透过玻璃映亮她带笑的眉眼。
两个月前,这位南桥镇小管村的脱贫户还在为生计发愁——丈夫身体不好,孩子上学开销日增,她仅靠零散农活艰难维持生计。蒋菊芳今年6月参加村里斑兰糕点培训班时,海南就业驿站万宁南桥站工作人员的一场就业政策宣讲,让她鼓起勇气迈出求职第一步。在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前往咖啡馆面试。“老板说我踏实肯干,正式录用了我。”蒋菊芳声音里透着希望,这份工作让她家生活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万宁,就业驿站织就的帮扶网络,正托举起更多困难群众的梦想。南桥镇的曹大伟和盆新影曾因腿脚残疾求职无门,低保金难以支撑生活。今年3月,南桥站不仅为他们解读残疾人就业政策,更为其量身定制包粽子技能培训。
今年端午节前夕,驿站对接万宁南桥小管食品有限公司,点对点送他们上岗。“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废人,现在靠双手赚钱,活得有劲!”曹大伟在粽叶清香中重拾尊严,计件工资让日子宽裕起来。盆新影在劳作间隙感慨:“有活干、有朋友,心都敞亮了。”
就业服务不仅扶困,更为青年点亮职业灯塔。大茂镇脱贫监测户林慧艳今年5月从学校毕业,22岁的她屡次求职碰壁。万城就业驿站的“站小二”们持续为她推送岗位却鲜有回音,直到两天前一个行政文员岗位的出现,让事情出现了转机。驿站工作人员直接致电企业招聘人员,详述其实习作品、脱贫家庭状况,为其争取到一次宝贵的加试机会。“过了!”林慧艳笑言,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易,自己一定会好好珍惜。
让岗位与劳动者“双向奔赴”,万宁的“就业红娘”们各显其能。万城驿站创新工作方式,将服务现场拍成短视频:陪同残疾人面试、解读热门岗位、展示企业环境……接地气的画面在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今年4月,求职者王某刷到电子厂招聘视频,当天咨询登记,三天即上岗。据统计,该驿站短视频总浏览量超12.6万次,上半年主动上门咨询量同期激增3倍,379人因此端上“饭碗”。
在和乐镇,“站小二”谢小倩构建起“摸排—培育—响应”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她带领团队摸排22个行政村,为1268名劳动力建档立卡;培育98名劳务带头人,形成“站长—带头人—求职者”服务链。针对听障人士夏海民等困难群体,驿站实施“一人一策”,助其入职椰子汁厂稳定就业,月薪超2000元。
一组数据印证了万宁就业服务的扎实成效:2025年上半年,全市脱贫劳动人口及监测对象家庭外出务工就业2239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14%;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0万元,激活小微企业成长动能;依托13个就业驿站和301人组成的“三支队伍”,今年已成功推荐1570人次就业。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