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对桩石村不仅是国家3A级景区和南果梨祖树所在地,还拥有全省唯一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前不久,这里入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成为我省两个入选案例之一,为东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新闻背景
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对桩石村不仅是国家3A级景区和南果梨祖树所在地,还拥有全省唯一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前不久,这里入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成为我省两个入选案例之一,为东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鞍山经验”。这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清华大学的实践活动为村里带来了哪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对桩石村。
在对桩石村村口放眼望去,道路两旁,风格各异的农家小院与太阳能路灯错落有致地排列,路面整洁,空气清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娜告诉记者,目前,村内道路硬化率为100%,全村99%的厕所已改为水冲的。
前往南果梨祖树园途中,记者来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千山站。站外,是来此实践的清华大学师生留下的彩绘墙。站内,陈列着南果梨四季生产解析图、南果梨膏以及帆布袋等文创产品,还设置了电商直播间。
杨娜说,每年寒暑假,清华大学各专业学生都会组成16人左右的实践支队,来到对桩石村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社会实践。除了自己的课题外,清华的同学还按照村里的需求进行订单式实践。多年来,这些人才共带动1300户农户增收,2024年,村里的南果梨销量达11.5万公斤,村民收益同比增长45%。
虽然今年的暑期实践已经结束,却给对桩石村带来了重大收益。“同学们为村里的规划提出了建议。我们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南果梨,清华的同学就帮助我们进行短视频方面的培训,目前已累计进行了15场。”村南果梨合作社负责人张明飞说。
“这是我们村的南果梨膏,不用冲水,可直接饮用。”杨娜告诉记者,与传统工艺不同,对桩石村的南果梨膏采用低温萃取技术加工而成,口味偏酸甜,可以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清华的同学们帮我们设计了南果梨膏的外包装,根据销售反馈情况,他们还将为我们设计新包装。”张明飞说。
离开工作站,我们乘坐观光车来到南果梨祖树园。只见祖树虬枝盘旋,静静伫立,主茎干外皮粗糙厚实,膛枝有针刺。据记载,南果梨祖树距今已有131年历史,祖树园外的几万亩南果梨都是祖树繁衍的后代。与现在的南果梨不同,祖树的果实口味更接近野生南果梨。
南果梨不仅撑起了对桩石村的农业经济,更激活了文旅产业。每年4月梨花盛开、9月至10月果实丰收时,村里游人如织,不仅带动了民宿等行业的发展,还吸引了众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杨娜、张明飞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看中家乡的发展潜力,放弃在外地的工作,毅然投身于乡村建设。
“未来,我们将借助清华智慧优化种植技术,提升南果梨的品质与产量,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让这小小南果梨成为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色钥匙。”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勇说。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