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种站桩法,各种功法,各种心法,层出不穷,太多。我认为有必要把咱们中国这个站桩,给细分一下,这样对大家站桩也好,选择站桩也好,都有好处。中国从古到今的站桩功,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中华武术的站桩,是一个主要的桩。
中华站桩功分类,也可以叫做中华站桩功的细分。
现在社会各种站桩功太多了,姿势也有很多。
各种站桩法,各种功法,各种心法,层出不穷,太多。
我认为有必要把咱们中国这个站桩,给细分一下,这样对大家站桩也好,选择站桩也好,都有好处。
中国从古到今的站桩功,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就是中华武术的站桩,是一个主要的桩。
中华武术的桩,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时间太长了,所以它是一个主流的桩。
比如举个例子,咱们大成拳现在站的这个食指挑眉桩,还有降龙桩,都是从古代传下来的。
还有形意拳的三体式,也是武术的桩,还有大成拳的矛盾桩等等。
当然,大成拳还有一些其它的桩,比如三才桩,托宝贝桩,还有很多,这些都是王老先生说的,他说咱们武术这个食指挑眉桩,给提出一部分来,就能变成另外一个桩,这样也能很好的为桩友服务。当然,除了王老先生以外,可能还有一些武术家,他们都能从这个食指挑眉桩里,【食指挑眉桩也叫伏虎桩】,从伏虎桩或者降龙桩当中提炼出一些东西,然后自创,可以自创一门桩,比如原来有个气功,气功也是这么创出来的。
气功这个桩法也是从这个咱们这个伏虎桩里边儿,拿出一部分,最后形成这个气功,它也有站桩。从武术桩里拿出一点儿东西,就能形成另外一个桩。
总之很多武术桩,它有它的特点。
咱们人,从中间儿一分有两条腿,两只胳膊,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从中间儿一分能分出对称的手、胳膊、腿。人身体上长的这些关节儿跟部位都是对称的。
但是中国武术的桩,它必须要把这些关节儿,跟部位,把它码成不对称的、不平衡的,既不对称、又不平衡的这个姿势,它就叫武术的桩。
比如举个例子,就拿食指挑眉桩举例。
你看它这个前后手,他有前手和后手,前手要比后手高,后手低前手高,前手重后手轻,再看这两只手的位置它就不平衡了。为什么它不平衡了,因为它是一个高,一个低,一个轻,一个重。这个腿也是这样,你看他前腿,前腿是轻,后腿是重,前三后七,不管是三七还是二八,他是前腿轻后腿重,前腿高后腿低。然后还有松有紧。
刚开始站桩的时候,稍节它就紧了,俩手腕子,俩手指头,它是紧的。当然后腿也是紧的,随着站桩的深入,时间和功夫的加长以后,它这松紧还有变化。
但是它还是有松有紧的,它哪儿松呢?五脏六腑这块儿松,身体这块儿松,中节这块儿松,永远都是松的才行,所以它这个叫有松有紧。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就造成了他这两边儿的关节儿,哪儿和哪儿都是不平衡、不对称的,这就是武术的桩。
我讲这些就是为了让大家甄别一下什么是武术的桩?什么是非武术的桩?
只要是武术的桩,它两边儿都是不对称的,都不平衡。还有形意拳的三体式,也是同样的原理,你看他也是前手高后手低,前腿轻后腿重,当然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细小的区别的。
但是,这个细小的区别还跟人的水平有关系。有时候教你站桩的那个人,他这桩是没问题的,但是你学站桩的时候没学全,你就掌握不全,所以它有些细小的地儿还是有区别,但是影响不大。这明眼人一看他这三体式的姿势,就知道他站的是武术的桩,因为他哪儿和哪儿都不对称,如果要说里边儿的事儿,那就得单说了。
因为咱们这食指挑眉桩,是从王芗斋老先生那传下来的,王芗斋老先生的水平那肯定高了,因为他水平高,所以说他在这些细小的方面儿就做的很好。
咱们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表面来看,这样就能甄别出什么是武术的桩,什么是非武术的桩。
只要是两边儿不对称的、有轻有重的、有松有紧的,就是哪儿跟哪儿都不对称,不平衡的桩,就是武术的桩。凡是平衡的桩,它就是非武术的桩。
那么这个武术的桩,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
它有轻有重、有松有紧、有高有低,哪儿跟哪儿还都不平衡,这就是武术的本质所决定的,武术的功能所决定的。因为武术它是起源于搏斗,它最早的时候是保家卫国的,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他就得人跟人之间进行搏斗,人和动物搏斗。
所以它起源于搏斗,后来它变得越来越好,不断提升,最后形成技击了,所以说武术必须得有技击的属性,必须得有保家卫国的属性。他得能技击得能保家卫国,他是这个属性所决定的。
武术经过打斗,几千年打斗的经验,最后它提升了,提升到技击这个层面了。那么什么叫技击,简单的说,就是用内力去搏斗,就叫技击。如果你用外力去跟人搏斗,就是经常说的抡,也叫闭眼大撒手,一出手一大片。抡它不属于技击。从技击上说打斗的最高水平就是技击。咱们中国人为什么能活下来?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技击的水平,才能让咱们中国人能够活下来,而不被人消灭。
技击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保家卫国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技击。
我再说说什么叫技击?技击就是内力,你必须得用内力去跟人搏斗,去保家卫国才叫技击。外力不是,在中国要用外力去保家卫国,咱们中国人可能就没了。中国人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技击,技击它是内力。
那这内力是怎么练出来的?
