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对华发战争威胁,中方海警船直逼菲本土,小国冒险有何底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22:30 2

摘要:一个人口仅1.1亿的东南亚小国,竟然向14亿人口的大国发出"战争威胁"。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确实发生了。

一个人口仅1.1亿的东南亚小国,竟然向14亿人口的大国发出"战争威胁"。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确实发生了。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访问印度期间公然声称,台海冲突一旦爆发,菲律宾将"无可避免"卷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话音刚落,中国海警船就出现在了菲律宾家门口。

鸡蛋为什么要主动碰石头?这种看似"找死"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算盘

作者-彤

先说说最关键的背景。2025年5月,菲律宾中期选举的结果让马科斯政府措手不及。

投票率高达82.2%,超过5700万选民顶着酷暑排队投票,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民众的政治热情。

但结果却让马科斯傻眼了。参议院12个改选席位中,杜特尔特家族拿下5席,与马科斯阵营的5席几乎持平,这直接打脸了马科斯的政治算盘。

更让人意外的是,被关押在荷兰海牙的前总统杜特尔特,竟然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达沃市长选举。

这就像被关在监狱里的人还能遥控指挥选举,足见其政治影响力。

暨南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代帆直言,马科斯阵营即使使用了泼脏水、造谣、买票等非常规手段,结果也还是惨淡。

选举失利后,这位三个月前还亲自下令将杜特尔特押送海牙的强硬总统,开始在播客中示弱:"我不想有麻烦,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和睦相处。"

政治失利的背后,是更严峻的经济现实。菲律宾自评贫困率达到22年最高水平。

马科斯承诺的降低大米价格至20比索/公斤,在民调中被排在最后一位,这说明老百姓对他的经济政策彻底失望了。

更要命的是,57%的菲律宾人希望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谈论的唯一问题就是通胀。民生问题如此严重,马科斯却在琢磨别的。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马科斯政府开始在南海问题上做文章。数据显示,65%的菲律宾民众不信任中国,比2022年底的59%大幅上升。

这个时候,南海议题似乎成为小马科斯政府扭转民意、获取强硬派势力支持的最后稻草。

内政一团糟,外交来救场,这是小国政客的经典套路。但马科斯显然选错了对手。

马科斯的小算盘其实不难理解,就是想通过冒险来迎合美国。

8月初,马科斯访问印度期间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声称如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对抗,菲律宾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甚至提出"动用一切资源"撤离在台菲劳工,这更像是为军事介入找借口,为站队美国提供舆论支持。

菲律宾军总参谋长布劳纳更是火上浇油,扬言菲律宾需为"台海有事"做好"必然卷入战争"的准备。

这套打法的逻辑很简单:通过炒作反华议题,迎取美国的欢心,争取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问题上的支持。

但马科斯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严重低估了台湾问题在中国心中的分量。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这不是说着玩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的挑衅,都会触及中国的底线。

从吕宋岛北部飞往台湾高雄确实只需要40分钟,但这个地理接近恰恰说明了菲律宾的危险处境,而不是什么优势。

中国外交部的反应来得又快又狠,明确回应: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他人置喙

这个外交辞令背后的分量,马科斯政府很快就感受到了。4月份,中国宣布摧毁菲律宾在华情报网络的消息还历历在目。

四年心血付诸东流,背后牵涉的资源、人脉和战略意图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代价。

面对中国对涉台言论的零容忍态度,菲律宾外交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坐不住了,接连三次发声试图灭火。

外交部不敢否认间谍指控,国安委急于撇清涉台立场。这两个保证,明显带着被迫低头的味道。

50万海外劳工在台湾,南海争端未解,经济命脉还捏在中国手里,马科斯不得不向现实屈服。

当着全世界的面公开声明,既是给中国台阶,也是给自己找退路。但退路已经变成了死胡同

就在菲律宾忙着灭火的时候,南海海面上已经风起云涌。

8月7日,菲律宾在巴丹群岛省附近海域发现3艘中国海警船:4304舰、3301舰和3304舰。

巴丹群岛是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北方人口稀少的偏远岛群,距离台湾很近,这个位置的选择绝不是巧合。

菲律宾海岸防卫队立即派遣1架飞机,监控这3艘中国海警船的"不寻常动向"

