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察觉被什么咬了,却差点没命……已有多人中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07:53 1

摘要:魏老太(化名)家住杭州郊区的农村。虽然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她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上山挖笋采茶、修剪果木,都不在话下。这精神头,让村里很多晚辈都羡慕不已。

暑假里

家人们

徒步、溯溪、钓鱼、露营……都安排起来了吗

不过,在草丛中、溪水边、树荫下

正潜伏着一种“动物杀手”伺机而动

千万不要看它个头不大,就掉以轻心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各大院区

就陆续接诊了数十例不幸“中招”的患者

上山挖笋遇见TA

耄耋老人住院半个月才脱险

魏老太(化名)家住杭州郊区的农村。虽然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她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上山挖笋采茶、修剪果木,都不在话下。这精神头,让村里很多晚辈都羡慕不已。

不过,最近一个月来,魏老太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头痛、全身酸痛,吃饭也没胃口。家里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天气热了或者是老人家干活累着了,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儿了。没想到,几天后,她开始出现持续高烧、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家附近的医院。

当地医院的医生询问病史时得知,魏老太前段时间曾频繁上山挖笋,没少被蚊叮虫咬,再结合其具体症状,高度怀疑她因蜱虫叮咬而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进而引发“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核酸检测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当地医院随即报卡,然后采取了对症支持治疗。然而由于魏老太年事已高,其病情迅速重症化,出现意识不清等症状。当地医院紧急将其转诊至浙大一院感染病科。

接诊的郭静副主任医师发现,此时的她血小板已降至个位数(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⁹/L),进一步检查显示,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指标显著攀升,铁蛋白与细胞因子水平严重异常,凝血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更令人揪心的是,魏老太同时并发脑炎、心肌炎,且伴随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酸中毒等多系统损伤。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经过15天与死神的鏖战,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护下,魏老太终于转危为安。但后续,她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静养才能彻底康复。

重症患者死亡率超40%

这几类人群千万当心

“每年4月至10月是蜱虫活跃期,同时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感染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杨益大主任医师表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部分轻症患者可自愈,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44.7%。

他特别提醒,高龄、存在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存在较高的重症化风险。同时,由于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郊游、务农、野外作业时应加强防护,如遇蜱虫叮咬,随后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蜱虫接触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记住这几条防护小妙招

帮您远离蜱虫病

蜱虫虽小,却是全球第二大传染病媒介生物[i]。除了上面提到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外,它还会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等疾病,每年直接或间接致死人数在数万至数十万人之间。因此,专家呼吁,在蜱虫出没区域,应格外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户外防护

穿浅色长袖长裤,扎紧裤脚,避免在草地、灌木丛长时间坐卧。

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衣物喷洒氯菊酯等驱虫剂(需遵医嘱使用)。

归家检查

仔细检查皮肤褶皱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宠物毛发中也可能藏匿蜱虫。

正确处理蜱虫叮咬

切勿硬拔!用酒精涂抹蜱虫头部,使其松口,再用镊子垂直拔出。

拔出后,用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注意观察蜱虫口器是否完整,避免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不便自行进行上述操作时,建议直接就近前往医院,请医务人员帮助处理。

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被叮咬后观察1-2周,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

[i] 《血蜱种类、分布及其携带原体的研究进展》,杜超博 等(2024),《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本文专家

来源:浙大一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