怎么练出来这个内力,就是咱们老祖宗的聪明所在了,老祖宗有智慧。所以他们经过研究,通过站桩把这身体两边儿,摆的全都不平衡、不对称,还有高有低、有轻有重、有松有紧,这样儿,就能把内力练出来。
为什么这种桩能练出内力呢?
因为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你摆一个姿势,长期站着不动。就能站出不动的力。这个不动的力它还有个特点,它是有方向的,所以说你老站着就能出不动的力,不动的力是有方向的。但是由于你这两边儿都不对称、不平衡、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导致你两边儿不平衡,不平衡以后,这力的方向出来以后,它能交叉。
它这一交叉,就能产生二争力,因为咱们站的这个桩,各关节儿各部位很多,那么多关节儿,那么多部位,它都出力,而且它力多,方向还都不一样,都交叉。它一交叉,就能产生好些二争力,数不过来具体有多少二争力。有多少不知道,起码儿得从百往上说,这得按百说。
你不能说几十个二争力,那是成百上千,也可能就是密密麻麻。用老先生话说,就跟一层罗网似的。我的感觉就跟弹簧床似的,密密麻麻的。
无数个二争力这么一争,产生的效果就叫内力。
内力的特点就是不动的力,站桩,站在这儿不动,它就有力,就是凭借自身的二争力,由无数个二争力争出来的力,它这个力具有不动就有力的特点,这种力就叫内力。用这种内力去跟人家搏斗,去保家卫国,这就叫技击。
要是用其他方法,不管怎么练出来的,不是站桩练出来的,是抡出来的那个东西,就不叫技击。
能代表武术的桩,就是食指挑眉桩,所以我还得讲食指挑眉桩。
武术的桩有很多,比如有食指挑眉桩,形意拳的三体式,包括大成拳的,还有好多桩都是不对称的,都是像这个武术桩之类的那都是。有些是老先生发明的,刨去老先生发明的以外,还有很多发明的桩,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说中华武术的桩,最早的是哪个桩?就是食指挑眉桩,【也叫伏虎桩】,它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食指挑眉桩。
那么食指挑眉桩它是怎么形成的?食指挑眉桩的形成是源于中华武术的搏斗,因为中国人要生存就要搏斗,它是起源于搏斗。用王芗斋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咱们中国武术,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这么一个过程。中国武术的提高为什么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因为是合了以后,有人发现还有更好的练法,那么就分了,分着分着大家又统一了,用一个最好的方法给统一了,这就又合了,合了以后呢,又出现了一个好的方法,就又分了……。
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华武术还经历了什么,按王芗斋老先生说的是从一拳一腿、一刀一枪,到吸收禽兽之长的年代。中华武术又经历了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练重不如练轻、练轻不如练空的过程。
简单的说,这些东西就是咱们中华武术不断的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练空跟练轻实际上就是桩,这时候就形成桩了。
形成桩以后,就有具体时间了,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达摩东来,来到少林寺教授洗髓经和易筋经。之后洗髓经和易筋经被中华武术家借鉴了,弄到咱们桩里来了。这时候儿就形成了食指挑眉桩,【也叫伏虎桩】。实际上食指挑眉桩的形成和出现,使中华武术达到了顶峰,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武术达到了顶峰以后,就出现了食指挑眉桩。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食指挑眉桩,食指挑眉桩就把中国武术各门各派给统一了。
以后叫什么锻炼筋骨也好,叫功夫也好,叫少林拳也好,总之,它就给统一了。
自从食指挑眉桩出现,把中华武术统一以后,它的统治力达到了千年左右。就是从南北朝到明朝,就这段儿时间,中华武术再也没有分派,再也没有比食指挑眉桩更好的东西出现。这已经是中华武术的顶峰了,所以说食指挑眉桩统治了中国武术近千年。
