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黎明,日出前一小时。蔚蓝的珊瑚海静悄悄的,呈现出大战前那种特有的宁静,不过表面的宁静掩盖不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毕竟从将军到普通的士兵,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列克星敦”号上的飞行员很早就起床了,大战在
5月8日:航母对航母
5月8日黎明,日出前一小时。蔚蓝的珊瑚海静悄悄的,呈现出大战前那种特有的宁静,不过表面的宁静掩盖不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毕竟从将军到普通的士兵,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列克星敦”号上的飞行员很早就起床了,大战在即,几乎没有人能睡一个好觉,机械师们则开始为今天早上将要担负侦察任务的飞机做最后的飞行前检查...
基于7日收到的各种情报,弗莱彻少将判断敌人应该至少有2艘航母,或许有3艘或更多。不过,由于少将一直依赖的岸基侦察机迟迟没发来准确的敌情通报,所以对敌人的动向只能推测,却无法核实,因而并无充分把握。所以今天早上的搜索侦察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是否能先敌准确发现将成为这次战役胜败的关键。弗莱彻少将与菲奇少将商议后(前者已经准备将今天的空中作战指挥权交给经验相对丰富的后者)决定采取360度全扇面搜索,以求确保能发现日本舰队,不过在搜索半径上则有所区别:对于南面的搜索半径设定为125~150海里,因为日军绕到美舰队背后偷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重点方向的搜索半径则为200海里。4点25分,“列克星敦”号转向顶风方向,12架隶属于VS-2飞行中队,6架隶属于VB-2飞行中队的SBD-3离舰起飞,就像射线般向四周散开,各自飞向预定的方向….…
列克星数号CV-2。列克星敦级设计之初为战列巡洋舰,因受海军公的的影响而改为航母,共建列克星顿,萨拉托加
6点20分,向东北方向搜索的约瑟夫·史密斯海军少尉(隶属于“列克星敦”号上的VS-2飞行中队,飞机编号2-S-2)在飞完225海里的规定航程后,又飞了一段90度的直角航线,才开始返航。少尉的严谨终于获得了回报,在返航航线上只飞了25海里就从云隙中发现了日军编队,其中包括2艘航母,这正是美军连日搜寻的MO机动部队!兴奋不已的史密斯立即激动地用无线电报告:“在编队东北方,距离175海里,发现敌航母2艘,巡洋舰4艘,航速20节,航向南……”正在附近飞行的侦察轰炸机中队中队长狄克逊少校也闻讯赶来,透过大块羊毛状低云下飘移不定的柱状雨幕,补充了史密斯漏报的敌舰位置:“敌舰方位南纬11度51分,东经156度4分。”
此后,为了进一步掌握日舰队动向,并引导美军攻击队(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不依靠引导攻击队很容易丢失目标).狄克逊少校一直在日舰队上空盘旋,隐蔽在云层中,监视着日舰并不断用无线电把日舰的详细动向发回美特混编队,狄克逊少校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与机上的电讯员密切配合,利用各种巧妙的机动摆脱日机的攻击并抓住机会反击,其飞机虽多次被击中并起火,但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安全返回了母舰,少校这种镇定自若的奋战精神是全体盟军参战人员英勇行为的具体体现。就在美舰发现日舰后的两分钟,6点22分,“约克城”号的无线电室截听到了日军侦察机拍给日舰队的报告,报告称发现了美大编队,内有大型和中型航母各1艘……
两军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战斗警报,全员待命,关闭水密门”,“列克星敦”号上的广播开始不断发布着战斗命令。舰上的飞行员开始奔向待机室听取任务讲解,地勤人员则准备为飞机发动机预热,所有水密门全部关闭,并派专人看管。“约克城”号上同样也是一片忙碌:作为战时食品的10000多根巧克力糖果棒已经发放下去,军医官和护士开始准备手术用具和战伤药品,全员进入战斗状态。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不过由于弗莱彻少将希望等得到其他侦察机的报告后把兵力用于一个方向,集中力量攻击日本人,所以迟迟没有下达攻击命令。直到7点07分,当他确信周围再无其他日舰活动后,才终于下达了突击机群起飞的命令。飞行员们随即迅速抄下待机室黑板上的飞行资料,夹着飞行图板奔向各自的飞机,甲板上待命起飞的飞机早已被推到了各自的起飞位置上,工作人员也已各就各位
