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这里开幕,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和官员齐聚一堂,创下历届规模新高。这次赛事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运动会,涵盖34个体育项目,256个小项,从水上救生到攀岩,从旗帜足球到柔术,应有尽有。运动员们不光在赛
2025年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这里开幕,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和官员齐聚一堂,创下历届规模新高。这次赛事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运动会,涵盖34个体育项目,256个小项,从水上救生到攀岩,从旗帜足球到柔术,应有尽有。运动员们不光在赛场上拼劲十足,场下也开始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尤其是荷花池批发市场,成为他们意外的热门打卡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市场里便宜实惠的商品,加上本地人热情的服务,让这些外国选手觉得像回家一样自在。
赛事刚开始没几天,运动员们就利用休息时间四处转转。荷花池市场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地,摊位超过1.5万个,卖的东西从衣服鞋子到家居用品,再到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一应俱全。价格低廉是它最大的卖点,很多小店都是给成都周边小商贩供货的源头。外国运动员一来,就被这种接地气的氛围吸引住了。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选手特别多,因为入境政策便利,从7月起,成都航空口岸的外国人数量同比涨了58.5%。他们买的最多的是熊猫周边产品,比如毛绒玩具、明信片,还有蜀绣衬衫和茶叶。这些东西不贵,还能带回去当礼物,实用又纪念意义强。商家们也聪明,销量同比提升18%左右,赶紧补货,准备双语标签方便沟通。
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暖人的。成都为了迎接这些国际客人,从8月3日起,在金荷花和大成市场这些重点区域安排了双语志愿者和服务小组。他们不光帮忙翻译,还导购,解答问题,甚至递杯热茶解暑。志愿者们穿着统一制服,手拿小册子,从早忙到晚,确保每位运动员购物顺利。这样的细节,让外国选手感受到城市的包容性。不是那种高大上的接待,而是实打实的贴心帮忙。举例来说,阿塞拜疆的排球队员在市场买空气炸锅,和老板讨价还价,志愿者在旁协调,最后满载而归。大家都说,这种体验比单纯买东西更有意思,它拉近了文化距离。
除了荷花池,大熊猫基地的纪念品店也热闹非凡。运动员们排队买功夫熊猫周边,当成礼物带回家。世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同样受欢迎,徽章、钥匙链这些小物件,设计融入了成都元素,像绽放的芙蓉花和熊猫图案。整个赛事期间,成都推出六大主题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大家逛景点、吃美食。104个景区对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免费开放,包括九寨沟和峨眉山。持有赛事门票还能在本地餐厅、酒店和博物馆享折扣。这种组合拳,不仅促进消费,还让体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说起吸引力,成都的便利政策功不可没。赛事前,城市优化了入境流程,机场有专人引导,提供地图。志愿者在口岸值班,帮助适应环境。这样的准备,让运动员觉得安心。泰国选手买辣酱罐头,马来西亚人挑茶叶,新加坡运动员选文具,这些举动反映出他们对本地生活的兴趣。市场氛围活跃,货物色彩斑斓,摊主们忙着打包。运动员通过这些互动,体会到市井的乐趣。带走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对成都的记忆,比如蜀绣的质感,或者讨价还价的过程。
赛事规模大,准备工作也细致。从2024年起,成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1300亿元,体育消费增长13%到750亿元。举办世界运动会,进一步助推经济。社区活动从去年11月启动,推广飞盘、射箭等项目,覆盖600多个小区,吸引12万人参与。学校也引入公园跑酷、曲棍球,惠及120所机构。这种普及,让本地人更了解非奥项目,也为赛事造势。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赞叹成都的专业性和承诺,强调赛事将展示中国风格和成都特色。
运动员们在赛场外走进市场,这种交流比宣传更有效。它展现了中国的城市不只高楼大厦,还有让人放松的生活气息。商品成为桥梁,真诚的服务是关键。当外国选手拎着袋子,对镜头竖大拇指时,他们认可的不只是东西,而是城市的活力。泰国运动员的孩子可能拿着熊猫玩偶问中国,马来西亚选手会炫耀刺绣衬衫的故事。这些物件,跨越国界传播故事。
成都的包容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火炬接力从7月26日开始,在三星堆博物馆启动,途经德阳和眉山,11公里路线,120名火炬手,包括金牛遗址和熊猫基地。火炬设计融入艺术形式,象征和谐。开幕式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水上滑雪运动员徐露和阿鲁·夏博点燃主火炬,结合火与水元素,寓意冲突可调和。这样的创意,让赛事更有文化深度。
志愿者培训到位,场地检查完成。27个比赛场馆中,18个是现有设施,9个临时搭建在公园湖边,节省成本。运动员村不开设专用村,而是利用现有住宿,体现节俭。德国大使见到本国选手,祝贺他们在水上救生项目拿下2金4银1铜。这样的互动,增强国际友谊。
来源:锵锵文史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