食指挑眉桩到了明朝的时候,用老先生的话说就是达到了鼎盛时期。鼎盛时期是在明朝,为什么说明朝是鼎盛时期?因为明朝的食指挑眉桩已经普及了,跟现在上学似的,大家都上学,就特别普及了。明朝功夫大的、好功夫的人有的是,在明朝之前,都是什么人站桩?那时候都是当官儿的,军队的,还有教师,教师就是儒家,除了教师还有中医大夫也学咱们这站桩。
这是明朝以前,到了明朝呢,即便是普通老百姓,民间也开始站桩了。这就说明已经普及了,非常昌盛了。所以老先生把这段儿时间的明朝,说成是昌盛时期。
明朝是中国武术昌盛的时期,失传从清朝就已经开始了。清朝掌了政权以后,它认为中国武术就是为了打仗用的,没有其他的价值,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中国武术除了保家卫国,还有它的文化价值。
但是清政府认识不到这些,他认为武术就是打仗用的。他认为我都把明朝给打败了,打仗还有什么用啊?武术就不发展了。基于这个原因,清朝政府就有了重文轻武的思想,它只重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方块儿字,在当时也是中国的文化,是最早的文化。
中国最早的文化就是两家儿,一个文一个武,文是造字,武是站桩,清政府更重视文,就把文化列入官方的教育,武就给取缔了。
从清朝开始就已经没有武术了,武就是站桩,清政府把站桩给取缔了。清朝官方的学校、官员、大夫、军队都不站桩了,中国武术不要了,开始重文轻武了。清政府这样做就致使中国武术,也就是把站桩打入了民间。这是中华站桩失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咱们中国的这些拳家和武术家,他们认为清朝是侵略者、是外国人,咱们的桩就是咱们中华武术的瑰宝,不能传给清朝,所以也不传。然后大家就集体保持沉默,不传了。就是90%多的人都不传了,只有零星很少的人来传咱们这个站桩,而且还是秘传。
秘传就是说得经过政审,政审合格了以后才能教站桩,在没政审之前,还得教一些套路,教一些招儿,这样就使站桩成几何级的下降。套路就成反比了,开始急速增长,套路谁都可以教。
桩不行,桩得政审,桩得教给反清复明的人,这就叫政审。这样做就致使整个中国站桩,迅速的失传。中国站桩的失传,导致了中国武术派别的衍生,才出现了这个派别那个派别,比如像什么形意、太极、八卦、少林各派等等,这些拳派都是秘传以后才出现的。中国武术各拳派的出现就是标志着中国武术的失传,不是中华武术的昌盛。
现在有很多人,写书也好,在网上以及各方面发表文章,说明末清初是中国武术的昌盛时期,各派别的出现,他说反了,实际上中国武术昌盛时期是没有派别的。在失传以后才产生派别的,中国武术产生派别,是中国武术大面积失传的开始。
食指挑眉桩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到昌盛时期至明朝是千年左右,在这一千年当中没有出现派别。
中华武术从开始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直至食指挑眉桩出现以后,中华武术就合了,没有分派了,也再没有更先进的东西能够超过它了。就这样延续了一千年左右,到了清朝才又开始分派。这并不是说清朝发现了更先进的技术,而是中华武术家不愿意把先进的东西教给清朝人,所以才产生了派,是因为保守才产生了派。就是说清朝产生的派,是导致中国武术的分,不是食指挑眉桩的落后,而是食指挑眉桩的先进。由于它太先进了,中国的拳家不愿意它落到清朝人的手里,所以秘传、保守,导致了派别的重新出现,导致了中华武术的分,后来派别越分越多,到现在可以说就是杂乱无章。
实际上现在食指挑眉桩并没有失传。
从明朝的姬际可开始,姬际可是明朝人,他是官方带兵打仗的军官。姬际可传给曹继武、曹继武传给戴龙邦、戴龙邦传给李洛能、李洛能传给郭云深、郭云深传给王芗斋,王芗斋传给常志郎。实际上这个“食指挑眉桩”传下来了,没有失传,但是传的很艰难,传的很困难。不管再困难,再艰难,它还是传下来了,并没有失传。
王先斋老先生曾经说过,他说如果咱们这个桩要是失了传,就算把全世界的财力、人力结合在一块儿,也创不出“食指挑眉桩”了。“食指挑眉桩”是中国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时间,集无数人的智慧甚至生命,流血流汗创造出的,如果失传了,就再也创不出不来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食指挑眉桩,是在冷兵器时期出现的。