7点15分,“约克城”号首先发出39架作战飞机,计有:F4F-3“野猫”6架、SBD-3“无畏”24架(其中侦察轰炸机7架,俯冲轰炸机17架,由于目标明确全部 SBD均挂载1000磅航空炸弹)TBD -1“蹂躏者”9架。39架作战飞机分为2个战术编队,战斗机分队一部及全部24架SBD-3为一队,战斗机队另一部及全部鱼雷机分队为另一队,一齐向日舰扑去。15分钟后,9架F4F-3、4架SBD-3侦察轰炸机、18架SBD-3俯冲轰炸机及12架TBD-1鱼雷机也从“列克星敦”号上起飞并加入了攻击,这部分飞机共分成了3个战术编队:其中3架“野猫”掩护俯冲轰炸机编队,2架掩护侦察轰炸机编队,剩余的4架则掩护鱼雷机编队。至此全部82架美机共分为5个战术编队先后杀向MO机动部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会战的最高潮就要到来了。
依据狄克逊少校在返航之前不断发回的敌舰动向,8点30分,“约克城”号的24架SBD-3“无畏”首先抵达了日舰队上空并于云层中发现了日本舰队。此时日本舰队上空浓云密布,天气十分恶劣。编队指挥官伯奇少校决定吸取攻击“祥凤”号时的宝贵经验,暂时不发起攻击,等鱼雷机队到达战场后再发动协同攻击。8点56分,在17000英尺高空的浓云中隐蔽盘旋了大约半小时的伯奇终于等来了由泰勒少校指挥的VT-5分队的9架鱼雷机和担负掩护任务的由麦卡斯基海军上尉指挥的4架F4F-3战斗机。
2位队长商议后,决定同时从高空和低空发起协同攻击。此时的日舰队呈不规则队形,“翔鹤”号与“瑞鹤”号已经散开,“翔鹤”号位于东北方,“瑞鹤”号则处在西南方,2舰各有2艘重巡洋舰作为贴身保护,“那智”号及“羽黑”号负责掩护“瑞鹤”号,8号早上才与MO机动部队会合的“衣笠”号与“古鹰”号则负责掩护“翔鹤”号。眼见美机数量较多,难以抵挡,经验老道的“瑞鹤”号立即加速向前方的积雨云区前进以隐蔽行踪。而处于东南方的“翔鹤”号则犯了与“祥凤”类似的错误,开始转向顶风航行,企图放出更多的战斗机,抗击美机进攻。
翔鹤号。翔鹤级舰队航母共建2艘(翔鹤、瑞鹤),因较为实用而被称之为日本海军的"理想航母”。
9点整,美军的协同攻击开始,指挥VT-5的泰勒少校飞行经验十分丰富,曾是海军的飞行教官并先后驾驶过多种机型,他把手下的9架“蹂躏者”分为3个小队从东南方低空杀向“翔鹤”号。激烈的战斗瞬间爆发,麦卡斯基的4架“野猫”拼死缠住前来拦截的零式战斗机,泰勒的鱼雷机则抓住机会继续向“翔鹤”号逼近。就在此时,美机正前方的海面上忽然腾起了一股股巨大的水柱,这些水柱对快速掠过的飞机将产生重大威胁,这是日本人使用重巡洋舰上的203毫米主炮对海平射造成的,大口径炮弹落水爆炸时会引起巨大的水柱。无奈之下,泰勒只好下令在1400米的距离上发射鱼雷。
结果,因发射距离较远加上“翔鹤”号不断做S型机动回避,鱼雷攻击全部失败,没有一发命中。所幸轰炸机很快取得了战果,由伯奇指挥的SBD-3从17000英尺高空以70度角直冲而下。日军的高射炮火相当猛烈,八九式高炮炮弹爆裂后产生的碎片布满了天空,而九六式高射机关炮的炮手们也抓住一切机会向逐渐逼近的美机拼命射击。冒着猛烈的炮火,伯奇少校一马当先飞在最前面,其后是他的僚机乔根森海军少尉。
在2500英尺的投弹高度,飞行员们对准“翔鹤”号纷纷推动了节流阀,一枚枚1000磅航空炸弹呼啸而下。正在做S型机动回避的“翔鹤”号立即被近失弹产生的水柱包围了。9点5分,母舰前部发生剧烈震动,全舰也跟着抖动起来。被装有700磅高爆炸药的航空炸弹击中的前甲板左侧一带严重损坏,两舷的锚掉入海中,飞行甲板前部翻卷,一号升降机卡死,航空机起飞不能,航空汽油舱破损导致航空汽油外泄并引发大火。
“前部甲板被爆弹命中,大破,焰上(起火)。”报告飞快地传到了舰桥。不过,没等损管指令完全下达到位,9点6分,飞行甲板尾部又传来一声巨响,那里也被击中了。一时间,舰艉部黑烟滚滚,火光冲天。弹着点附近的第11号高射机关炮炮台完全被摧毁,景像惨不忍睹,机关炮炮手的尸体重叠在一起,甲板上还散落着各种人体残骸,后部机库外侧的整备修理车间也被破坏。至此“翔鹤”号已经完全丧失了航空作战能力。不过,日舰队打出的猛烈炮火也给美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不少飞机都是带着累累伤痕艰难地返回的。
