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如何让法治力量更贴近群众,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蓝田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25年3月,蓝田法院正式入驻县综治中心,以“一站式”解纷服务和“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相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多元共治,在法定职能范围内参与社会治
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如何让法治力量更贴近群众,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蓝田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25年3月,蓝田法院正式入驻县综治中心,以“一站式”解纷服务和“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相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多元共治,在法定职能范围内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入驻以来共成功调解纠纷219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一
群众只进一扇门,纠纷化解全流程
“真没想到,在综治中心一趟就把问题解决了!”张某因务工受伤,就赔偿问题与工程队争执不下,原本担心要打一场持久战,没想到在蓝田县综治中心,法院特邀调解员孙锁信和常驻法官杨香利共同调解,既讲法律又讲情理,最终促成双方快速达成赔偿协议。
这样的高效调解,得益于蓝田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在这里,群众可以享受法律咨询、立案登记、先行调解、司法确认、信访投诉等全流程服务,无需在多个部门间奔波。
对调解不成的纠纷,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立案后进行繁简分流,按纠纷类型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托先行调解,仍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及时移交审判部门依法审理。群众无需往返奔波,即可在综治中心完成纠纷化解及诉讼立案全流程,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
德治赋能现代调解,千年乡约焕发活力
蓝田是北宋《吕氏乡约》的发源地,这份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倡导“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蓝田法院传承和赓续这一文化瑰宝,持续深化“枫桥+乡约”基层治理模式,打造“蓝约融治”多元解纷品牌,将乡约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实践中。
蓝田法院入驻综治中心调解员韩保安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调解邻里纠纷,光讲法律条文,群众不一定听得进去。现在我们把《吕氏乡约》里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道理和民法典结合,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蓝田法院创新制作“表格式调解模板”,将乡约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例如,在调解赡养纠纷时,既引用民法典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又结合乡约中“孝老爱亲”的训导,让调解既有法度又有温度。
“法律是冰冷的,但调解可以是有温情的。通过‘德法并重’的调解方式,我目前已成功化解了几十件家庭、邻里纠纷。”调解员谢养正如是说。
三
数字法治便民利民,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现在打官司,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在蓝田,越来越多的群众体验到了“数字法治”的便利。
蓝田法院在县综治中心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起诉状、答辩状模板及远程调解、集约送达、法规查询等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打官司。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已有20余起案件在线上进行了调解。
今年7月初,某文化传播公司与某建设公司因承揽合同产生纠纷,蓝田法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采取电子送达、远程调解等方式,仅用六天便促成双方和解并完成司法确认,让企业省时又省力。
四
培育“法律明白人”,激活基层治理细胞
社会治理不能仅靠一家单位“单打独斗”,需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今年以来,蓝田法院联合司法所、村委会等,开展 “法律明白人”培训5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讲、以案释法等工作,着力构建“前端预防、中端调解、末端诉讼”的全链条解纷机制,打造了一支坚实的基层法治队伍。
“以前村里有矛盾,大家要么忍着,要么闹大。现在通过法院的培训,我们掌握了法律知识,小事不出村就能解决。”一名经过培训的基层调解员这样说。他今年已成功化解好几起邻里纠纷,成为村民信赖的“和事佬”。
此外,蓝田法院还推出《蓝约说》普法短视频,用真实案例讲解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法律知识,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蓝田法院将以入驻综治中心为契机,打造“自治预防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让更多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让法治成为护航社会治理的坚实力量。
来源:陕西法制网