在古代冷兵器的时候,都是经过一刀一枪、一拳一腿在古战场上拼搏厮杀,死伤了无数的人,流过无数的鲜血,然后大家不断的总结经验,老祖宗的全员参与,集无数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才出现的“食指挑眉桩”。这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再也不会出现了,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了。就是说拿着刀枪剑棍去保家卫国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以后也没这事儿了,也不需要用冷兵器来保家卫国了。
现在的科学家再聪明,科学水平再高,他没这事儿了,世界上根本这事儿都没了,他还怎么研究呢?所以说食指挑眉桩是产生于那个特定的年代,那个时代造就了食指挑眉桩。因为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都是热兵器时代了,保家卫国用的都是大炮、飞机、导弹,没有冷兵器了,所以说没这事儿了。如果食指挑眉桩再次失传,就是有再好的科学家,再好的科学技术,也研究不出这个桩了,就是这个道理。
食指挑眉桩最重要的是什么?它能形成无数个二争力,无数个二争力一相争才能产生内力。这个时候它就叫修身,修身非常重要。
修身有三大作用,第一,它能养性,养性能够培养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品质,这都是养性养出来的。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人的心肝脾肺肾,只有心肝脾肺肾健康了才会有好的品质,没有好的心肝脾胃肾,就不会有好的品质。
人的身体里有无数个二争力相争,它就能产生内力,拥有内力的这个状态,实际上就是把人这个整体给练透了。人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里到外都给练透了。因为五行它有一个内外相表里,只要把全身给练遍了。练透了实际上就是在练五脏,就是在练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它是这个原理。所以说只有无数个二争力相争,能练到内力的时候,才叫修身,修身能够养性,这是第一。
第二,修身可以使人体产生开合的机制,并拥有开合的能力。
开合的功能可以使人体能够抵抗病毒、病菌的侵入,让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不容易得病,修身的作用还能使人抵抗外力的暴击,就是外力的打击,就是技击。
所以说修身有三大功能,第一可以养性,第二可以抵抗病菌、病毒的侵入,还有一个是技击,所以说修身有三大好处,这也是他的文化价值。
所以说“食指挑眉桩”是中华武术的魂,是中华武术的根。
如果没有食指挑眉桩的原理和功法,中华武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应该被世界所淘汰。
王芗斋老先生历尽艰辛把食指挑眉桩给传下来了,老先生教了很多,也说了很多。老先生原来说过一句话,说传承这个食指挑眉桩很辛苦,也很累,还很难,这个我深有其感。因为我在传承食指挑眉桩的时候,也遇到了种种的阻力,所以说传承很艰难。
老先生有一句话叫做“留惊鸿爪影于雪泥中寻之”。我写的书也是,通过我写的这三本书,就给他留下来了,“留惊鸿爪影于雪泥中寻之”。
以上就是我讲的关于中国武术的桩。中国武术的桩这是第一类,一共有三类,现在我讲第二类。是佛家的桩,佛家的桩就是咱们这个混元桩。现在大家都在推广的这个混元桩,我认为它是佛家的桩。根据是我在工作时有一次出差,在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麦积山上有一个古代的石窟。
有一个椭圆形的和磨盘形状类似的东西,在上边雕刻着很多座释迦摩尼的石像,不同形态的雕像共同显示出了释迦摩尼一生的经历,体现出了佛祖从出生到圆寂的整个一生的过程。其中有一座石刻雕像雕刻的是在释迦摩尼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站在菩提树下练武功。就是咱们大家现在站的这个混元桩,我看着感觉站的还挺好的,还是挺标准的这么一个混元桩。
他们当地人有两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说在南北朝的时候建的,还有一个说是唐朝时期修的。我觉得不管他什么时候儿修的,是南北朝时修的也好,唐朝修的也好,总之这个混圆桩的这个姿势,是在唐朝之前就出现了,唐朝之前的石匠就已经给凿出来了。在唐朝之前如果连石匠都知道混元桩这个姿势,那就是说混元桩肯定出现的非常早了。
所以根据我所看到的这些释迦摩尼石刻雕像,推断这个混元桩应该是佛家的桩。我就把这个浑圆桩,给归类到佛家的桩里头了。这个佛家的桩,跟咱们武术的桩不一样。它不一样在哪儿呢?
