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百强城市榜单揭晓,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呈现新态势。上海以26222.15亿元继续领跑,北京、深圳稳居第二、第三梯队。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市凭借7.82%的高增速突破1.3万亿,与成都携手晋级"万亿俱乐部"。杭州、武汉分别以11.5%、6.1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百强城市榜单揭晓,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呈现新态势。上海以26222.15亿元继续领跑,北京、深圳稳居第二、第三梯队。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市凭借7.82%的高增速突破1.3万亿,与成都携手晋级"万亿俱乐部"。杭州、武汉分别以11.5%、6.19%增长率夯实腰部阵营,西安则凭借11.21%的增速升至第22。在榜单中段,福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你追我赶,南宁、漳州等沿海城市快速崛起,而太原、鄂尔多斯则因产业转型压力出现增速放缓。
济南市在本次洗牌中表现抢眼,以6673.96亿元GDP值跃升至全国第17位。这座"强省会"城市8.62%的名义增速背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发力。超算中心、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2.3%;"泉城"文旅品牌焕新升级,上半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关口。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与郑州联手打造的沿黄科创走廊已集聚4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正在形成北方经济发展新高地。
闽南重镇漳州以2993.35亿元稳居第49位,5.89%的增长率彰显其"海上福建"战略支点价值。古雷石化基地投产带动能源产业增长24.6%,成为全国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基地;中沙合资的1600亿级乙烯项目投产,助推临港工业产值首破3000亿元。这座城市正依托台商投资区优势,加速建设闽台融合示范先行区,吸引超过200家台资企业落户,其中15家台企年产值超百亿,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
西南科技城绵阳以2130.36亿元晋升第78位,9.27%的增速创近五年新高。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其创新驱动特征显著:国家实验室新增3个,R&D投入占比达7.2%,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智能终端产业园引进头部企业16家,年产5000万台智能设备的生产线已投产。在军民融合领域,航发集团与地方共建的航空动力产业园贡献产值超400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50余家,科技创新正成为这座城市突围的核心密码。
在竞逐激烈的中后段榜单中,南宁(10.99%)、惠州(10.01%)展现强劲增长势头,乌鲁木齐(6.18%)、兰州(11.38%)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传统工业城市如洛阳(1.22%)、鄂尔多斯(-1.28%)面临转型阵痛,而荆州(14.78%)、宿迁(7.7%)等新锐城市通过产城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份经济版图深刻揭示中国城市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双循环格局下,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区域协同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随着下半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各能级城市的排位赛将迎来更激烈的角逐。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