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图书馆:夏日里的“文化绿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1:49 3

摘要: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吕梁市图书馆却以一袭清凉与满室书香,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首选之地。从清晨排队等候的长龙,到座无虚席的阅览区;从启迪心智的读书讲座,到便捷高效的数字服务,吕梁市图书馆正以多元姿态,为市民呈上一道沁人心脾的“夏日文化盛宴”。

图书馆三层,市民在专心致志地阅读手中的书籍。

图书馆一层绘本区,家长正在陪同孩子读绘本。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吕梁市图书馆却以一袭清凉与满室书香,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首选之地。从清晨排队等候的长龙,到座无虚席的阅览区;从启迪心智的读书讲座,到便捷高效的数字服务,吕梁市图书馆正以多元姿态,为市民呈上一道沁人心脾的“夏日文化盛宴”。

清晨七点半,市图书馆门前已排起数百米长队。背着双肩包的考研学子张艳红熟练地拿出复习资料,在队伍中默念知识点:“每天雷打不动七点五十到这儿,馆里空调凉爽,学习氛围浓,从早学到晚效率特别高。”不远处,高中生王宇鹏正和同学畅谈,他笑着说:“这里网络、饮水一应俱全,比在家学习更有动力,七点半来排队都算晚的呢。”

八点半,随着大门缓缓开启,人群有序涌入,瞬间分散至各个区域——儿童绘本区很快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自习区的桌椅迅速被“抢占”,书架间不时有读者驻足翻阅,舒缓的轻音乐与翻书声交织成动人的晨曲。

这座充满活力的“文化绿洲”,不仅提供纳凉之所,更搭建起学习提升的平台。近日,由市记协主办的“记者之家”学习讲座在此开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彬以“漫谈读书”为主题,为我市240余名采编人员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可以无师自通,不可无书自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彬以充满哲思的话语开篇,将读书比作“精神的吃饭”,从经典阅读谈到职业素养,从信息筛选讲到思维培养,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在市图书馆听名师讲座,既能消暑又能‘充电’,这种机会太珍贵了。”一位年轻记者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心得。

为满足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市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边界,让书香触手可及。馆内不仅拥有海量纸质藏书,更搭建起丰富的数字资源矩阵——中国知网、超星电子书、万方视频、博看期刊等数据库覆盖各领域知识,少儿数字资源专区则为孩子们打造了专属学习空间。自助办证机、智能借还系统、电子书借阅机等现代化设备,让借阅流程“一站式”搞定;24小时室外自助图书馆更打破了时间限制,深夜仍有读者在此取书还书。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图书馆已实现电子信息系统统一联网,省域内图书通借通还、资源统一检索,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借阅全省馆藏,真正让“读书无边界”。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阅览区,退休教师陈建国正戴着老花镜研读历史书籍,他身旁的孙辈则在儿童区跟着绘本学认字。“带孩子来这儿,既能让他培养阅读习惯,我也能静下心来看点书,一举两得。”陈建国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因书结缘:备考的学子埋头苦读,职场人利用午休充电,老人带着放大镜品读经典,父母和孩子依偎共读……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在墨香中忘却暑热,收获内心的丰盈。

暮色渐浓,市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离开时,不少读者的背包里都多了几本新书,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这座还未打烊的“精神粮仓”,正以温度与深度,滋养着城市的文化肌理。在吕梁,夏日的清凉不止于空调冷气,更流淌在字里行间;人们的消暑方式,也从单纯的纳凉,升级为一场场与知识的温暖相遇。(记者 木二东)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