咱们武术的桩,是身体的俩胳膊、俩腿的各关节儿各部位,都处在一个不平衡、不对称的状态。浑圆桩正相反,它是两边儿这俩胳膊、俩腿、各关节儿各部位,它都处在一个平衡且对称的这个姿势,这个混元桩就是两边儿都平衡,两边儿都对称。
混元桩跟武术的桩是截然不同的,武术桩是不对称的,浑圆桩是对称的,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那么武术的桩为什么要不对称呢?因为武术的桩站时间长了它会出来力,而且这个力还是有方向的,不对称它的力的方向就全都不一样。能产生交叉,交叉才能产生无数个二争力,它是这么一个原理。
那么说这个混圆桩,它的两边儿都是对称的,它对称那就是说它将来就算出了很多力以后,这力是有方向的,它全是平行的,平行的力它就不会产生交叉,它不交叉就产生不了争力。我不是说它一个争力都产生不了,它也能产生几个争力,或者十个八个、十个二十个的,但是它产生的这个争力要比咱们武术的桩产生的要少的多。比如咱们武术的这个桩,能产生无数个二争力,甚至成百上千个二争力。
再说这个混圆桩,它也能产生二争力,可能会产生几个或者十几个或者二十个,即便是十个二十个的二争力,十个二十个的二争力产生不了内力,必须得有大量的二争力才能产生内力。这么几个二争力根本就产生不了内力,所以我说这个浑圆桩,根据它的这个原理,咱就能推出来,它能产生不动的力,但是它,产生不了无数个二争力
产生不了无数个二争力,它能产生简单的几个二争力,这样产生不了内力。没有内力的力,它就没有技击的能力,也就是说它过渡不到技击桩。平行的桩不管你怎么站,最终它上升不到技击桩这种可能性。咱们这个食指挑眉桩。
如果你站时间长了,你要真站够了量,它是能够生成技击桩的。混圆桩从原理上来讲,从道理上来讲,它达不到技击桩的这种状态,它不会上升到技击桩的这种程度。
混元桩跟咱们中华武术的桩的区别就在于这儿,浑圆桩怎么站也上升不到技击桩的这种程度。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咱们中华武术是起源于搏斗的,咱们练武术是为了保家卫国,当初就是这么一个目的。最早还真不是说为了修身养性,其实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后来练着练着,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中,最后达到完美了,最终就形成修身了,从而达到那种程度了,发展到那种程度了。这个混元桩不行,因为是平行的,所以它达不到这种程度。
浑圆桩站不成技击桩,因为它没有技击桩的职能,但是我觉得这和佛家的职能有关系。咱们中国武术的食指挑眉桩主要职能是要保家卫国,人家佛家不是,佛家是修行,我对佛不太懂,人家不用保家卫国,佛家是没有保家卫国的职能的,人家就是修行,当然修行也有很多好处,佛家也是一种团结人,使人心能够团结,能够克服困难,这也是为了生存,克服困难的一种很好的宗教的一种信仰。
佛家的修行也是一种人的精神支柱,咱们重点不讨论这个,就说佛家桩跟咱们武术桩的区别。
这种区别就是咱们武术桩是不平行的,不对称的,佛家桩是平行的,对称的。因为咱们有技击的这个职能,人家没有技击的职能,这是佛家桩跟武术桩最重要的区别。我讲这个用处在什么地方呢?咱们把武术桩跟佛家桩对比以后,大家将来在识别桩的时候,就有一个识别的能力了,现在的桩非常多,能出现很多桩,这个桩那个桩,具体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大家可能知道的桩很多,还知道各种心法、各种功法,通过对桩的分类细分,我还得讲第三类桩。通过以上可以看到中国武术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一门儿独立的学科,中华武术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也不是儒家,中国武术是自成一派的,是拳家,根本就和儒释道没关系。
当然任何东西练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都是相通的,那属于哲学,从哲理上说是相通的。但是从内容上看,各门学问都有各门学问单独的东西,就跟数理化似的,数学跟化学,研究到高深的层次,它也相通,但是数学是数学,化学是化学,物理是物理,各门儿学问有各门儿学问的事儿。不能说中华武术就能入道,事实是先有的中华武术,后有的道,不用武术去入道,武术本身就有它自身的东西。
不能因为中华武术失传了,人不懂得中华武术了,就拿儒释道来代替中国武术,我发现现在有这种趋势。当然武术失传了我也承认,但是即便武术失传了,咱们这些武术人应该做的是去研究武术,把武术的东西给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让它成为一门儿独立的学问。
当然它可能跟儒释道在哲理上是相通的,但是咱们必须把中华武术所特有的修身养性、保家卫国这些东西给挖掘出来,把它的特点给弄出来,中华武术的特点跟儒释道是不一样的。
