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天,一天散步,同事给我介绍DeePseeK,又知道了豆包、元宝,我试着用它创作,如今,各编辑部对AI创作采取严查态度,哪怕发现一个标点疑似AI生成,都绝不姑息,吓得我不敢再用了,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今年春天,一天散步,同事给我介绍DeePseeK,又知道了豆包、元宝,我试着用它创作,如今,各编辑部对AI创作采取严查态度,哪怕发现一个标点疑似AI生成,都绝不姑息,吓得我不敢再用了,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积极方面来看,编辑部严审AI创作是对原创精神的捍卫。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领域,原创性是其灵魂所在。人类创作者通过自身独特的活阅历、情感体验以及深入思考,将内心感悟倾注于作品之中,这些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与思想,是独一无二的精神结晶。而AI创作,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与生成。尽管它能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内容,但其作品往往缺乏人类创作的灵魂与深度,只是机械地拼凑文字,难以产生真正的创新与独特见解。若任由AI创作的作品充斥市场,将严重打击人类创作者的积极性,破坏创作领域的生态平衡,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千篇一律、缺乏生机的困境。
严审AI创作也是对读者和学术受众的负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但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读者渴望读到有深度、有内涵、能引发共鸣的作品,学术研究者需要可靠、严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如果编辑部对AI创作不加审查,让大量低质量、无价值甚至可能存在错误的AI作品流入市场,不仅会浪费读者和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还可能误导他们,对社会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产生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应看到,编辑部在严审AI创作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的检测技术还不够完善,难以做到精准识别AI创作。AI技术发展迅速,其生成的内容越来越逼真,与人类创作的界限愈发模糊。现有的检测工具可能会出现误判,将人类创作的作品误判为AI创作,或者无法识别一些经过巧妙伪装的AI作品,这无疑给编辑部的审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AI创作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AI本身没有存在的意义。从发明AI的初衷来看,它旨在模拟人类的智能,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在许多领域,AI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在医疗领域,AI可以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交通领域,AI可以优化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在工业制造领域,AI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些应用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既然AI有存在的价值,那为什么不直接下架那些可能被用于创作的AI软件呢?这是因为AI软件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就像一把刀,它既可以被用于切菜做饭,也可能被用于伤害他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有被滥用的可能就禁止其存在。而且,AI在创作领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人类创作者获取灵感、整理资料、提供创作思路。比如,一些AI写作软件可以根据创作者输入的关键词和主题,生成相关的段落和句子,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启发;一些AI绘画软件可以帮助艺术家快速绘制草图,节省创作时间。我们应该正确看待AI在创作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它的优势,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AI和谐相处并合理运用它。我们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AI生成的内容。在使用AI获取信息或创作辅助时,要对其结果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验证。我们要学会利用AI的优势,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比如,在写作时,可以利用AI进行语法检查、错别字纠正和文献检索;在学习时,可以利用AI智能辅导系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答疑解惑。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其制定合理的规则和伦理标准,引导AI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编辑部对AI创作的严查是必要且合理的,它对于维护创作领域的公平正义和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而AI本身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是要在严格审查的同时,合理利用AI技术,让它为人类的创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在AI时代实现人类创作与AI技术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阿橘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