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的其他各种叫法,你们都是怎么称呼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3 16:49 3

摘要:但是到了北宋时,当时和苏东坡同时期的驸马爷王诜曾写过诗“老婆心急频相劝,令严只得三日限。我耳已聪君不割,且喜两家皆平善”,这里“老婆”便是说自己的妻子。

老婆是男子对于自己人生伴侣的称呼,关于这个词从称呼年老的妇女,变成男子称呼自己妻子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

唐代寒山《诗》中有“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这里的“老婆”还没有这层意思,仍是指年老妇女。

但是到了北宋时,当时和苏东坡同时期的驸马爷王诜曾写过诗“老婆心急频相劝,令严只得三日限。我耳已聪君不割,且喜两家皆平善”,这里“老婆”便是说自己的妻子。

关于这其中的变化和一个故事有关。

话说唐朝有一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学习不是很好,考了很多次科举未果,他那贤惠的妻子却一直在背后无怨无悔的鼓励支持他。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年以后麦爱新终于如愿以偿,科举上榜,走上了仕途。

科举改变了麦爱新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心境,他看到同僚皆左拥右抱,群芳环伺,自己妻子却年老色衰,便产生了休妻再纳新欢的想法,并写了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妻子看到后,从中读出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新粮"对"老藕"。并且"新粮"与"新娘"谐音,对仗工整,饶有风趣,很好的反击了丈夫。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打动,便放弃了纳妾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由此"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渐渐流传成了夫妻间的互称。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多做考究,今天我们主要要讲的是除了“老婆”另外几十种称呼。

古人对妻子的称呼更是花样百出,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皆称 “妃”,到周王时摇身一变成为 “后”,也就是 “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自称皇帝,因此皇帝正妻的称呼也跟着升级,从 “王后” 变成了 “皇后”。

除此之外,皇帝之妻还有个雅致的称呼 ——“梓童”。最初是 “小童” ,可 “小” 字用在皇后身上,后演变成 “子童”,“子” 同样有小的含义,又与 “梓” 谐音,慢慢的定调为 “梓童” 。 “梓” 乃木中之贵,古代还象征着多子多福,如此一来,“梓童” 既尊荣华贵,又饱含美好寓意。

诸侯的妻子称呼就有趣多了,唤作 “小君” 或 “细君”。“细”“小” 同义,诸侯为 “君”,妻子称 “小君”,还有夫人的称呼。《礼记・曲礼下》就写着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

“夫人” 一词,本意就是 “夫之人”,后来这个称呼流传开来,夫人也就成了别人对一些王公大臣妻子的尊称,这些官员士大夫也会如此称呼自己的妻子。

“太太” 这个称呼,明代时是中丞以上官吏之妻的专属,后来逐渐普及,成了官僚士大夫之妻的通称。

旧时为了表示自谦,“荆” 字成了热门选择。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此为“拙荆”由来。

而荆条不过是山野间带刺的小灌木,古人用 “荆妻”“荆人”“拙荆” 等称呼自己的妻子时,仿佛在说自家妻子都是平凡的山野小民的态度。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家庭事务均为妻子操持,所以男子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贤内助"或"贤妻",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

古代结婚时有结发这项流程,因此男子有时候又会称呼自己的原配妻子为"发妻"。为表示曾经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旧社会一般人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早期白话小说中丈夫对自己的妻子称为"浑家"。旧时丈夫称在家掌权的妻子为"内掌柜"或者是"内当家"。

宋代“娘子”还只是称呼正常女子,到了元朝之后,慢慢的也演变成了丈夫对妻子的娇爱称呼,这个称呼极具生命力,从中也衍生出 “婆娘”“婆姨” 等充满烟火气的叫法。

各个地方的语言习惯不同,针对自己妻子的叫法也会不同。江南有些地方的称呼自己妻子为 “堂客”,而北方的 “老婆”“老爱”“媳妇儿”,甚至更多地方直接叫自己妻子为屋里的、暖脚的 、家里的、做饭的、娃他娘、老伴儿……

当然如今“宝贝”、“宝宝”、亲爱的也是现代夫妻之间最常用的用语之一。

时代在发展,对自己老婆的其他叫法,只会越来越多。

来源:长风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