刚才我讲这个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对各种桩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分析识别能力。下面我再讲两点,第一个是练法。咱们大成拳的浑圆桩练法是老先生用食指挑眉桩练法的原理来练的,也就是说大成拳浑圆桩桩的练法来自于食指挑眉桩,不是佛家浑圆桩最早的练法,佛家的混元桩应该有佛家的练法,但是佛家具体怎么练咱不知道,也就是说大成拳的混元桩有可能是两种练法。
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三种练法,咱们大成拳的浑圆桩练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果发现还有别的练法,咱不应该认为是错误的。因为现在我发现有很多中医大夫也站桩,也练混元桩,我不能直接说人家名字,人家练的可能是佛教的桩,跟咱们不一样,咱们不能说人家就是错的。但是有一样儿,中医大夫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在历史上,明朝以前,他们没有自己的桩,都是咱们武术的桩,因为在明朝以前,武术的桩就把中国就给统一了。
要按传统来说凡是中国的东西,包括道家、儒家、中医大夫,当然,官场就不说了只说民间,无论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中医大夫也好、他们站桩要从传统来讲都应该站食指挑眉桩,站中国武术的桩,现实上是不太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武术的桩已经失传了,武术人都失传了,你何必要求道家、儒家、医家非要站咱们的食指挑眉桩呢,现在人家站什么桩都无可非议。
这是第二类的浑圆桩,也就是佛家的桩。
下面我再讲第三类桩。
王老先生说咱们这个食指挑眉桩,是个万宝囊,是个宝库,无常不汇集,什么好东西都在这里边装着呢,这好东西太多了。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咱们这桩的一部分或者拿出一点儿去,就能再创一个桩,或者再创一门学问。实际上,我讲的第三类桩就是这个桩,把咱们中华武术的食指挑眉桩某一部分拿出去,再创造一个桩或者再创造一门学问,这就属于第三类桩。
第三类桩实际上是中华武术桩的一个分支,一个局部,这种桩有很多,现在市面上就有很多桩,它也是咱们中华武术这个桩的一部分,不管它是什么姿势,即便它是平行的,平行的可能就是佛家桩的分支,如果是不平行的,可能是中华武术桩的分支。虽然是平行的桩,它也有可能是中华武术的分支,因为中华武术这里边儿东西很多,它也能够有发展成平行桩这个可能性。
咱们把食指挑眉桩,拿出一点儿弄出去以后,就能发展成一种学问或者一个桩,它都是为某个行业服务的,也都没问题,实践证明也能够有不错的效果。无论是从健身、养生、还是精神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然后我再讲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所以我认为实际上咱们中国对世界上最大的贡献和发明是什么?我觉得有两项,硬刚刚的两项。就是中国的文和武,武就是中国的站桩,食指挑眉桩,还一个就是文,文就是中国的造字,方块儿字。实际上中国武术的桩和中国文字的方块儿字,这才是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最大的发明创造,这纯属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创造,能够创造这个实在是太伟大了,只不过现的世人不认。
现在这种观点不被人接受,实际上中国武术桩跟方块儿字,才是中国人民的老祖宗最伟大的智慧,从咱们心里说是伟大智慧,只不过这两样都已经失传了,中国的造字失传了,
中国武术的桩也失传了。现在中国人还有这么一个趋势,可能现在有些人了解一点儿儒释道,就老想把儒释道放在咱们武术的上边,咱武术只有符合儒释道才是真正的武术。这种思维其实是错误的,咱们武术的桩有咱们中国武术桩的特点,特点就是伟大。
中华武术桩有中华武术桩的道理,虽然失传了,但是不能说它没有道理,不能用别的道理来冒充是中华武术的道理。中华武术它有自身的道理,这个道理很深。
我今天解析桩的细分和分类,就是希望咱们广大桩友,能够对中国的桩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对桩总体上有个认识,这样大家在选择桩、看待桩,看待什么所谓的一些功法心法,什么练法等等,对这些东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对站桩也好,选择站桩也好,都是有好处的。我就是这么个意思。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
来源:京门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