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耕耘为良师!中国教育报刊文报道

B站影视 2024-11-29 17:29 2

摘要:无锡这座拥有3000余年历史的城市,曾经培养和造就了钱穆、徐悲鸿、顾毓琇、钱钟书等众多时代英才,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将教育优势化作发展动能?无锡吹响了“教育强市”的嘹亮号角,紧跟教育振兴发展的新战略、新机遇,2019年教师节

近日

中国教育报刊文

《 五载耕耘为良师 扬帆破浪启新程

报道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

挂牌成立五年来 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

一起来看全文

五载耕耘为良师

扬帆破浪启新程

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高质量发展剪影

长江之畔,蠡湖之滨

泰伯故里,文化名城

无锡这座拥有3000余年历史的城市,曾经培养和造就了钱穆、徐悲鸿、顾毓琇、钱钟书等众多时代英才,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将教育优势化作发展动能?无锡吹响了“教育强市”的嘹亮号角,紧跟教育振兴发展的新战略、新机遇,2019年教师节,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挂牌成立。

五年来,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在市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承担起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校长的培育工作,推动研究型学术性学院建设,打造“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构建全周期教师培养体系。学院以敢闯敢干的气魄和锲而不舍的毅力,逐渐成为无锡市教师发展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资源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也成为当地教师成长的“摇篮”。

首创 “三堂”

启动“我为良师”新航程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更与教育的未来,乃至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如何让教师精神充盈、能力过硬、动力不竭?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打造“我为良师”大讲堂、大课堂、大学堂“三堂”,为教师精神上“加钙”、能力上“充电”、动力上“加油”,让教师在“三堂”中铸魂增智、收获成长。

“大讲堂”聚焦育人精神的涵养。学院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代表讲学;以“躬耕教坛,潜心育人”为主题,邀请全国知名班主任于洁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齐学红教授介绍经验;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主题,邀请数据挖掘领域青年科学家黎铭主讲。每次活动,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更多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参与活动,让教师足不出锡,就能与教育名家近距离交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种下成为“大国良师”的种子。

“大课堂”聚焦“良师”师能锻造。学院以教学研评训一体化为专业内核和建设原则,搭建市、县、校三级贯通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评价能力和培训水平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标志,致力于“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先后在直属和八个市县区开设专场活动。“大课堂活动更强调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在兼收并蓄、循序渐进中,帮助教师精准、高效地提升教学技能。”参与活动的安镇中学教师尤梦玲说。

“大学堂”聚焦教师学能培养。学院邀请“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通过大学堂寄语无锡教师为学示范做良师,并围绕提供学习资源、打造发展平台、共建公益项目、实施惠师举措等领域,与无锡新华书店签订合作协议,鼓励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促进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紧跟行业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方“链接”优质资源,提供海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布网络课程和网络科研工具,为每名教师精准、高效地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我为良师’大讲堂、大课堂、大学堂,让无锡广大教师都能学有坐标、干有动能,让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成长。”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张先义表示。

开创“师德涵育基地”

锻造“我为良师”实践场

无锡蠡湖北侧园区坐落着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是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的师德涵育基地。在这里,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平均每天支持7000多项程序作业,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学院都组织无锡市上百名教师来此参观学习,让教师沉浸式感受科技发展的力量,把教书育人的目光投向未来。

像“神威·太湖之光”这样的教育基地,在学院的名录里已经有十余个。各师德涵养教育基地结合自身特色,科学制定一批具有基地特征、时代特点、地方特性的师德涵养教育课程。例如,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编纂地情乡土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中;无锡博物院在学术、展览、课程三个方面为师德涵养提供支持和服务。

如今,师德涵养教育基地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打卡地”,丰富的实践课程,涵养了新教师们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感,提升了思想政治意识,激励了奋发进取精神。“通过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市北高级中学新教师杨龙说。

贯穿培养“全周期”

搭建“我为良师”成长梯

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时一刻,而是贯穿职业全周期的积累沉淀。学院秉承开拓创新的宗旨,早在2021年办院之初,就开始探索教师全生命周期的培养计划。伴随着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颁布,以及2023年《无锡市新时代强师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出炉,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的教师全周期培养计划从实践摸索变成了成熟模式。

学院精心打造教师全生命周期培养“五大工程”。 “种子工程”面向大学生,通过与南京大学就业中心联合,打造无锡教育“南大引才工作站”“种子工程研修营”,引导大学生感怀潜心从教的幸福和美好; “青苗工程”面向新教师,开展入职培训示范模式,汇聚优质资源,为区域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拔节工程”面向青年教师,通过成长营和无锡市中小学博士研习基地推动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孕穗工程”面向骨干教师,通过组织市直属学科带头人后备和卓越教师研修,开展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和直属单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金穗工程”面向名教师,创新搭建“锡教名家”“苏教名家”贯通培养机制。

“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活,也让我在教师这条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有信心!”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戚馨月说。

注重技术赋能

点燃“我为良师”新引擎

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培养也面临着转型挑战。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发展浪潮,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实现数字化对教师发展的常态化赋能。

学院优化培养方式,推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全周期、个性化成长。通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学研评训一体化研究项目,在“我为良师”大课堂、“四有”好教师团队、“锡教名家”培养工程、中小学博士研习基地等项目中开展探索性业务流程实践。推进无锡教师发展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和功能改进,完成无锡市教师基础数据库年度数据更新,持续推动无锡教师发展平台项目规划建设,实现教师发展(数字孪生)、教师项目评审、培训模块升级等功能。教师发展平台不仅为每名教师精准画像,描绘并支持教师持续进阶,更为学院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智能引擎,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面对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学院激活数字化服务效能,建设“无锡名师工作室”网站平台。平台通过发布动态、论文与成果、名师视频课程、专题研究项目等资源,建设“我为良师”大讲堂专题网站,制定“我为良师”大课堂技术方案,为更多教师提供可得可及的学习资源。

实施精准扶助

拓展“我为良师”辐射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立足本区域大力“育良师、强师能”,也坚定“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的使命担当,实施教师发展“精准辅助”项目,辐射15所学校,为300余名乡村教师提供帮扶。

学院把帮扶的足迹迈向远方。在西部的新疆、青海,学院设立“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专家指导工作站”,选派专家、名师开展送教活动。组织无锡学前、小学、初中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与对口支援学校联合开展“锡奇学术日”教研活动。

在东部沿海的连云港,学院开展教师发展“珍珠链”项目。邀请连云港市的校级领导和跟岗教师来锡挂职,开展名师工作室交流互访和研修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行动学习、现场教学、论坛沙龙等形式,拓展当地教师视野,惠泽当地青年教师。就在2024年10月,“无锡—连云港”南北对接——连云港中小学青干班主任培训圆满举办,在无锡,两地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共学共研,实现了思想的碰撞、能力的互促、视野的开阔,开出了友谊之花、结出了智慧成果。

从“小学院”到教师成长发展的“大摇篮”,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兴院,文化强院”的发展理念,用五年的时光、1800多个日夜的砥砺前行、长歌奋进,书写出“我为良师”的优异答卷。学院为无锡的教育发展扩大了人才“蓄水池”、增添了新动能,凭借创新实践,学院获得“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先进集体、无锡市教育系统立德树人先锋党组织和省师干训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大潮勇激荡

奋斗永不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强调,全体教育人要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夯实民族复兴之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未来已来,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征程上,扛起新使命、担当新任务、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