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近日宣布,将对《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的年龄计算规则进行调整,统一使用“最终裁定日期”(Final Action Dates,表A)来计算“超龄”时间。
撰稿 Taola | 排版 Kate| 校对 Az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近日宣布,将对《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的年龄计算规则进行调整,统一使用“最终裁定日期”(Final Action Dates,表A)来计算“超龄”时间。
新政将导致部分孩子无法跟随父母获得绿卡,华人家庭恐成最大受害者。
8月8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一项新政策,对《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的年龄计算规则进行调整,统一使用“最终裁定日期”(Final Action Dates,表A)来计算“超龄”时间。
总体而言,就是将境内、境外两套不同的计算方式合并为一,避免同一名孩子因申请地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
新规将仅适用于2025年8月15日及之后递交的新申请。此前递交的案件将继续按照2023年2月14日的旧规则计算。
据了解,约有2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信息截取自Newsweek.com
🔴 具体解释:
首先,绿卡排期有两个表格,分别为Final Action Dates(表A)和Dates for Filing(表B)。
最终裁定日期表(Final Action Dates,表A):代表移民局或领事馆实际可以批准绿卡的最早日期。只有当你的优先日(Priority Date)早于或等于该日期,签证名额才真正“可用”。
递交申请日期表(Dates for Filing,表B):表示你最早可以递交绿卡申请的日期,通常会比实际批准时间提前,方便提前提交材料排队。
根据美国移民法,未婚且年龄低于21岁的“子女”能够通过父母的亲属移民、职业移民或抽签方式一起申请绿卡。
2002年时,为了解决因排期等待过长导致孩子“超龄”而失去资格的问题,通过了一个叫做《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的法案。
法案规定,一旦当你的优先日期到达“可用”日期(表A或表B)时,就能提交材料“锁定”子女年龄,帮助他们继续获得绿卡。
图源:MSN.com
但新的规则一律使用“最终裁定日期”(Final Action Dates,表A)来计算签证“可用”。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的优先日期首先到达表B,却没有到达表A,那么孩子也无法“锁定年龄”,如果不幸,达到表A时孩子已经超龄,就没办法再获得绿卡了。
🔴 举个例子:
如父母在给孩子小A在递交身份调整申请时,小A为20岁。父母所在的移民类别排期缓慢,签证的“最终裁定日期”暂未到达。
假设“可递交日期”为2024年1月,而“最终裁定日期”是2025年9月。
在旧政策下:
如果小A在2024年1月递交申请,他的年龄会锁定为20岁。
即使他在2025年9月满21岁,按照《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仍被视为未满21岁,保留申请资格。
在新政策下(自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
即使“可递交日期”是2024年1月,小A提交申请后年龄并不会立即锁定。必须等到“最终裁定日期”(2025年9月)真正到来,再重新计算年龄。
如果在此之前小A已满21岁,他将被视为“超龄”,失去通过父母申请绿卡的资格。
🔴 另外,新政还规定:
当签证排期进入“可用”状态后,申请人必须在一年内采取相应措施(如提交申请、缴纳费用等),才能利用《儿童身份保护法》(CSPA)保护年龄。
若因特殊原因未能在一年内完成相关操作,可申请豁免。
对于2023年2月14日至2025年8月15日期间递交的申请,如果符合旧政策条件,仍将按照旧规则计算年龄。
完整政策请前往:
移民局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了部分申请人以递交日期“占位”,而另一些人却必须等到最终裁定日,导致计算结果不一的情况。
这次的新规虽然表面上适用于所有移民,但华人家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大量华人父母的绿卡申请属于排期最长的移民类别——无论是职业移民EB2、EB3、EB5,还是亲属移民F1、F3、F4,许多都要等待数年甚至10年以上。孩子一旦超过21岁,绿卡资格可能瞬间作废。
建议有此类情况的家庭尽早做好规划,以免失去获得绿卡的机会。
对于这项新政你怎么看?
你认为合理吗?
欢迎给我们留言
End
来源: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