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唐朝诗人王之涣,却是“篇篇出名”的罕见典范。他现存诗作仅有六首,却篇篇值得让人称赞,其中两首更是流传千古。
古往今来,诗人中不乏有一篇成名的“幸远儿”。但要做到篇篇出名的,那就十分困难了。
而唐朝诗人王之涣,却是“篇篇出名”的罕见典范。他现存诗作仅有六首,却篇篇值得让人称赞,其中两首更是流传千古。
第一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被称为是,唐诗“五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是王之涣最为经典,最为出彩的代表作之一了。(原文如下)
全诗仅有四句,短短二十个字,却已经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了。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落日与黄河的壮丽景象,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景入理,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无缝衔接,形成“景中含理,理中见情”的独特意境。
第二首《凉州词》
这首诗是,唐朝“边塞诗”的巅峰诗作之一。同上一首诗一样,是王之涣最为经典的诗作之一了。曾几度被推崇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原文如下)
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开篇,通过描绘边塞雄浑与孤寂交织的奇景,奠定了苍凉的基调。后两句,借羌笛之声巧用《折杨柳》送别的典故,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但“何须怨”三字转折,使诗意更加含蓄,虽有哀怨却不失盛唐诗人的开阔胸襟。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对戍边将士艰辛生活的隐喻。
第三首《送别》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原文如下)
第四首《凉州词·其二》
这首诗,与《凉州词·其一》是王之涣写的一组诗。与上一首诗所不同的是,这首诗描写的是大唐盛世的强大。
诗中,前两句描写了,突厥首领(单于)多次在拂云堆神祠杀马登坛祭祀的场景。后两句,“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直指唐朝皇帝的神武英明,明确拒绝突厥的和亲请求。“不肯和亲”四字掷地有声,彰显了唐朝的国威与强盛。
第五首《九日送别》
这首诗是,王之涣正逢重阳佳节,送别好友时所作的送别诗。
诗中,开篇以萧瑟的秋风和稀疏的故人,勾勒出送别时的凄凉背景。随后层层递进,用“且”“暂”“应”三字,将离别之苦全盘托出。
第六首《宴词》
王之涣,笔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是写景,但暗含离愁。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情感含蓄深远。
前两句写景(铺垫离愁), 既写春水之生机,又暗含绵长愁绪;“一道流”隐喻众人汇聚宴席,终将各奔东西。后两句抒情(点明离思)以“莫听”劝人莫理会催发的船桨声,实则凸显离别在即的无奈。末句借“桃溪水浅载不动舟”的意象,婉转道出愁绪之沉重——非是溪浅,实乃离愁太深,小舟难载。
“不胜舟”化抽象愁思为具象画面,与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
尽管传世作品仅六首,但王之涣“质量胜过了数量”。
来源:出去吃烧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