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时光病例|从临床实践看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在食管癌CACS管理中的优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20:01 1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过去10年里,在主要肿瘤死因中位居第4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26%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过去10年里,在主要肿瘤死因中位居第4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26%1。由于食管独特的解剖位置,疾病本身导致的吞咽困难以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引发的消化道毒副反应,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进而引发进行性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2。临床调研显示,食管癌患者中恶病质的患病率高达51.4%34,还会显著缩短患者的总生存期,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本期报道一例食管全段鳞癌继发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chexia Syndrome,CACS)的临床病例。患者在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恶心及进行性食欲减退,并伴随显著的体重下降(6个月内下降20%),经系统评估后诊断为CACS恶病质期。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口服纳米晶型甲地孕酮混悬液进行针对性治疗。用药后,患者食欲显著改善,治疗3个月后体重增长9kg(增幅18%),同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升高。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病例通过规范的诊断流程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CACS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病例介绍

基本资料

性别&年龄:男,68岁。

现病史:患者于2024年5月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至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显示:1、食管全长存在新生物;2、贲门部位发现新生物,伴糜烂灶;3、慢性萎缩性胃炎(II级)。胃镜下病理检查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P40(+) 阳性,PD-L1(Ventana平台)CPS=15。PET/CT检查显示食管全段管壁不同程度增厚,并在右侧锁骨上下区及纵隔2R区观察到多发高代谢淋巴结。

疾病诊断

食管恶性肿瘤(全段食管低分化鳞癌 cT4aN2M0 IVa期 PD-L1 CPS15);

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右侧锁骨上下区、纵隔)。

治疗经过

病例小结

1.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诊断

本病例为68岁男性患者,主要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全段食管低分化鳞癌cT4aN2M0 IVa期)伴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恶心及进行性食欲减退,经厌食-恶病质功能评价量表(A/CS-12)评估得分为27分(<37分提示存在显著食欲减退)。患者体重50kg,身高169cm,体重指数(BMI)为17.5,近6个月内体重下降20%(由62.5kg降至50kg)。体力状态评分(ECOG)为1分。经系统评估后诊断为CACS恶病质期

2.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治疗

患者自2024年6月3日起开始口服纳米晶型甲地孕酮混悬液,每日1次,每次5ml。用药后,患者食欲显著改善,摄食量逐步增加,体重呈现快速且持续的增长趋势。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重由50kg增至59kg,增幅达18%,BMI:20.7。同时,营养相关指标显著改善:白蛋白由30.2g/L提升至49.6g/L,前白蛋白由92mg/L升至200mg/L,血红蛋白由8.9g/L恢复至10.6g/L。经过1年的治疗,体重增加了15kg,增幅达30%,BMI:22.8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专家点评

专家观点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期干预厌食的关键意义

癌性厌食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研究表明,癌性厌食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总生存期。大规模临床数据显示,与没有厌食症状的患者相比,厌食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且随着厌食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总生存期呈递减趋势,最大中位生存期差异可达56.21个月(95% CI:43.88-68.44)5。癌性厌食导致的体重丢失同样可影响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纳入了10,853例癌症患者,基于体重减轻百分比和BMI构建了预后分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患者体重丢失超过5%且BMI低于18.5时,即使采用最佳抗肿瘤治疗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也仅为4-5个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BMI>22)其中位生存期可达14-20个月,较BMI<18.5的患者延长3-5倍6。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BMI<18.5患者群体的临床脆弱性,提示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此类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本病例中,患者因长期食欲不振,导致体重持续下降,近6个月内体重下降20%,BMI已降至17.5,且伴随伴随多项营养指标的异常。同时,患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和免疫功能抑制等临床表现。这些临床特征体现了癌性厌食对患者全身状态的巨大影响。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2025版《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提出,应将CACS的治疗窗口前移至疾病早期的厌食阶段,强调早期干预的临床重要性4。指南特别指出,逆转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应作为核心治疗方向,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4。通过早期干预厌食症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更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为癌症患者的“粮草”保驾护航。

专家观点二

全新一代纳米晶型甲地孕酮为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甲地孕酮是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的CACS治疗首选药物4,7,8。然而,传统剂型的甲地孕酮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受到明显限制9。为解决这一难题,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应运而生,该制剂采用先进的纳米晶技术进行剂型创新,通过将药物粒径减小至纳米级别,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实现了甲地孕酮制剂的全面升级10。相较于传统剂型,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具有多重临床优势:其作用机制并非单纯增加体重,而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包括系统性抗炎、激活食欲中枢、促进合成代谢等11,12。这些综合效应不仅有助于对抗厌食及体重丢失,更能显著增强患者对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为后续抗肿瘤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在本病例中,患者持续使用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后,其抗肿瘤疗效评估维持在部分缓解(PR)状态,同时食欲、体重及BMI等关键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这一治疗过程体现了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通过"改善食欲→促进体重恢复→延长总生存期(OS)"的良性循环,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贺宇彤,等.2013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估计[J]. 中华肿瘤杂志.2017;39(4):315-320.

2. 李涛,等.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7;4(3):272-279.

3. Li X, et al. Precision Nutrition.2022;1(1): 10.1097.

4.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2025年版).

5. Quinten C, et al.Lancet Oncol. 2009 Sep;10(9):865-871.

6. Martin L,er al.J Clin Oncol. 2015 Jan1;33(1):90-99.

7. NCCN 姑息指南(2024 v1).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5;52(02):67-7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

10. Li Y,et al. Arch Pharm Res. 2015 Oct;38(10):1850-1856.

11. Fedotcheva TA. Sovrem Tekhnologii Med. 2021;13(1):93-106.

12. Argilés JM,et al. Clin Nutr. 2013 Jun;32(3):319-24.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

处方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撰写:Myka

审校:Myka

排版:Kenken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