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没发生什么事,却突然叹气、发呆;以前爱跳广场舞,现在连门都不愿出;一句话就可能引发激烈反应。
上了年纪的父母出现这些表现时,别简单归结为“老了都这样”。
明明没发生什么事,却突然叹气、发呆;以前爱跳广场舞,现在连门都不愿出;一句话就可能引发激烈反应。这些表现是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反应。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大脑神经递质(如调节情绪的5-羟色胺)活性会自然变化,情绪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波动。但以下三类心理问题尤其需要警惕。
一、这三类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
总是往坏处想的焦虑,每天要检查门锁好几次,子女晚归就心慌手抖,这是老年焦虑的典型表现。焦虑常伴随过度担忧(如担心自己生病、子女安全)和躯体症状(头晕、失眠)。
(二)抑郁
对什么都提不起劲,饭也吃得少了,和别人说话总是“嗯、哦”应付。如果这种状态持续2周以上,要警惕抑郁倾向。
(三)记性越来越差
刚放好的钥匙转眼找不到,上街买菜忘了回家的路。若发现老人连刚发生的事都记不住(如昨天吃了什么饭),甚至性格突然变得固执、冷漠,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信号,别简单当成老糊涂。
二、如何维护老年心理健康?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昼夜颠倒;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Omega-3(如深海鱼)、维生素B(如全谷物)的食物。
2. 积极社交,减少孤独感
参加社区活动、老年大学、兴趣小组;
定期与亲友通话或见面;
培养兴趣爱好。
3. 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深呼吸放松法(焦虑时使用):
① 缓慢吸气4秒 → ② 屏住呼吸4秒 → ③ 缓慢呼气6秒,重复数次;
正念冥想:每天静坐5~10分钟,专注呼吸,减少杂念;
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帮助识别情绪模式。
三、子女该如何做?
正确做法
✔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让老人充分表达
✔鼓励社交:帮助老人维持朋友联系,参与集体活动
✔关注变化:如发现持续情绪低落、睡眠问题,及时陪同就医
避免误区
❌年纪大了都这样,不用管
❌想开点就好了,别老想着生病
❌忽视老人的情感需求,仅关注身体健康
情绪持续低落,超过2周未见改善兴趣明显减退,对以往喜欢的事物失去热情睡眠或食欲长期异常(如失眠、早醒、食欲骤降)出现消极念头(如“活着没意思”)2025年6月23日至29日是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心理健康是老年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发现父母出现以上情况,别犹豫,及时带他们到正规医院寻求帮助。(卫晓康)
来源:陕西老年健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