这个时机耐人寻味:马科斯刚刚在访问印度期间发表涉台言论,中国海警船就出现在菲律宾北部海域。

更早些时候,8月4日至5日,菲律宾与印度刚刚完成了首次南海联合巡逻

包括3艘印度舰艇在内,为期两天的联合巡逻显然是马科斯外交攻势的一部分,想拉更多外部力量进来搅局。

但中方的回应更加精准。选择海警船而不是海军军舰,意思很清楚:这是执法,不是动武。

4304舰等船只排水量在3000吨以上,装备有速射炮,远超菲律宾主力海警舰,但身份仍属于执法部门。

这种克制体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既减少了误会的可能,又没减弱要传递的信号。

菲律宾那边说就派了一架军机盯着,话和动作都没搞太大,免得让对抗升级。

更尴尬的是,由于天气恶劣和部署不足,菲方根本无法靠近中方舰只,只能在较远的安全距离外拍了张照片。

眼睁睁看着,却毫无办法,这就是实力差距的真实写照

同时出动三艘同级别的舰船,说明中国海警已经具备在远海协调行动的能力,不像以前那样只在近海巡逻。

现在他们能随时抵达任何想去的区域,这种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中方用行动告诉马科斯: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巴丹群岛距离台湾142公里,距离兰屿99公里。

这些精确的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在提醒菲律宾:地理邻近不是干涉借口,反而是风险所在。

把南北两边的情况放一块儿看,菲印联合巡逻和中国海警船滞留,这两件事前后呼应,绝不是碰巧凑上的。

这就叫精准反制:你在南海联合巡逻,我就在北边让你看到存在;你在嘴上说硬话,我就用实际行动回应。

马科斯的这场豪赌,本质上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焦虑

7月22日,华盛顿椭圆形办公室内发生了一个让马科斯尴尬的场面,特朗普当着他的面表示完全不介意菲中保持友好关系。

"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特朗普的这句话,瞬间戳破了马科斯"抱大腿"的幻想。

听到特朗普这么说,马科斯后续表情一度有些尴尬,但他似乎并未死心,仍旧宣称菲律宾的军事现代化是对南海局势的直接回应。

这次访美的成果让人大跌眼镜:美国对菲律宾征收19%的关税,而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

相比之前的20%关税,美国意思了一下,只区区降了1%。这就是所谓的"盟友待遇"。

未来五年预计损失270-320亿比索,GDP增长率可能从5.3%跌至4.9%,电子产业首当其冲。

年增3亿美元成本可能迫使订单转向产业链更完整的越南,这个结果充分说明了美菲关系的实质。

目前菲律宾对美国的诉求远多于美国对菲律宾的诉求,所谓"受邀访美",实际上还是菲律宾着急靠近美国。

中国南海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相秒表示,马科斯此次访美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国内政治风向同样在发生变化。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集会上批评马科斯倒向美国。

她强调菲律宾应该"根据自身利益,而非别国利益行事",这句话说到了很多菲律宾人的心坎里。

马科斯政府弹劾副总统的计划也将遭受质疑,莎拉在弹劾审判中获得无罪判决的可能性很高。

她已可以确保有9位参议员投票支持她,还有可能再争取到3位,获得压倒性的支持。

选举暴露了马科斯政治资本的局限性,副总统莎拉依然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因为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地区仍具有影响力。

8月份的国情咨文演讲中,马科斯再也没敢提及中国,场外的抗议声浪穿透了国会大厦的厚墙。

"马科斯是美国的走狗"、"拒绝19%关税"的呐喊此起彼伏,民意可见一斑。

参议员潘菲洛·拉克松的批评一针见血:这是"主人对客人最无礼的侮辱"。

面对国内政治斗争僵局和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小马科斯及其团队的"赌徒"心理日益凸显。

但这场豪赌的结果,显然不如马科斯预期的那样美好。当小国的外交冒险遇上大国的精准反制,结局只有一个:信誉破产

结语

马科斯的这场豪赌,本质上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焦虑路径依赖。当内政失灵时,外交冒险往往成为政客的最后稻草。

但历史告诉我们,违背实力对比规律的外交冒险注定失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小国更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而非投机取巧。

来源:南笙墨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