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成长密码 绘就多元画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3 09:53 2

摘要:8月7日,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大街社区“青苗成长”托管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暑期非遗课堂的最后一节课——刺绣。作为托管班暑期非遗课堂的“重头戏”,这堂课专门邀请西安市级非遗项目“临潼相桥夏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夏璐璐为孩子们讲授刺绣知识,让孩子们通过一针一线串起传统

当非遗传承人的指尖流转匠心,当千年古树的故事被轻声讲述……社区便成了传承的课堂,让时光的馈赠浸润日常。

非遗进社区 文化共传承

“家乡是什么?”

“是奶奶灶台边飘出的艾草香,是爷爷手里摇了一辈子的拨浪鼓,是老墙上那片风吹雨打也不褪色的剪纸红。”

8月7日,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大街社区“青苗成长”托管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暑期非遗课堂的最后一节课——刺绣。作为托管班暑期非遗课堂的“重头戏”,这堂课专门邀请西安市级非遗项目“临潼相桥夏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夏璐璐为孩子们讲授刺绣知识,让孩子们通过一针一线串起传统与现代,在方寸间感受乡土文化的温度,为传统非遗技艺注入了鲜活的童真活力。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夏璐璐带着珍藏的刺绣作品来到现场:色彩明艳的虎头帽上,金线绣出的“王”字熠熠生辉;精美的鞋垫上,牡丹缠枝纹寓意富贵安康;还有小巧的荷包,绣着“平安”“如意”等寓意吉祥的文字。

“这些都是咱家乡的老物件。”夏璐璐轻轻拿起虎头鞋,“以前咱临潼的娃娃,打小就跟这些物件儿作伴,它们护着娃娃长大,也藏着家乡人的念想。”

“家乡的温度,藏在这些摸得着、看得见的老物件里,一辈辈传下来,就像长辈的手,永远暖乎乎地护着我们。”夏璐璐介绍,以前孩子满月时,奶奶、外婆总要熬几个晚上,把对晚辈的爱,一针一线缝进虎头鞋里、穿在孩子们的脚上。“老虎能驱邪,穿上它,就像家乡的长辈在身边守着,平平安安的。”

在夏璐璐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启刺绣初体验。经过一番尝试,大家逐渐掌握了“回针绣”“锁链绣”等绣法技巧。“原来刺绣不是慢工出细活那么简单,还要屏住呼吸、掌握技巧,才能让针脚整齐。”11岁的焦韵雯举着自己做的半成品手帕,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非遗不是锁在博物馆的静态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美学、走向未来的文化瑰宝——今天孩子们绣下的一针一线,就是明天临潼文化的根与魂。”夏璐璐说。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不仅承载着一方水土孕育的集体记忆,更凝结着世代相传的个体智慧。这个暑期,骊山街道东大街社区“青苗成长”托管班开设非遗系列体验课程,以“我和我的家乡——非遗课的温暖重逢”为主题,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

社区“青苗成长”托管班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打造了“一核多元”的非遗体验矩阵:“脸谱”绘制秦腔人物的家乡性情,“剪纸”裁剪红纸里的家乡祝福,“瓷画”描绘釉色里的家乡风光,“中医小课堂”“青苗”识家乡百草,“泥塑”捏出心中家乡模样……

“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奶奶的绣花鞋、妈妈的艾草香囊都是宝贝。”参加活动的孩子申泽若仪说,通过社区的“青苗成长”托管班,明白了爷爷奶奶传下来的手艺、味道、法子都是家乡的“密码”,藏着很多温暖的故事。

“通过亲手触摸传统技艺,孩子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慢慢理解了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与情感寄托。”社区居民张小娜表示:“孩子回家后主动要学绣手帕,还说要把作品送给外婆——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让孩子们从小系统了解非遗、深入认识非遗,才能让这些珍贵的老手艺、老文化真正在年轻一代心中扎下根来。”东大街社区党委书记魏改介绍,这个暑假,社区推出7期暑期非遗课程,既是响应文化传承时代需求、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有益尝试;也是创新青少年教育形式,推动本土非遗活态传承,让地方文化根脉得以延续的具体行动。(记者:王三合)

古树科普进社区

8月11日,临潼区秦保局联合骊山街道西大街社区,为社区暑期“萤光童行”公益课堂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古树探秘之旅”。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棵侧柏已经有1300岁啦!”课堂伊始,工作人员用一张张照片,将孩子们带入了秦岭深处的世界:苍劲挺拔的银杏、盘根错节的侧柏、冠盖如云的国槐……这些照片讲述着古树与秦岭的千年传奇。在随后的“护树行动”环节中,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古树是秦岭的“绿色史书”,更是城市的“活档案”,号召孩子们要自觉当好小小“宣传员”与“守卫者”,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人,大手拉小手一起守护绿色家园。

“这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自然之窗,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敬畏生命、守护秦岭的种子。”据主办方介绍,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保护古树宣传活动,号召全民参与保护古树行动,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持续生根发芽。(记者:蒋冬梅)

社区搭台助力孩子们“触摸”星辰梦想

8月12日,临潼区骊山街道西大街社区联合代王街道代东社区,组织40余名孩子来到航天771所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弘扬航天精神 筑梦科技未来”主题实践活动,播撒崇尚科学、逐梦航天的种子。

活动现场,讲解员带领孩子们依次参观了“缘起”“奠基”“成就”“初心”“追梦”五个展厅,生动讲解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中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史。孩子们专注地聆听,深刻感受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眼中闪烁着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对科学的向往。

除了沉浸式参观,孩子们还通过互动式体验、情景化学习等形式,感受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大,让科技报国的理想在心中悄然扎根。

孩子们纷纷表示,听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航天精神,长大了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发社会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学共育机制,在丰富辖区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组织方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贾浅浅)

来源:临潼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