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一名村民在珍珠智能化养殖基地的蚌塘旁,蚌塘中一排排透明塑料球间悬挂着养殖珍珠蚌的网兜。与曾经直接将家禽粪便倒进水中以繁殖藻类供珍珠蚌摄食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这种悬浮式自动升降挂养装置通过自动化投喂管网将事先培育好的藻类输送到珍珠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一名村民在珍珠智能化养殖基地的蚌塘旁,蚌塘中一排排透明塑料球间悬挂着养殖珍珠蚌的网兜。与曾经直接将家禽粪便倒进水中以繁殖藻类供珍珠蚌摄食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这种悬浮式自动升降挂养装置通过自动化投喂管网将事先培育好的藻类输送到珍珠蚌体内,实现“靶向投喂”,从根源上切断了污染源。此外,越来越多当地蚌农看到“一手”珍珠资源带来的文旅商机,推出面向年轻客群和亲子家庭的开蚌体验馆,主打“盲盒开蚌”“定制设计”,让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生态转型、文旅赋能的加持下诞生更多可能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一名当地蚌农现场开蚌取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一处水箱展示着这里的珍珠蚌智能靶向投喂管网系统。事先培育好的藻类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投喂时间被“靶向投喂”到河蚌体内,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两名村民在池塘里放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一名从诸暨市区前来钓鱼的市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蚌塘里用于养鱼的渗水环保网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山下湖镇,街边一家经营珍珠开蚌体验的店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几名年轻人在试戴珍珠饰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一家档口的90后店主何玉婷与她戴着珍珠猫链的宠物猫软软。何玉婷是一名“珠三代”,家中长辈靠养蚌起家。她2017年就尝试在直播间卖珍珠,前两年开了家属于自己的线下珠宝店。何玉婷最近在升级改造店面的软装,将生活美学与珠宝相结合,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她还打算把宠物猫软软打造成店铺的专属模特,吸引养宠群体关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四川成都人彬彬正在介绍自家的珍珠饰品。彬彬今年31岁,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她4年前因为直播开始接触珍珠行业,后来在诸暨开了店。她认为近年来社交媒体的传播让诸暨珍珠被更多人了解、熟知,不再是专属于高消费群体的“奢侈品”。越来越多游客把这里当成旅行中的一站,在不同品相、价位的珍珠中现场挑选自己心仪的款式,或是买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21岁的黄小佳(化名)在店铺中整理饰品。她毕业于绍兴一所学校的设计专业,今年5月来到这家店做销售。与其他售卖裸珠或主打简洁设计的店铺不同,这家店将珍珠与水晶玉石等结合在一起,款式丰富多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光顾。这家店的员工基本都是00后,黄小佳认为年轻人做珍珠行业的优势在于审美上的共鸣,“同为年轻人,我更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做推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来自杭州的游客杨雨在一家首饰配件店选购。她打算在不同的店铺分别购买裸珠和首饰配件,自己动手搭配一条珍珠饰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一家专门售卖首饰配件的店铺。当地的珍珠产业带动了许多相关产品的销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两名主播在直播带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8月9日,浙江绍兴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一名身穿仿真珍珠装饰T恤的少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