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闽东之光” 福建宁德以文化聚侨心、传乡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20:15 1

摘要:12日,“侨见宁德”——“侨连古今·文化寻根”活动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霞洋村举行,以文化寻根为主线,组织新老归侨对话交流、体验非遗,增强侨界人士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2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12日,“侨见宁德”——“侨连古今·文化寻根”活动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霞洋村举行,以文化寻根为主线,组织新老归侨对话交流、体验非遗,增强侨界人士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图为参观了解彭鼓制作技艺。吕若萱 摄

竹钉鼓,也称彭鼓,于2022年被列入宁德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走进有着“闽东制鼓第一村”美誉的霞洋村,浓浓的彭鼓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石砖瓦房、一条条蜿蜒小道以及沿溪景观两岸,装饰着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彭鼓,别有一番风味。

制鼓身、牛皮处理、蒙鼓面、上红漆……制鼓工坊内,宁德侨界人士在“竹钉鼓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彭赵速的指导下,亲手体验彭鼓制作过程,感受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非遗的魅力。

“鼓,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宁德市侨界传统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陈赞喜说,可以通过海外侨胞将此次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柘荣的非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宁德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副会长黄曙英说,霞洋村自然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建议将彭鼓文化和现代文创、文旅活动相结合,举办彭鼓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更好地推动技艺传承,并以此为载体吸引更多侨胞、乡贤返乡,助力家乡发展。

图为参观柘荣特色非遗展区。吕若萱 摄

柘荣特色非遗展区内,侨界人士驻足流连,感受剪纸如蝶翼般的轻盈、紫砂壶器的匠心独运、香道的雅致意境、提线木偶的栩栩如生以及高山白茶的茶香韵味。

“对于在城市长大的新生代侨胞,很少有机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宁德市新侨人才联谊会理事张慧说,这次活动让她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根源,增进了对“根”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宁德市山海兼备、人文锦绣,山的雄奇、海的富饶在此交相辉映,是中国东南沿海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除却山水之外,宁德市更是文脉绵长,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熠熠生辉的“闽东之光”。

以文化聚侨心、传乡情。此次活动由宁德市侨联指导,宁德市华侨历史学会、市新侨人才联谊会、市侨界传统文化联谊会共同主办,柘荣县侨联协办,宁德市侨智驿站承办。

“中华文化是侨界人士共同的根脉与情感纽带。”宁德市侨联主席陈卫良表示,当前,宁德市正开展“弘扬‘闽东之光’,建设文化强市”专项行动,市侨联将持续以文化为魂、以文润侨、以侨为桥,搭建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发挥侨界人士的独特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图为观看“闽东制鼓第一村”霞洋村宣传片。吕若萱 摄

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柘荣县华侨华人分布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柘荣县侨联以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致力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以文化聚侨心、传乡情,借侨胞之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据介绍,柘荣县侨联举办了中秋联谊、端午助振兴等10多场活动,让侨胞感受家乡的节日氛围,滋润侨胞心田;组织200多位侨胞参与剪纸、点茶等活动,并推动非遗走进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发挥海外力量宣传非遗及传统文化,凝聚侨胞情感;根植乡土文化,协同举办游氏仙姑信俗活动、马仙信俗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侨台人士回乡并助力家乡发展。

柘荣县侨联主席黄旭华表示,将持续做深“文遗兴侨”,让非遗、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结合起来,拍摄多语种的纪录片和短视频,借侨胞的新媒体平台扩大海外影响,让柘荣非遗能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完)

来源:中新宁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