隶属于“约克城”号VF-42飞行队的2架“野猫”正从受上起火的“翔鹤”号上空掠过
从“列克星敦”号上出发的攻击队由于天气恶劣加上通信联络不畅到达战场上空时已经是9点20分了,而且能够用于攻击的只有奥尔特中校率领的4架SBD-3侦察轰炸机,布雷特少校指挥的11架TBD -1及负责掩护的6架F4F-3而已,其余的飞机或是因为在雨雾中迷航无法找到目标或是因为自身机械故障而放弃攻击返回了母舰。此时日舰队所在地区的天气依旧没有好转,这些历尽艰难才到达的美机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日本舰队,只好以方形编队搜索附近海面。
当他们穿过一片浓积云时,遭到了警戒的日本战斗机的拦截,奥尔特中校知道离日本航母不远了,他命令护航战斗机迎上去并尽可能拖住日本战斗机,自己则和布雷特带领轰炸机和鱼雷机继续搜索前进,终于他们发现了1艘受伤的航母--正是“翔鹤”号及其护航舰只!飞行员决定立即发起攻击,这又会是一次英勇无比的行战行动,每一位飞行员都十分清楚,15架飞机要完成这样的攻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现在这就是全部可动用的力量,每个人都怀着悲壮的情绪投入了战斗。
战术还是协同攻击,确定目标为敌航母后,9点40分,布雷特的飞机第一个从1800米的高空盘旋而下,10架“蹂躏者”紧随其后。1500米,1000米,800米……高度不断降低,到达攻击高度后,冒着日本人猛烈的高射炮火,鱼雷机队一分为二,呈扇面展开,9架瞄准“翔鹤”号右舷,另2架则绕到左舷以便实施两舷夹击,11发鱼雷几乎同时投下。但由于MK13型鱼雷航速较慢,结果仍同“约克城”号的鱼雷机队一样,所投下的鱼雷全部被“翔鹤”号机动归避。
当布雷特的中队攻击时,奥尔特的侦察轰炸机也在俯冲,而且都很幸运,没有碰上高射炮火,航母上的炮火都被布雷特的飞机吸引过去了。他们快速俯冲到760米的高度上投弹,奥尔特机组所投的1000磅炸弹准确地命中了“翔鹤”号舰桥右后方。“翔鹤”号上再次升腾起一股浓烟,炸点附近的甲板上碎片遍布,一片狼籍。正在舰桥右下方的1号防空机关炮炮台上战斗的士兵,除了射手以外全部被爆炸的气浪掀到海中,炮台上也只剩下了一只手在船舷上吊垂着的射手的尸体了。
至此,“翔鹤”号共被命中1000磅炸弹3枚,近失弹8枚,战死舰员109人,重伤和轻伤者合计114人。虽说仍具备航行能力,不过由于飞行甲板前部已经卷起加上损管措施不力导致飞行甲板后部的火势也一直无法控制,航空作战能力完全丧失,继续留在战场已经不能发挥作用。无奈的高木少将只好命令“有明”号驱逐舰掩护“翔鹤”号以30节高速北上脱离战场,其发出的攻击队则由“瑞鹤”号负责接收。10点22分,结束攻击的美机开始返航。鱼雷机编成了密集的防御队形,紧贴着海面飞行,在鱼雷机的上方有零式战斗机前来阻截。布雷特遂命令鱼雷机上的无线电兵使用自卫机枪集中火力射击日军领队长机,以打乱日机队形。密集的火力迅速将2架日军长机打落,其余的日机立即乱了队形,布雷特的机群则抓住机会摆脱了日本飞机的追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终于返回了母舰。
不过,奥尔特中校的侦察轰炸机编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攻击结束后,他们与仅存的2架战斗机会合后开始返航,可没等脱离敌舰队所在的水域就遭到了数倍于己的零式战斗机的攻击。2架“野猫”迎上前去与零式战斗机拼死缠斗,但很快就被击落了。失去掩护的侦察轰炸机也被击落了3架,只有奥尔特中校一个人驾驶着已经重创的飞机脱离了,此时他的油料已经不多,自己和同机的无线电员也都受了重伤,中校用无线电联系上了“约克城”号:
约克城号:最近的陆地在两百英里开外。
奥尔特:我们永远到不了那里。
约克城号:靠你自己了.祝你顺利。
奥尔特:请向列克星敦号转达。我们把1颗1000磅炸弹丢到1艘军舰上了。敌人的战斗机飞来了,我改向北飞行。请告诉我是否收听到我的话?
约克城号: 收听到了。靠你自己了。将转达你的话。祝你顺利。
奥尔特:好,再见。我们的1颗1000磅炸弹击中了1艘军舰!
这是人们最后一次听到奥尔特中校的声音……
(待续.…)
来源:心如止水H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