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4日,由青岛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12345·青诉即办、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42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次协商活动走出演播室,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推动湿地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维护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3日讯 8月4日,由青岛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12345·青诉即办、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42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次协商活动走出演播室,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推动湿地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开协商,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市民不了解湿地保护知识,会在不知不觉中破坏湿地生态。“海草床由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而形成,和红树林、珊瑚礁共称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成千上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青岛沿海区域有不少海草床,很多市民游客不了解其价值,将海草看作杂草,随手拔掉,让人非常痛心。”周毅认为,在湿地保护宣传中,除了宣传大方向、大概念,还要宣传小细节、小举措,让市民清晰地了解应怎样保护湿地。比如,在宣传滨海湿地保护时,可以着重介绍海草床的作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破坏海草床。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在协商中发言。
周毅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领下,青岛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但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仍然存在,破坏湿地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刻不容缓。《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出台,存在与其不相适应的内容。他建议有关部门结合上位法和自身实际,尽快修改完善《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在此基础上,修订《青岛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并对湿地实行分类分级差别化管理。
“青岛现有的《湿地保护规划》已经到期,建议有关部门加快新一轮规划编制,明确我市湿地范围和保有量。各区市也要与市级规划做好衔接,确保相关规划内容逐项落实。”周毅说。
周毅认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推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青岛湿地类型较多,可以在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的前提下,立足特色,差异化发展生态旅游。例如,在大型湿地公园规划游览区,设置水上游乐、垂钓、徒步跋涉等项目;在远离城区、光污染较少的湿地,开发湿地观星项目,同步发展民宿、露营等特色住宿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居民增收“双赢”。
“有关部门可以整合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康养运动、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如此,游客既能领略青岛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又能体验青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周毅说。
来源: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