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松滋:1161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 解锁亮眼成绩背后的法治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17:02 2

摘要:在松滋市的田间地头、社区小巷,活跃着一支身穿红马甲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用乡音传递法治温暖,以乡情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松滋市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1161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800余起,为基层治

在松滋市的田间地头、社区小巷,活跃着一支身穿红马甲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用乡音传递法治温暖,以乡情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松滋市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1161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800余起,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解锁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的法治密码。

“一村一队”配强力量

“以前村里闹矛盾,要么吵架、要么上访。现在有了‘法律明白人’,大家都在自觉地学法,邻里互助,心气都顺了。”南海镇裴家场村的邓山俊,是村民信赖的“普法专家”。一辆摩托车、一面红旗、一支喇叭是他的标配,他在超市经营点、防汛哨所、老百姓家门口宣讲法律、政策和典型案例,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邓山俊工作现场(左图中间、右图右一为邓山俊)

松滋市以“每个村(社区)至少3人”为标准,精选党员、村干部、退役军人等组建“法律明白人”工作队,形成了覆盖全市276个村(社区)的“五员一体”法治服务网络:以定分止争为宗旨的矛盾纠纷“调解员”、以普法惠民为使命的法律政策“宣传员”、以法治育人为目标的法治活动“组织员”、以规范治理为要求的法治创建“监督员”、以服务民生为导向的法律援助“联络员”。通过“法律明白人”多元角色协同发力,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法律知识广泛传播、法治活动深入开展、村规民约执行到位、法律援助精准对接。

目前全市“法律明白人”中党员占比68.1%,高中以上学历达50%,35岁以下青年占比35%,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通过“两推三审一报备”机制严格遴选,5年来动态调整50余人,确保队伍“能进能出、常建常新”。

“一周一访”主动排查

5800余起矛盾化解在“萌芽期”

“多亏肖主任每周来走访,不然我这腿伤赔偿真不知道咋办!”纸厂河镇三岗村村民肖某某务工受伤后,“法律明白人”肖亚军主动上门,联动司法所促成企业赔偿16.4万元,给这起纠纷圆满画上句号。

肖亚军工作现场(左三为肖亚军)

松滋市建立“法律明白人”常态化走访机制,形成每周“摸排-化解-上报-研判”闭环链条。斯家场镇小堰垱村村民梅某因道路硬化问题与邻居争执不下,还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法律明白人”赵勇接到消息后,顶着烈日现场测量道路边界,提出“各让一步”的硬化方案,经三次深度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这起纠纷的详情也同步上报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市综治中心,成为当周平安建设研判调度会的典型案例。

松滋市形成了“综治中心+‘法律明白人’”联动模式,每周四下午进行“视频研判”,由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及全市17个乡镇(街道)参加,2024全年累计召开研判调度会46次,分析矛盾纠纷2000余件,真正实现了“小事解决在村头,大事控制在镇头”。

研判调度会现场

“一案一策”精准调解

98%成功率背后的“土办法”

“调解不能光讲法条,得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杨林市镇“法律明白人”冉艳运用“面对面+背靠背”结合的方式,5年来成功调解纠纷120余起。

针对八宝镇周某与刘某长达5年的园田纠纷,“法律明白人”在镇专班支持下三措并举:人民调解,听取诉求疏导情绪;司法调解,释法明理分析利害;行政调解,专班入户联调联解。最终,这起“民转刑”风险极高的积案圆满化解,成为我市“三调联动”的经典案例。

“法律明白人”为每起纠纷量身定制“解纷菜单”:刘家场镇柳林冲村谱好“情理法三步曲”,杨林市镇台山村“以案说法做借鉴”,南海镇牛食坡村建立“纠纷预警包案跟踪”机制。2024全年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8%,“一桩纠纷一套办法”成为松滋调解的鲜明特色。

冉艳工作现场(左一为冉艳)

“一月一训”提能砺为

微课+实战锻造“乡村法律通”

“每天上午8:30至9:30,下午4:00至5:00,我们每期节目的音频同步在村村响时段播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小松说法,与您一起做一个懂法、知法的实践者,保护您的权益。”松滋市司法局开设的“小松说法”音频栏目,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播出40期。抖音普法视频也深受群众欢迎。

松滋市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培训模式。线上以“松滋司法”公众号为核心平台,发布“小松说法”“以案释法”等学习内容,联动全市相关部门新媒体,形成特色普法内容供给链,如公安局制作《松小憨被骗记》反诈短剧,城管局推出“行政强制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学习园地”,民政局打造线上“民政讲坛”等。

线下由市司法局发布《月度学习提示》,重点学习征地补偿、婚姻家庭等热点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法官、律师开展《民法典》等专题面授,年度人均参训超12课时。安排“法律明白人”到“哦荷啦工作室”“小明调解工作室”等实践基地跟岗宣讲和调解,提升实战能力。

培训成果直接转化为服务效能:普法宣传更接地气,通过大喇叭、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民情民意收集更精准,依托小区幸福驿站等场所及时掌握民生诉求;民生实事办理更高效,精准对接需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法律明白人”赵海涛,收集民意后推动落实,为老年人舞蹈场地加装照明设备,改造幸福驿站建设老年活动室,完成小区路灯升级和外墙维修,还自创普法短视频,化身“抖音普法达人”,收获社区居民点赞好评。

“一年一晒”激发活力

亮绩评议催生“法治先锋队”

为让“法律明白人”干得有劲头,松滋市建立“履职清单公示+群众满意度测评+实绩晾晒”的评议激励机制。每年度评选“调解能手”“普法先锋”,优秀者获荣誉证书。五年来,评选出85名市级标杆“法律明白人”成为乡村“法治明星”。

“小岗位”书写“大文章”:自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新增“法律明白人”400余名。市委评选的雷井口村、桃岭村、蓝天社区等10篇优秀村规民约在全市广为传诵,13个“移风易俗先进村(社区)”引领乐乡大地文明新风。其中,姜家岭村以“不比做屋,只比读书”的质朴理念涵养乡风,培育出13名博士,赢得“荆州博士第一村”美誉。通过持续整治高价彩礼、赌博等陈规陋习,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和社会风气向好发展。王家桥镇、杨林市镇、南海镇被命名表彰为首批“平安荆州建设示范乡镇”,新江口街道杏花村社区被评为省级“法治建设示范点”,南海镇牛食坡村更是从“信访大村”蜕变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从“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松滋市“法律明白人”用“五个一”工程书写了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答卷。未来,松滋市将持续深化培养机制,让更多优秀“法律明白人”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芒,为“法治松滋”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投稿啦

无论是手绘法治漫画,还是自制的法治视频,以案说法,热点事件点评,欢迎广大法律爱好者踊跃投稿!

普法君等你哟~

投稿邮箱:hubeipufa@163.com

来源:湖北普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